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4-08-18王通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思考大学

王通山

摘 要: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历史和成果入手,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思考和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措施。

关键词:大学 体育教育 改革 思考

体育教育,就是指在学校的安排和指导下,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从而达到身心健康教育的目的的过程,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也经历了很多变革,以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然而,目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仍不够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对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从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面对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的挑战,促进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从而解决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

一、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历史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培养方案的不同需求,大学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革,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新中国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从新中国建立到文革时期,这段时间新中国才刚建立或建立不久,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雏形,大部分的方案条例都是对社会主义先辈的前苏联沿袭,所以当时的大学体育教育也不例外,沿袭了前苏联模式的教学方式,以竞技体育为主,为之后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奠定基础。[2]

2.从文革时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文革结束后,两年后就提出了改革开放,被禁锢的中国传统思想慢慢得到解放,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前苏联模式的体育教育的不足,现代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从此便拉开序幕。在这一阶段素质教育首次被提出来,并得到了发展。所谓的素质体育教育就是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实施过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最近又落脚到素质教育的教育活动,素质体育教育是我国里程碑式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充满着中国的特色。

3.二十一世纪之后,自从我国进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发展迅猛,竞争也逐渐加剧,所以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也在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高校与体育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还应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素质教育,该阶段的体育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与德育,智育,美育等并行。

二、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已或得的成果

1.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化,体育教育的目标不再只是单纯的强身健体,而是朝向多远目标的方向发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年08月)中,分别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和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的要求,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又从运动参与目标、动作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等五个维度进行详述。

2.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为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并提供更多的选择,除了一些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如,体操,田径,篮球等)外,大多数高校现已经额外设置了一些后来才发展起来的运动,如健美操,柔道,游泳,跆拳道,舞蹈,形体健美,散打等,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体育课在大学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从而拓展体育素质。

3.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随着大学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深化,教学组织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例如,近些年出现的体育俱乐部,随着这些体育组织形式多样化的产生,势必滋生出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如今,随着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

评价方法显得格格不入,所以,教学评价也进行改革,趋于综合化,不仅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准则,还需考虑学生的教学目标、学生心理发展,运动精神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评价。

三、目前大学体育教育还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

虽然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已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在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由于高校的扩招,以及学校的资金和占地面机的不足,导致运动器材或者运动场地的数量的不足或者质量的缺陷;教育过程中,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忽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不够明确;教学方法大多数还比较传统;教学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个改革措施:

1.明确并贯彻教学目标思想,明确现代体育教育的目标是进行改革的出发点,应向学生不断输入终身体育教育观,使得传统的对外在技能水平的掌握的追求逐步进阶到对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追求,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多元化以及思想的先进性。

2.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置,明确教育目标,完善教育思想后,大学体育教师也应该尝试把一些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教学,诱导教学等)带到体育教学课堂中,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对于当前的大多数大学大一学校安排课,大二学生自由选课,大三大四无体育课的状况,以及大二期间自由选课的自由度受限问题,学校应给出更加合理的选课方案来解决,如可以在大三或大四两学年修两门体育课,让学生的体育课有所延续,自由度问题则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的体育器材建设,以及体育活动场所的开发和时间的合理安排,得到解决,以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与所选体育课程的配对。[3]

3.加大理论知识的教学,目前,大学体育教育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很多高校甚至没有或很少开设任何与体育有关的理论课程,而仅仅教授一些体育技术是无法满足当前的课程目标的。为此,学校应多开设理论课的同时,老师可以在活动课上复习和贯彻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有完整的体育知识结构,为终身教育的思想奠定基础。

4.提高教学者的素质,由于早期对体育的忽视,高校对教师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出现在体育教师队伍中,研究硕士生或者博士硕士生的比例很小,因此,学校应加大引进先进人才的力度,并定期对学校体育教师培训或者组织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质。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虽然前期的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为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大学体育教育还应完成加强教学目标的贯彻实施,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提高教学水平等多方面工作,从而更好地培养素质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吕吉旭,刘艳秋.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02)

[2] 于雷. 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10(14)

[3] 李彬,刘涛.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09(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思考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