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学善思 “深刻”立意

2014-08-20杨红兵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深刻博爱宁静

杨红兵

2014《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深刻”依然是“发展等级”的首选目标,尽管“深刻”年年被提起,但年年考生“深刻”出问题,“深刻”成为制约考生作文提升的瓶颈。那么在备考中考生如何避免以上问题,在“深刻”上如何突围?笔者以为切口要小、开掘要深、角度求多、凸显本质、逻辑有序、勾连现实、博学善思。

一、切口要小

切口要小就是立意的角度不能大而无当、空洞无物,避免作文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在准确切中材料题意的基础上,化大为小,化虚为实,选取精当、具体、独到的角度深入剖析。

1.化大为小

说理剖析时紧扣观点锁定一个特定的角度,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揭示其成功之因。

《何必惊扰美丽》片断:

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莫不如此。学者钱钟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多少学者、记者、读者慕名而来,失望而归。钱钟书总是深居简出,潜心于学,几乎与世隔绝。他曾这样幽默地回绝别人,“既然你觉得那些蛋很好,又何必要见下蛋的母鸡呢?”也正如那句话“寂寞出学问”,钱钟书的《管锥篇》《谈艺录》,无一不是字字珠玑。

——一考生

这段文字巧用文化名人素材,紧扣钱钟书寂寞治学的特点,面对盛誉,婉言谢绝,淡然视之,最后阐述了“寂寞出学问”的道理,原来治学的美丽风景就是 “要甘坐十年冷板凳”。

2.化虚为实

说理解析时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人更容易理解,就像琢磨不透的灵魂有具体可观的身躯一样。

《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片断: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一考生

这段文字既援引孔孟名言,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又例举了国外尊重受助者的例子,内容丰实,颇有说服力。这些素材让慈善、尊严有了具体而可感的支撑,同时也提醒我们对素材积累,重在有自己的思想。

二、角度求变

角度求变,就是紧扣材料的“神”,从不同层面展开多维联想,或从物质到精神,或从人或事触及人的灵魂、精神世界,或由历史拓展到文化,或从个人延伸到国家、民族等,文章彰显一种历史的质感、文化的情怀、人生的感悟。

《百年之博爱大同》片断:

人生在世,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闪光点,同时欣赏别人的美之精神,这样就能实现一种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产生巨大的时代效应。

纵观全球,当一个民族能够向外界打开怀抱……2014年青奥会将于南京举办,这座六朝古都也逐渐焕发出往昔的风采。当悠远深邃的明孝陵披上新一层的树叶,当纵深中山路至新街口路旁沧桑的梧桐又一次见证国际友人的来访,当高大林立的新式建筑倒映着青春飞扬的身影,这个城市,这个民族博爱之精神也能得到进一步深化与宣扬,博爱大同的认知总是在文化与文化碰撞、交融中得以体现的,不是吗?

南京,虎踞龙盘,乃帝王辈出之地,佳才诞生之所,环境优美,代表了中国的博爱之美,自由之精神,只有不断地包容吸收,借鉴欣赏他市、他国精神文化之美,产生碰撞,才能彰显民族的魂魄,灵魂的颜色。

美美与共,百年博爱之精神,代代大同之传承。

——一考生

角度求变是文章的最大亮点,从欣赏别人的美延伸到民族敞开胸怀展示自己的风采,文章始终紧扣博爱在不断拓展中延伸,作文有了立体感和思维的宽度广度。

三、凸显本质

凸显本质就是写作时不是从人到人,由事及事,而是抽丝剥茧,由人的一言一行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一事通一类,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发人所未发,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深挖并解释现象的背景、共同特征、特殊含意等。

《让爱双向流动》片断: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

——一考生

本段观点是唯有享受爱并传递爱,社会才能充满爱,所以选取典型唐山大地震获救者回报社会,最美教师伍玉锡奉献教育受到社会人士的关爱,最终挖掘出爱是双向流动的本质,事例剪裁精当,很有说服力。

四、逻辑有序

所谓逻辑有序就是行文浑然天成、圆通丰满,故事情节有起有伏、前后照应连贯,说理着重梳理事理的内在纹理,其效果更客观、更全面、更有思维张力,常用方法如由果索因、辩证分析、用发展眼光看等。

《恪尽职守 》片断: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一生淡泊自守的沈从文不愿作政治工具,不愿写虚伪的“载道之文”。他在当时受尽冷嘲,看尽白眼,历尽坎坷,遭受磨难。他是“不识时务”,因为他知道文人的笔杆是枪杆,而他从来不朝人们放枪。他知道自己的职责是抨击黑暗统治,而他毫不留情。恪尽职守,抛弃近在眼前的荣华富贵,沈从文更像是一朵云,一朵无心以出岫的白云,萦绕在中国文学青峰翠峦之中,编织出一幅美妙而神奇的画。

——一考生

引用诗句导入沈从文事例的阐述,然后深挖原因,生成恪尽职守的结论,不仅文章内容更丰富,而且语言文采斐然。

五、勾连现实

联系社会现实和身边生活现象,从正反两面鞭辟入里地剖析,有的放矢地说理。其关键是平时要养成关注生活素材和社会热点的习惯,写作时应找准设问的角度。

《非宁静无以致远》片断:

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却仍躬耕于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大师尚且如此,而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么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反观当今,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行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风生水起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那一颗宁静的心在哪里?我们现在许多人正在慢慢地失去它,从而变得疯狂与骄傲,变得目空一切。

让我们找回最初的宁静,让我们在内心修篱种菊,让我们怀抱谦卑宁静的心走在社会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视自己为天地间的一粒尘埃,用宁静平和的心看待世界。我相信,低到尘埃,便能开出花来。

——一考生

本文观点为“非宁静无以致远”,所以在素材选用时,既有精心治学的周汝昌、季羡林、杨绛等大师,也有郭敬明、韩寒等几位当代的文坛写手,正反突出,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把好立意是关键,同一题材的作文,立意不同,判分的档次也就不同。以上几点仅仅是立意求深刻的基本方法,考生可以单点突围,也可综合处理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深刻博爱宁静
宁静之宅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以爱博爱 倾我所有
博爱之歌
一片树叶启情思
浅谈作文立意
网络思维:超越“深刻”的“浅薄”
“抠门老人”的博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