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不再是政绩考核的唯一指标
2014-08-20文/宋飞
文/宋 飞
GDP不再是政绩考核的唯一指标
文/宋 飞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淡化GDP考核体系,逐步摆脱长期存在的GDP与政绩挂钩的格局”。不出一个月,中组部即出台《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不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不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体现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出来的。重视GDP本身没有错,但因GDP与政绩挂钩过紧,在干部升迁中的“铺路石”“敲门砖”角色太大,从而身价大增,使一些干部不由自主地以GDP的增长论英雄,为了增长劳民伤财、竭泽而渔,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这种扭曲的政绩观不仅耽搁了宝贵的发展时间,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地腐蚀了干部队伍,败坏了党风和政风,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导致了一些地方和一些干部中“四风”蔓延,亟须改变。
中组部这一改地方领导政绩考核的文件,删繁就简,直面问题,“对限制开发区域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加强对政绩的综合分析”,一条条“干货”,鲜明地回答了“树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在这份文件中,你可以读到:政绩经不起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折腾,政绩需要一种善作善成、有始有终的作风养成。政绩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不仅经济社会发展是政绩,为群众谋长远事、解难缠事更是政绩。为了确保新的政绩观的强力执行,文件也规定了追究标准,确保让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惩处,让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的干部被淘汰。
政令已出,贵在执行。建立制度只是第一步,狠刹“唯GDP的政绩观”更需强有力的执行。希望在广大群众的积极监督参与下,新的政绩考核标准发挥出强大的制度效力,让全面看政绩、综合评价干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