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
2014-08-19龚和德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建 30年,是越剧团同人和我们所有爱好者的共同节日。四月间接到函件,要我为这个节日题词。我借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两句诗来表达我的祝贺、评价和期待。这两句诗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是它的青春气象,用“无穷碧”来祝愿她有无限美好的艺术前景;“映日荷花”是她的艺术风貌,用“别样红”来赞美她有独特的艺术追求、卓越的艺术成就。我想,这些话对于 “小百花”都是当之无愧的。 “小百花”称得上是当代越剧新的质感、新的美感最具代表性、标志性的艺术实体。
“小百花”的30年有两个阶段,即杨小青导演阶段和郭小男导演阶段。这两个阶段有一致性:都追求古典性(诗性、歌舞性)与现代性(现代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品格)的有机结合。但两个阶段有区别,又有发展。主要是到了郭小男阶段,这种追求更自觉,更大胆,更强烈,更有挑战性。这决定于郭小男的文化背景不同于杨小青导演。茅威涛是贯穿于两个阶段的主要台柱,是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她不仅是表演艺术家,也是剧种命运的思考者,剧种前途的勇敢探索者。因此,这两个阶段的联系和区别,也最集中地反映在她的舞台艺术形象的创造上。她既创造了张君瑞、陆游、梁山伯这三个大家比较公认的、对越剧来说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又创造了荆轲、孔乙己、范容、沈黛和隋达等带有挑战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争议的艺术形象。这一系列艺术形象,既体现了茅威涛一直以来要给新时代的越剧“寻找男子汉”的愿望,又实现了郭小男对越剧“美的重复”的颠覆。对 “‘美的重复 的颠覆”是郭小男《重塑茅威涛》的一个核心理念。这些创造,尽管在艺术(尤其是文本)的成熟度上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对拓宽越剧的表现领域、丰富越剧的人文内涵、提升越剧的文化品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审美形态上,自然也随之更加多样化、时尚化、精致化。这一切努力的感性的人格化代表,就是茅威涛。所以我说过,茅威涛是袁雪芬精神最优秀的继承者、发扬者,是当代新越剧建设的一面旗帜 !
在庆祝 “小百花”三十而立时,推出了新作品《二泉映月》。这个戏,从少年阿炳寻找娘开始,到中年阿炳接受娘遗留给他的二胡,奔向二泉,把“随心曲”(即“二泉映月”)演奏给娘听结束。这是表现这个题材的新的切入点,贯穿其中的是母子之情,是对亲情的寻觅。但按照剧中描写,阿炳从未见过娘。所以,这个娘,实际上是伦理观念上的娘,抽象的娘,梦中的娘(从生活经验来说,没有见过的亲人也不能出现在梦中)。我在看戏时,最感动我的是另一个女性董催弟。阿炳沉沦之后,瞎了双眼,倒在妓院门外,董催弟打着一把雨伞,扶起阿炳,并对阿炳说:“你不是要找娘么?我就是你的娘”阿炳背着二胡,牵着她的衣角,两人徐徐走去。这是全剧最动人、最富于诗意的场面。可以说,在这个戏里,阿炳实际上有两个“娘”:一个是梦中的抽象的娘,一个是现实的具象的“娘”;一个给了阿炳以生命,一个延续了阿炳的生命。如果没有这个广义上的“娘”——董催弟,也就不会有“二泉映月”。把“二泉映月”解读为爱情之曲是狭隘的,把其归结为亲情之曲恐怕也是狭隘的。它是阿炳独特的生命体验的二胡独奏,是他的百味人生之曲。从剧中人物的主观上来讲,既可献给生身之母,也可献给陪伴他走完人生之路的董催弟。在序幕中,阿炳梦中之母打着一把伞,他陷入生命绝境时来寻找他的董催弟,也打着一把伞,导演让两个“娘”都用伞这个道具,是意味深长的。
我觉得,董催弟这个形象还有加工空间。她是阿炳两次施以救援的弱女子,一次是第一场在茶馆里为她捡起三枚银元;另一次,第三场在妓院里给她赎身钱。然而这两次救援之间几乎看不出有何种联系,好像是两个人,一个乞丐,一个妓院女佣。而这个女佣又漂亮得不得了,被蒙着眼睛的阿炳,用手摸摸就能感觉到她的“弯弯眼儿似月梢,梅花一弄面如桃”,这样漂亮的女人,妓院老板怎么会让她做佣工呢 ?
作为当时社会对阿炳歧视的代表性人物陆天佑,是最让人迷惑的。他是华清和道长的入室弟子,为什么如此欺侮道长的儿子、自己的师弟阿炳?非要阿炳拜他为师,这在华道长那里能通得过吗?还要把阿炳带进妓院,想让他毁灭。他嘲笑阿炳是私生子、是野种,而他自己也在妓院里同妓女嫣然“制造”私生子、野种。这样一个人到了抗战期间摇身一变,竟能因为一个说唱艺人被日寇杀害而去参军抗日。最后,还要让阿炳来实现他的临别嘱托,回归道观,否则就对不起“天佑他一片诚心对天酬” ?写人的复杂性和转变,总要让观众觉得合理、可信。
另一个问题,阿炳知道自己是私生子后,为什么一定要同自己的亲生父亲华道长决裂?道士有出家、有在家。有的教派允许道士结婚,娶妻生子。阿炳自幼随父学习道教音乐、器乐。戏里的阿炳坚决否认父亲道长对他的引领、指导,只承认自己是“偷学”。既然华道长不愿意让儿子习曲练琴,又为什么临终前要把琴谱传给他?华道长
一直对阿炳的生母保密,是因为同“乐家之女”未婚生子。此女生下阿炳之后,把孩子放在雷尊殿门口就跳河自尽了。“乐家之女”可否改为“乐户之女” ?“乐家”可以理解为姓乐( Le)或姓乐( yue)之家,而“乐(Yue)户”乃是罪人妻女没入官府,充当官妓,从事吹弹歌唱,属于“贱民 ”。这可能是华道长要隐瞒、社会要嘲笑的一个理由。自幼失去母爱的阿炳,为什么对父爱一点都不留恋呢?总之,这些人物关系还有待梳理。戏剧情节合理了、顺畅了,观众会看得更投入,更动情。
茅威涛从“光头孔乙己”到“瞎子阿炳”,都是越剧舞台上女小生绝无仅有的“酷”得让人心疼、又让人心醉的艺术形象。戏剧是集体艺术也是整体艺术,同茅威涛合作的编导艺术家,只有迈过生活与文学这两道铁门槛,茅威涛的新的舞台艺术形象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龚和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