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数学
2014-08-20梁光金
梁光金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的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取得一些成果,但仔细思考这些年来的改革,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仍有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就如何在教学中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进行讨论。
【关键词】活动;实践;设计;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想象力最为活跃的阶段,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知识,国外的很多国家在小学数学中广泛开展各式各样的“动手做”活动,培养小学生动手做的能力,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为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活动,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特定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才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加以运用。
首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前文已经说到,小学生年龄很小,好奇心旺盛,对新事物充满兴趣,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依据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设计相应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数学知识中的奥妙,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教“分数的比较”这一课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同学展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途中正好到火焰山的场景,配合小学生最熟悉的《西游记》主题曲,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四人来到了火焰山,这里气温十分高,他们四人渴得不行,唐僧便叫八戒去找西瓜来解渴,过了一会儿,猪八戒抱了一个西瓜回来,大师兄孙悟空说“四个人平均分,每人拿四分之一”,猪八戒便不高兴了:“这西瓜是我辛辛苦苦找来的,我应该多分点,就给我六分之一吧。”孙悟空一听这话赶紧切了六分之一给猪八戒,猪八戒吃完西瓜又觉得疑惑了,怎么西瓜和以前的差不多大,这六分之一吃起来反而比以前的少了呢?”下面的学生哄堂大笑,这时候我便适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猪八戒的看法对不对呢,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究竟是哪个大呢?接着我便发给每位同学两张圆形的纸,组织同学们将纸平均分成四份和六份,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小学生在这堂课上的热情度明显上升,精力更加集中,发言十分踊跃,课后的测验也证明学生已基本掌握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强,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掌握了数学难点。
其次,通过设计类比的活动帮助学生区分数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的不同处。数学虽然和生活有密切联系,日常活动中处处能发现数学原理,但是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一些数学定义和生活中的意义有很大差异,很多学生经常会混淆两者意义,教师要重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区别数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如在教《比的意义》这一课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比的意义,但在区分数学中的比和比赛中的比时学生只是靠死记硬背,并没真正理解两者的区别,发现这个情况后,我便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学生,游戏很简单,基本人人都会,即“剪刀石头布”,将学生两两分组,每组共比赛四局,然后向我汇报比分情况,有的同学高兴地对我说:“老师四局我都赢了,比分4:0,有的同学说:“老师我和同学的比分是3:1,有的同学是2:2……我将有代表性的比分板书在黑板上,问学生:“我们前面学比的时候说过比的后项不能为零,这里的比分中为什么可以为零呢?这里的比和我们数学中的比一样吗?还有的同学比分是2:2,它还可以化简吗?”在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过后,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比赛中的2:2只是表示我和对方的各自得分,并不是相除关系,所以不能化简,里面的0也是表示对方拿到的分数是0分,只是一种比赛中的计分形式,便于让其他人知道两队所得的分数,并不是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所以和我们数学中学的“比的意义不同”。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变成参与者而不是接受者,他们经过一局局的比赛思考探索,最终从本质上区分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的不同之处。
最后,教师要设计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传统教育中,大部分老师怕课堂变得混乱,不太赞成在课上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即使有,在课上也会在旁边严格限制学生的行为,久而久之,学生在这严肃的氛围中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兴趣,上数学课时只是一板一眼听老师在讲台上讲,失去思考的兴趣,这种做法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不符,数学本就是一门十分灵活的课程,相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体方法,教师应将自己置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加入到交流过程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能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们交流互动,相互借鉴,从多维度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数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读写钟表上的时刻,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易钟表,要求学生读写表中的时刻10时45分,学生给出了三种答案,10时15分,10时45分和11时45分,教师没有立即宣布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先自行思考再和前后两排一起进行小组讨论,由小组长总结给出正确答案及理由,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突破难点,找出了正确答案,并弄清了读写钟表的正确方法,首先看时针,时针走过的数就是几时,再看分针,分针从12过后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分,连起来就是几时几分,所以正确答案是第二个。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知识来源于活动。”马克思主义也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要改变传统授受式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交流,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周曙光,周荣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宜兴市分水实验小学.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仙源镇毛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