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字“金牌”何以连落勉县

2014-08-20

当代陕西 2014年1期
关键词:示范园金牌园区

文/窦 琨(本刊记者)

国字“金牌”何以连落勉县

文/窦 琨(本刊记者)

蔬菜产业倍增工程,让种植户不再靠天吃饭。

2013年12月,农业部在全国正式认定77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勉县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园名列其中,这是该示范园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后获得的又一项国字号殊荣。就在9月,勉县还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表彰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科技支撑农业增效增收

“作为全省重要的粮油基地,我们一直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发展的目标,2013年在省上也连摘了3块金牌。”勉县农业局局长杨杰告诉《当代陕西》。

2013年,勉县农业局在老道寺、新街子两镇24个村建立2个水稻高产万亩示范片,亩产683.4公斤、创万亩片单产全省第一,2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油菜单产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百亩油菜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227.2公斤、全省第一。

“我们和相关农业专家在众多品种里选用了秦优10号、德油8号等高产骨干品种,为取得高产打下关键基础。随后,又进行了充分调研和试验,完善了培育壮苗、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望苗诊断、病虫综防等油菜健身栽培关键技术,形成了符合生产实际、营养高效的技术体系。”勉县农业局副局长宋宏志说。

有了新品种,掌握了新技术,农业局集合农技、植保、土肥等技术力量在全县推广,实行站长包镇、技术干部包村联户责任制,通过操作演示、技术观摩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播种、培育、施肥等技术,要求做到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2013年9月,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勉县实施的油菜、水稻高产创建活动进行了田间实产测定和验收考评。

“水稻和油菜亩产都增加了近100公斤,每亩增加收入200多元。”老道寺镇季寨村村民王新虎说。

在108国道勉县老道寺镇吴寨村段,路旁连片的大棚蔬菜成了一道靓丽风景,吸引着来往路人的眼球。

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增效增收,科技园区培育促进农业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引领农民致富,勉县在农业产业化道路上转型。

“2013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8.1万亩,比去年增长0.8万亩,产值增加5000万元,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勉县农技中心蔬菜站站长杨志军说。

作为勉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勉县按照“区域化布局、板块化推进”的发展模式,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实施了蔬菜产业倍增工程。

“县上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局长、财政局长为副组长和6个蔬菜基地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蔬菜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同时成立了由相关单位组成的实施小组进行指导培训,种植户成立合作社进行推销。

“有政府的支持和技术培训,我们群众种植蔬菜心里更有了底,现在每亩设施蔬菜收入近万元,比种植别的作物收效要高很多。”种植户郑向明说。

2013年,勉县粮油总产达到13.3万吨,生猪饲养量达113.8万头,茶园总面积达到13.3万亩,魔芋种植面积3.8万亩。

农业园区聚集特色

从县城往东4公里,就是勉县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园。该园区是勉县建设最早、规划面积最大的园区,现已聚集5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其中龙头企业达22家,除了陕南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和现代化蛋鸡、青年鸡养殖场,还有千亩水产养殖场及10万尾大鲵养殖场……形成了粮油加工、现代茶叶生产、设施蔬菜、水产养殖、良种生猪家禽、苗木绿化、观光休闲农业及生物质能源等为主体的产业布局。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郭继荣介绍说:“园区按照‘大园区套小园区,小园区特色化’的思路规划,在现有规模基础上着力打造新能源科技、滨河农业休闲、现代林业和现代农业设施大棚四个示范园和现代农业、现代生猪养殖、特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

招商引资是勉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方式。县委书记马大勇说:“我们把绿色环保和循环发展作为涉农企业准入的前提条件,有选择地引进国家环保鼓励类项目,主要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主体。”

为使企业能落得住、发展快,勉县坚持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园区化承载,按照“建设一批,洽谈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实施“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因企制宜制定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推行“一个招商项目、一位包抓领导、一个班子、一套管理办法、一抓到底”的服务模式,定期召开园区工作例会、项目施工例会、业主座谈会等,不断提高园区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郭继荣说:“县上在园区专门设立了国土和财政两部门的分支,开辟了‘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为企业实行‘一条龙’全程服务。”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县委、县政府都主动帮助我们解决,在我们资金困难的时候免除了1000多万元的税,又协调银行降低了贷款的门槛,优越的环境是我们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建兴集团总工程师宋建明说。

在园区相关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的引领下,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向园区聚拢、落地、生根、开花和结果。仅2013年园区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个,实施项目12个,年引进到位资金4亿元。

“龙头”的引领效应

勉县是陕西水稻的主产区,每年的水稻收割后,大部分秸秆都被焚烧在地里,成为一把熄不掉的火,严重污染着周围的环境。在政府进行引导的同时,勉县一些企业把目光瞄准到秸秆上。

2013年初,鑫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建成一个大型稻草综合利用加工厂,主要以稻草为原料加工新型环保床垫,一年加工稻草15000吨。

凯迪公司利用农作物秸秆、稻壳、建筑模板等“绿色能源”作为燃料发电,年消耗燃料24万吨,带动农民增收7000万元。

如今,在勉县,以稻草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已有十几家,不仅回收勉县境内的稻草,连周边几个县区的稻草都得到利用。

“这一华丽转身,延长了产业链条,保护了环境,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勉县常务副县长郑清春说。

黄沙镇有一片荒芜的河滩地,农民张建明引来汉江水,以每亩近4000元建设了千亩养殖场,发展养殖和休闲观光产业。他把300亩鱼塘按每亩1200元承包给群众,带动一大批农户致富。”

12月18日,在勉县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园,定军米业公司新建的农业特色产品展销大厅揭牌营业。大厅里除了勉县当地的特产,整个汉中地区的“特色”都在这里得到呈现。公司以“公司+基地+科技”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全县发展优质稻谷基地1万亩,与49个村签订5万亩优质水稻种植收购合同,既解决了企业原料的问题,每年还增加农民收入450万元,4.5万农民直接受益。如今,定军米业已有了年产3万吨大米的加工生产线,产品远销甘肃、四川等地。

郑清春说:“培育一个龙头,振兴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有了这些企业,群众种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以农致富也变成了现实。”

猜你喜欢

示范园金牌园区
迟来的金牌
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优质栽培示范园 用“特、优”点亮果农致富之路
示范园里绿意浓 设施农业促增收
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的通知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有惊无险的金牌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