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紫砂工艺与文化

2014-08-19周群英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身筒泥料宜兴

周群英

(江苏 宜兴 214221)

漫谈紫砂工艺与文化

周群英

(江苏 宜兴 214221)

作为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一个体系,宜兴紫砂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世人所推崇。下面就紫砂的工和艺,紫砂的传承与创新、紫砂文化等几个方面谈一些想法。

紫砂;工艺;文化

中华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据5000年史料记载,7000年实物考证,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原始彩陶文化,大量实物证明,陶瓷图案和陶刻文字都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绘画和文字,比甲骨文早了3000余年。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由于紫砂壶具有色泽沉着、造型稳重、透气性好、泡茶不易走味等诸多优点,因此深受世人的喜爱。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要求用料讲究、造型美观、做工精到外,装饰也是十分重要的。

紫砂壶所用的原料统称为紫砂泥,其原泥分为紫泥、红泥和绿泥三种,地质特征及成因基本与甲泥一致。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很强,渗透性良好,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陶土,与它同类的还有大红泥、乌泥、白泥、本山绿泥和黑绿泥。这些陶土都深藏与岩石层下,杂于夹泥之中,出矿时呈岩石质块状,金国摊场风化,成为豆粒颗状,再经过细磨,通过200多孔眼没平方厘米的罗绢钢丝筛筛下粉末,加15%的水拌成生泥块,再经多次垂打,使泥料压韧,就可以用来制作紫砂壶。

再来谈一下紫砂器的制作技艺。紫砂成型大致分为手工成型,石膏模成型,转车模成型,滚压成型,塑压成型,注浆成型等。但是高档的紫砂艺品,仍是以传统的手工为主。手工成型独具表面平整无结痕线条周正,装饰利落等优点。手工成型法基本上可以分为“打身筒”和“镶身筒”两大类。

“打身筒”法适用于圆形类产品,将泥料打成泥片,放在转盘上,用手工拍打成空心体壶身,在粘接上用手工搓制成的壶嘴、把、颈、脚、并加制壶盖,以至作品胚体完整。

“镶身筒”法是将泥料打成泥片,按设计意图,配成样板,依样裁成泥片,镶合而成,然后加工成壶胚。不管是“打身筒”还是“镶身筒”,都需要在壶胚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加工。精加工必须做到把壶胚处理得器形结构严谨,轮廓线条分明,筋瓢纹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脱手则光能照面。所以,好泥做好壶,还要有好的工手相配。特别是在底部和口盖的处理上有它的独到之处。而且口盖的配合尤为重要,圆器要求口盖通转,盖面稍大于口面,方形盖要求四面吻合,八面平稳。筋纹器要求面面相通,吻合紧密。至此可以看出紫砂器甚为精密,瓷釉器相对来说笔者认为比较难做到这一点。

接着是紫砂器的装饰,紫砂壶的工艺美不仅在于造型,而且在于装饰。通过雕刻、填泥、铺砂、纹泥、金银丝镶嵌、书法绘画等技法,使紫砂壶更具文化韵味。一壶在握,边品茗,边赏艺,直令悠悠忘俗。宜兴的紫砂壶装饰手法多样,精彩纷呈。紫砂壶从视觉效果来看,大致可分为“光货”和“花货”两大类。“花货”造型大多为像形壶,取材于大自然的万千物象,本身就已经千姿百态,一般勿需装饰。借着紫砂艺人精湛的工艺技术塑造出的各种典雅的样式,利用在壶的把,嘴,盖,纽上出神入化,让人耳目一新。

最后要谈的就即壶的款识。紫砂壶的署款,素来非常讲究。它不同于一般作品的自属图章戳记式的格局。因壶艺的韵致格调和书法绘画艺术同传,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鉴赏紫砂壶款有两个意义:一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一是欣赏镌刻的诗词书画及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特点。所以欣赏一把紫砂壶,除讲究泥料、造型及制作技艺之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给每一位壶艺爱好者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由此可以看出在紫砂器的成型过程中,它的设计制作以及细节处理,都充分地体现出了艺术上的美,技艺上的巧。

紫砂壶入窑烧炼耐火度较高,不易变型而易变色,紫砂壶烧成后的颜色,本来是一种黯紫色。这是一种古雅幽静的色调,所谓"栗色黯黯,如古金铁"。以后,经过历代名匠的调制配合,增加了许多颜色,主要的有海棠红、朱砂紫、葵黄、墨绿、白砂、淡黑、沉香、小碧、冷金、闪色等,此外还有葡萄紫、榴皮、梨皮、豆青、橘柚黄、新桐绿、琅翠等名称。这些多种多样的色彩,有的是泥料的天然本色,有的是古人们利用不同的泥料调制配合,并在烧炼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形成的。

由于文人雅士的参与,讲中国传统的绘画、文学、书法、金石篆刻诸艺术与紫砂壶造型结合起来,融会其间,再经各时代的艺术大师、能工巧匠各自发挥,精心制作,终将紫砂壶工艺推上一个巅峰时期。作为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一个体系,宜兴紫砂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世人所推崇。下面就紫砂的工和艺,紫砂的传承与创新,紫砂文化等几个方面谈一些想法。关于工和艺。紫砂茗壶是具有实用性的工艺品,且经常使用,为人们所把玩。有人偏重于工,有人则重于艺。其实,工和艺好比一台电脑的硬件和软件,是谁也离不开谁的,无工则无法见艺,无艺则无法显工,关键是紫砂陶艺家是不是自觉地追求两者的不断完善,不断完美。熟能生巧,对紫砂的基础技能来说,必须下大功夫,下苦功夫。只有在长期的积累与实践中,才能够达到技艺的娴熟。工精生艺,也只有在做工的精到把握之后,才能够达到紫砂作品艺术上的境界。

[1]范俊龙.紫砂物语.东方出版社,2008年出版.

[2]刘汝醴.江苏紫砂工艺的发展.南京艺术学院印行.

[3]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

J527

A

1005-5312(2014)17-0040-01

猜你喜欢

身筒泥料宜兴
宜兴釉陶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江苏盱眙泗州城遗址出土紫砂器
紫砂壶艺成型方法与表现形式研究
紫砂壶艺创作方法新探
泥料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圆桌
基于ANSYS变温场的真空练泥机泥料挤出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