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

2014-08-18杨立红孙晓刚陈丽飞才燕周旭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应用

杨立红++孙晓刚+陈丽飞+才燕+周旭丹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性学习在园林规划设计实验课和理论课中的应用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方法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设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方面效果明显,针对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研究性学习应选择适当的课程,根据学生的自觉性和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在成绩的评定与学习小组的划分方面等做好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过渡,因地制宜地采用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 应用

1998年美国博耶委员会发表的“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对美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博耶报告的10条改革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是“确立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1]。在我国,尽管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但更多的人开始认可周广礼先生的看法: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或者一门课程,它是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学习观与教学观[2],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3]。

吉林农大97年成立园林专业专科,98年成立园林专业本科,2012年成立风景园林专业,虽然只是二本院校,但在吉林省业界农大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得到了普遍认可,省内各大园林公司的主力大多为吉林农大的毕业生。我们的生源一般,师资也不够强大,但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与我们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关系。

园林规划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原创性,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设计的习惯是我们教师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由此,我们有意识地在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课程中应用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收效良好,我们正积极地将其推广到更多的课程教学当中去,当然这期间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在实验课中应用研究性学习

园林规划设计类的实验课一般根据理论课所讲授的内容,结合长春市和吉林农大校园的实际情况布置一块绿地让学生进行设计,范围从小到大,内容从专项到综合,在这一系列的设计当中,让学生们理解设计的步骤,程序以及设计的手法,在教师的评论和学生的互评当中,体会设计工作的特点。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组员中男女同学的比例,学习成绩的比例,各方面能力的比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学生自己选举小组长,建议当过校干部和班级干部的同学主动退让给从没有当过干部的同学,给他们一个学习和发挥组织能力的机会。

教师每次布置设计任务后,各小组长先组织本组成员讨论之后分配工作,并将讨论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教师。然后组长组织组员利用课上和课下时间进行实地踏查,踏查中遇到问题随时联系老师解决,共性问题老师实验课上共同讲解。

之后,学生根据实地踏查情况,按照设计任务书中的要求进行设计,老师规定完成设计的时间。设计完成后,首先在组内进行评图,给每个组员的设计作品提出建议,推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汇报设计内容,选出最优作品在实验室展览。

这样就完成了一门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关于实验成绩的评定,老师会在每组自己评分的基础上,稍作调整,并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

二、在理论课中应用研究性学习

在实验课取得较好的效果后,根据大四学生无心上课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将理论性不很强的风景区规划课程,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具体的方法是:

课程之初,先让学生自己讨论,希望通过这门课学到哪些内容,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适当调节课程的主次内容,将课程的主干脉络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主动选择相关内容,课后做相关内容演讲的ppt。

按照章节授课,每周提前将一章的课后习题布置给学生,学生课后自己查找答案,上课时,教师先组织小组讨论,不会的问题在小组内部讨论,如果解决不了提交给教师,教师就共性问题进行讲解,一组选出一份完成最好的作业,教师看后,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讲解课程内容。

中间穿插几节课,让学生讲授与课程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课题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课题,这些课题都是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兴趣以及课程的前沿问题,在课程之初布置的,每个小组在十多个选项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果两个组选择相同,教师适当调整。

关于课程成绩评定,由于有学校考试制度的限制,仍然有期末考试,但平时作业成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计入总成绩,另外还有一部分成绩,根据同学在课堂的演讲表现给分。

三、研究性学习应用后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实验课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不仅为学生大四的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学生能够胜任毕业后从事园林设计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的过程当中,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1.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学生们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构思,才能完成一个好的作品。

2.设计能力的提高

所有的实验都是一份设计作业,这些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学生熟悉的地段作为设计对象。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植物学、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建筑、美术、构成以及园林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各种基本功,而且其园林设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

每一次作业除了要完成设计图纸之外,还要求学生们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完成一份设计说明书。这样大四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就能减少格式一类的低级错误,同时又增强了他们应用word软件的能力。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写设计说明书,图纸画了,和老师汇报了,为什么还要再写下来。当他们自己完成设计说明书后才体会到,看似容易的东西,表达起来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文字功底差的学生,吸取了这个教训后学生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这方面的材料,并通过其他途径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endprint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设计作品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多次修改,每次修改之前都要跟老师沟通,向老师表达作品的构思和内容。好的作品更是需要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这样锻炼了学生用专业术语表达设计作品的能力,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进行项目汇报打下良好基础。[1]

5.沟通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和同组成员沟通,和教师沟通。平时不擅交往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和异性同学进行沟通。性格内向的同学,老师有意多给他们机会,在专业的学习中增进的友情,是学生们一生的财富。

6.相互协作能力的提高

设计之初的现场踏查,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组长的组织以外,更多的要靠组员之间的默契合作。现状图一般都很复杂,除了边界、道路、建筑等比较规则的园林要素需要测量,更有园林植物这些弹性的要素需要测量。一个人也不是不能完成这个工作,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前期的现状图就能很快完成。[2]

除此之外,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以往专业课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在分组学习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自信心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加强了。

四、问题与建议

研究性学习虽然优势明显,但实施起来也有一定困难,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有适应的过程,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 课程的选择

实验课程比理论课程更适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比以理论性为主的课程更适合应用,这与赵洪的观点一致[4]。研究性学习方法发挥的是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由于基本的理论已经在理论课上讲授过,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实验课中采用研究性学习,就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有的放矢。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由于没有很多的理论,便于学生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没有障碍,因此也较适用此种方法。[3]

2. 学生的自觉性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及课程成绩反馈上来的情况,喜欢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的是成绩中等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的自觉性上以及学习习惯上都不适应这种要求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上的表现也没有预期的好,他们很少能提出更好的或更有创意的问题来,不知这是否与他们过于关注成绩而不是关注学习过程有关系,他们在开放性的课堂上局限性更多,定向思维也更明显,他们更适应传统的学习方式。由于一部分作业需要学生课后完成,就避免不了就有抄袭现象,真正自己去学习的同学收获不小,但也有部分同学没有得到锻炼。

3. 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对老师的巨大考验,这种形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更多的是引导者,如果学生的讨论偏离了主题,或者进行不下去不了了之,都需要教师进行很好的引导。

4. 成绩的评定

每个人的实验课成绩是组长组织全组成员讨论后给出的,但是有的班级情况微妙,大家都不愿意得罪人,结果就出现没有成绩低的同学。有的组甚至全组都是一个分数,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进行修正。为防止此种情况发生,组长的推选特别重要,组长公平公正,全组才能有好的氛围。

5. 学习小组的划分

分组虽然是本着自愿的原则,但是教师应提前把要求下达给学生,原则为成绩分布均匀,男女生分布均匀,学生性格内向与外向搭配。最重要的是每组成员的优势应互补,即成员至少要由设计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较强的、园林植物识别能力较强的、绘图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各类人员组成。这样学生在课程当中能够相互学习,也便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应选择适当的课程,根据学生的自觉性和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在成绩的评定与学习小组的划分方面等做好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过渡,因地制宜地采用。[4]

大学生在相对严格的初高中毕业后,其思维及学习习惯基本已成定势,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激发出来。正如一个世纪前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学习是基于导师指导下的发现而不是信息的传递,在大学阶段如何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如何恰当地应用研究性学习是高效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为各位同行抛砖引玉,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正,林凤,卢开聪. 美国本科生科研及对我国的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79-80.

[2] 周光礼,朱家德. 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46-47.

[3] 周光礼,姜嘉乐. 研究性学习:本科教学与改革的主导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9(20):40-41.

[4] 赵洪. 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4.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应用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