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观察,丰富体验 唤醒积累,清楚表达

2014-08-19胡秀娟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闻一闻生气事物

胡秀娟

观察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而积累呢,又是表达时必要的工具,这样看来观察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他们之间又各不独立,相互依存,彼此包容。

如何观察?孩子们往往会认为专注的看就是观察了,这样有些片面。“观”为看,“察”为察觉,可察觉的途径有很多哦!比如说,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这样的观察,无形中就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多种感官,这样,事物的形象就立体、饱满起来了!通过对积累的唤醒,加之联想,把观察到的就可以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了。

现在我们就一起用这样的方法来观察一下“水”这种事物吧!你看到什么了呢?它的颜色、形状,由此联想到什么了呢?听一听,滴滴答答的响声、潺潺的流水声,向我们述说着什么?闻一闻,水的味道是不是会让你想到些什么?它的质朴?它的低调?或者是别的什么?伸手摸上去怎样?尝一尝又是怎样的味道呢,由清凉可口联想到滋润万物了吗?瞧,有了如此多元的观察,写起来是不是就不愁没话说了呢?当然,根据自己的感受点不同,这几处观察点有时是不用面面俱到的。再如,写一写妈妈生气时批评你的样子这一片段。看一看,妈妈生气时表情是什么样的?或是出奇的平静,眼里流露着冷冷的、令人不禁瑟瑟发抖的目光;或是眼睛瞪得溜圆,眉头锁在一起,喘着粗气,像是浑身上下所有的气都聚到额头,马上要爆炸了似的。此时若是触碰一下周围的空气,有什么感觉?仿佛僵住了,一切都凝固在这一刻似的。沉默了一阵,再看看妈妈的动作有没有什么细微的变化?此时,你的心里尝到了什么滋味?当妈妈连珠炮似的指责在你耳边不停的轰炸,闻到什么味道了?有没有一股子火药味?把这些感触串联起来,应该是一个比较丰富的片段。教师可以像这样有层次的引导孩子观察各种事物或者某些场面,进行片段练习。

观察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实践,老师要带着孩子们在课堂上以及走到课堂外去体验。一点点地引导孩子们去参与、感知,再通过一幕幕的镜头回放慢慢梳理事件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当孩子们有感要发的时候,表达就有了内在的支撑,也就是有了表达的意愿。教师们要呵护好这份热情,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一点点的唤醒孩子们以往的知识积累,鼓励孩子有创意地、清楚地表达,激活孩子们脑海里的词汇,让死板的语言符号用起来、动起来,这样,孩子们就会在这片段的土壤里一点一点地品味习作的快乐,收获习作的自信。

其实,习作中的一些技巧并不难传授,难的是让这颗会观察、善于观察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生长,让他们收获细腻的感触、精致的人生。

猜你喜欢

闻一闻生气事物
喝感冒药前闻一闻
肚子里的“秘密”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下雨
生气汤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