用严格的考评促落实
2014-08-20任红禧
任红禧
“我不想活了……”2013年6月的一天中午,银浪社区物探居委会第2网格员高艳霞正在加班录入民情电子日记,突然接到一个带着哭腔、没头没尾的电话。
没有姓名,不知住址,没说详情,这匆匆挂断的电话到底是谁打来的?
“是不是‘格里的居民?”高艳霞赶紧翻查辖区内的居民信息。果不其然,电话机主正是2栋一位寡居的老大姐。她火速赶到现场,将已经吞服一盒安眠药的求助者送进钻井医院。经抢救,轻生者脱离危险。
事后得知,这位老大姐因儿子的事业不顺而一时想不开,服药后又非常后悔,却不敢告诉家人。之所以在紧要关头第一个想到高艳霞,老大姐说,这源于半个月前高艳霞说的一句话:“我是咱们小区的网格员,以后有啥事尽管找我。”当时,高艳霞入户走访,临走撂下了这句话以及一张留有联系方式的便民服务卡。
2013年3月,在市、区两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银浪社区作为试点单位开始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模式,将8个居委会的1.7万户居民、894户企事业单位,按每格300户左右的规模划分为60个网格,由社工担任网格员。
实行网格化管理,目的就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服务是否全面、到位、及时、贴心,无疑是重要的考量标准。作为老区,银浪社区的情况比较特殊:仅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近5000人。社区给每名网格员配备了一部“小灵通”,并将印有姓名、电话的便民服务卡发放到所有居民家中,一个电话便能随叫随到。
所以,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个故事。
“过去,我们‘坐班,各管一摊,等着居民来办业务。但是,很多老人办事要么不知道该找谁,要么行动不便,常常出现老人需要办理的业务被落下的情况。为了消除服务上的盲区,我们现在主动上门问询、代办业务,居民都说好。”银浪社区银浪居委会第4网格员刘振华感慨道。
“信任不会存在于‘生人社会之中,只可能存在于‘熟人社会。”银浪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赵雅珍说。
对于这句话,居民张玉兰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以前社工坐在屋里办业务,跟我们没啥感情可言。现在他们主动上门服务,不仅从过去的陌生人变成了熟人,甚至感觉像亲人。”
“以前是‘等事,现在则是出去‘找事,服务更及时、贴心。”物探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李海涛这样描述社区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截至2014年5月底,银浪社区共代办各类事项1.3万件,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称赞。居民王淑华用自编自唱的快板表达大伙儿的心声:“网格入户就是好,办事不用把路跑。上门细致又周到,和谐社区无限好!”
变坐等为上门,变偶尔为经常,变冷漠为贴心,服务的效果毋庸置疑。但是,社区工作人员从过去的“一岗专职”变为“多职多责”,担子变重了,如何确保“主动服务”不因难度增大而走形?如何保证新举措落实到位?
在让胡路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于志军看来,严格的考评机制是银浪社区确保服务实效的关键。实践中,网格员不仅要将每天代办事项如实录入电子日志,还要给群众留下备份。银浪社区党工委则对入户走访、代办事项、群众满意度等项目进行量化,经过加权处理得出分数、排出名次,每季度考核一次,按排名对网格员及其单位予以奖罚。
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居委会排名中,仅得51分的发展居委会从分数上看可能排在倒数第一名,可实际结果却是名列优秀,因为他们的工作量虽然相对较少,但全是“实事”;而另有四个得分相对较高的居委会却被打入“不合格”之列,“备注栏”中给出的原因很明确:经抽查,代办事项中存在不属实情况。真实性,在银浪社区考评中占有“一票否决”的地位。
“要做就做实,弄虚的等于没干。”在银浪社区党工委书记黄铁军眼里,落实新举措,唯有“严”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