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案运用中的几点体会

2014-08-18杜惠荣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学案学科

杜惠荣

摘 要:教师上课时,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学案 体 会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河曲县教育局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导学案。大幅度推行教学改革。

经过半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课前发给学生导学案,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的确具有可取之处:

1.让课前预习任务更加明确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但不少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不能提前预习。以往教师提出预习要求时,往往只是说一声,没有具体要求。有些学生也想预习,但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往往不知道如何预习。他们只是简单地看一遍课文,标注一下自然段,勾划一下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就算完成了预习任务。有了导学案,学生就有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就能够对课文作深入地阅读和思考,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让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

对语文学科而言,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尤为重要。因为文字是抽象的东西,作者通过写作,把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东西通过抽象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阅读时,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再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继而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写作目的,得到情感熏陶和精神愉悦。文本是联系学生与作者的纽带,学生正是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碰撞出思想和情感的火花。如果学生不去阅读文本,或者只是简单地浏览,不作深入地思考,只是听教师对文本进行分析,试问这样的阅读有用吗?由于不少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课前根本没有预习课文;课堂上,由于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时间有限,不少教师常常是在学生没有阅读课文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这样的讲解能有多大作用,值得思考。

语文导学案,正是把“先学后教”这一教学原则具体化,落实到了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语文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尽管这种思考不够深入,不一定真正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写作意图,但只要阅读了,思考了,学生与作者就已经进行了初步沟通,进行了对话与交流。

3.有效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

除了应试教育的原因以外,语文教师未能转变教学观念,主动放弃语文学习阵地,也是学生不喜欢语文学习的主要原因。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无所谓喜欢学习哪门学科,哪科教师抓得紧,他们就学习哪科。以前,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较为笼统:要求学生把新课文提前预习一下,课外多读点书,写一篇日记等等,布置了也不检查。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惰性,根本不去做。而数学、英语学科的作业非常明确,做多少题目,背多少单词,第二天要上交作业,或者默写单词,躲是躲不过去的。同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习惯:语文作业可以不做,数学、英语作业必须完成。

语文导学案的落实,填补了学生在语文课外学习中留下的空白。用明确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就无法躲避,必须完成。

看到语文导学案优点的同时,语文导学案产生的负面作用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概括起来也有以下三点:

1.就学生而言,降低了语文学习效率,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特点

语文学习离不开大量阅读,只有读得多了,厚积而薄发,才能心有灵犀,融会贯通。语文导学案虽然能够让学生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但毕竟类似于数理化作业,条条框框多,必填的内容也多,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就是做作业”这一错误认识,把语文学习同数理化学习混为一谈,从而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特点,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从而降低了语文学习效率,除了完成语文导学案外,很少阅读或无暇阅读其它文章或书籍。如果长期这样,学生的文学视野就会受到限制。

2.就教师而言,淡化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会让语文课上得像作业课

一些语文教师无意当中就把语文课上成了作业课,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完全围绕导学案展开,问题回答完了,一堂课也就结束了,忘记了朗读、品味等属于语文教学的独特环节。

3.就学校而言,增加了教学成本,加大了工作难度

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发给学生导学案,无形当中增加了学校教学成本,加大了学校工作难度。就拿我们学校而言,初中三个年级共有十五个教学班,一千余名学生,光语文一门学科,一天就要印六七百余份导学案(初三暂不用),加上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一天的印刷量可想而知。如果天天这样,肯定难以为继。如果一种教学活动需要付出很多代价,那么这种教学活动的生命力一定不会长久。只有便于操作,才能为教师和学校所接受。

既然语文导学案既有优点,又有不足,那么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语文导学案应有的作用呢?

1.重点强化,避免遍地开花

语文应以阅读为主,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适当地完成语文作业,很有必要;但如果逢“读”必“做”,就会影响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害怕阅读。因此,语文导学案不能也不必课课都有,凡是浅显的文章,让学生读读就行了,就不必用导学案;只有重点名篇,学生学起来有难度,不容易真正理解的,就必须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

2.改进设计,激发创新思维

不少导学案在问题设计上,拘泥于对句义和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不利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不少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不是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而是查阅资料,一抄了事,根本没有达到提前预习,自主阅读的效果。因此应该改进导学案的设计,在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内容的感悟能力的基础上,更应着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创新解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感悟能力,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

3.有机融合,杜绝照本宣科

导学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如果把导学案当成是教师上课的教案,就是混淆了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导学案的使用对象是学生,教案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如果仅仅根据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逐题检查讲解,就把语文课上成了习题课,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就丧失殆尽。因此,不能用导学案代替教案,导学案只能成为教师教学备课的一个环节,教师上课时,可以安排恰当的环节检查一下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决不能照着导学案安排整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探索只能是探索,不可能尽如人意,完美无缺。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语文导学案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学案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可怕的语文课
乡愁导学案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超学科”来啦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