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嫩蕊商量细细开

2014-08-20王永林

中国德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彼特老鼠家长

王永林

小A是五年级男生,胖胖的,12岁。其他各方面都还好,就是爱哭,没一点男生的样子。因为同学在黑板上用抹布写了他的名子,他就趴在桌上嚎陶大哭,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他跟同学赌气会哭,被值日生点名也要哭,一哭还停不下来。有一段时间,经常有同学来报告“小A又哭了。”我找他谈过多次,“男孩子要有男孩子的样子”“男儿有泪不轻弹”“哭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我甚至对他说过,“你先出去把眼泪流尽了,不想哭的时候,心情平静下来,再跟我讲事情的经过。”可是收效甚微。有时他还会吼着“我就是想哭,关你什么事。”他妈妈也很着急,想方设法从外界寻求解决方法,大量的看书、上网、听专家讲座。因为她担心这种性格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小A的情况,在使用各种能从教育书籍上找到的方法都无效后,我开始反思,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在中国,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就是什么”,这是在强调孩子早期的可塑性。我们拼命地灌输知识,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在西方一些国家,很多人都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内在发展规律的胚胎,孩子的发展,孩子心智的成长规律,没有完全一样的,也没有信手拈来就可以用的教养之道。爱哭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质,为什么要强迫他快速地改呢?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她曾像所有的中国母亲一样,希望孩子的作业能写得更漂亮一些,能得“三只老鼠”(一种鼓励),但是,泪水涌上了孩子的眼睛,他咆哮着说“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于是,她愣在了那里。正是这样,和孩子一起的时候,才能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看世界,彻底颠覆成年人的自以为是。

对于培养孩子,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我们不是要培养优秀的儿童,而是要培养优秀的成人。我们应更多地关注他的道德架构如人际关系、爱心、同情心以及他的责任感、他面对挫折的能力。这些才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除了爱哭之外,我发现小A其他的很多方面都表现得很好。他健康、善良,他有爱心、有思想,学习不用操心。最可贵的是他感悟生活的能力,他的作文都是那种散文化的语言,他会在《乡间晨景》里写“如果你有烦恼事不开心,不愉快,请选择一个清晨来到乡下,坐在一个土坡上,感受着这乡间的晨色,让清新的空气吹进你的心田,带走你的烦恼,让这细雨滋润你的情感,倾听公鸡的打鸣和鸟儿的歌唱,还有那偶尔的几声狗吠,你会忘却一切烦恼,你会陶醉得乐不思蜀。”也许爱哭正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敏感。

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虽然现阶段他有点不像男子汉,但哪个孩子又是完美无缺的呢?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他的一切,尊重孩子。孩子只有在被人理解、宽恕、认可、鼓励和被爱着的状态下,心灵才会有愉悦感,安全感。他才会有顽强的自信去面对生活中的所有,才能不断发现自我,挖掘天赋。我在班级里尽量淡化他爱哭的事,有时候他哭了,我们也不去理他,给他一段调整的时间。而对于他写作的特长,善良的性格,整洁的作业,我则经常在班级着力宣传。从此,小A彻底变了,他不仅不爱哭,而且变得坚强了、自信了、可爱了。

在一个班主任培训会上,我把这个案例和大家分享后,一位老师推荐我周末去他们学校听一个关于这方面的讲座。主讲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叫彼特的英国老先生,他曾就读于一所学费高昂的大学,他是第一个获得五年奖学金的学生。他精通鸟类,只要听到鸟叫的声音,他就可以准确的说出这种鸟的历史和生活习性等。他精通天文学,它的专业知识可以教授天文学专业的大学一学生;他热爱音乐,酷爱钢琴。他熟知十多种不同的语言。这样的一个人可谓优秀。可他说自己小的时候却很结巴,很不合群,到了十四岁才发展了一个朋友。再小一点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成群结队地玩耍,只有他痴痴呆呆地坐在一旁傻看,不肯和任何人玩。他妈妈说:“孩子,和他们一起玩啊。”可是他却惶恐地摇了摇头。而他的妈妈就回屋里做事去了,没有为此有一点担心。他还曾在一个秋千架附近站了一个下午,原因就是一直有两个小朋友在那里玩,而他不敢过去排队。他非常感谢他妈妈对他的等待。

他还介绍了一个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顶级科学家在十一岁的时候还会在上学时哭哭啼啼。最后彼特平静地说:“小的时候看起来孤僻,脆弱的孩子往往是顶级聪明的,只要尊重他,他就会给你最大的惊喜。允许孩子和自己的灵魂多相处一段时间,孩子往往会成长得更健康。”听了他的话我深深地庆幸我对小A教育方法的转变。想想现在的家长,孩子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开始听早教磁带,恨不得一出来就能认字,就能演奏贝多芬的钢琴曲。学校为了适应家长,也变得着急起来,原来初中才学的英语现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学了……媒体成天在强调情商、智商、沟通能力在成功中的作用。于是我们特别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不合群和敏感胆小,不停的使用各种策略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孩子“外向”和“强大”。现代社会让父母明白了机会和竞争,明白了弱肉强食,明白了孩子不可以输在起跑线,可是却偏偏忘了最简单的一个词:童年。彼特的讲座让我清晰地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有他自己的路径,我们的各种“训练”,其实是一种粗鲁的干扰,破坏了孩子内心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力量。这时我突然想起杜甫的诗句“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繁枝也好,嫩蕊也罢,都是人生的一道风景,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愉悦欣赏。

责任编辑/齐 欣

猜你喜欢

彼特老鼠家长
抓老鼠
家长错了
快乐动物城
笨猫种老鼠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夺命情人
老鼠分油
不爱“面子”的美国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