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读懂古人的情感
2014-08-18曾京
曾京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09-01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古人也同样。他们距离我们时代甚远,社会经历、所处环境和生活习惯和我们存在很大差别,我们不可能用今天的目光去衡量他们,不能以现在的思想意识、人生观去判别他们。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名家辈出,璀璨夺目。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壮志宏图等蕴含在所写的诗文中,名篇佳作卷帙浩繁。这些先祖留下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它们的精神营养,对于滋养性情、陶冶情操、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词中古人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是我们在整个初中古诗词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的。
纵观整个初中语文课本入选的70多首古代诗词,包含了上下几千年古文明文化。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要求初中学习对其尽悉了解、掌握……因为古人生活经历、社会风气、风土人情与今天差异很大。因此,从入选的70多首古代诗词来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的不外乎有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从时代背景了解诗人在所创作的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坎坷。
为学生提供一些诗人背景常识作为感悟的基础。仕途科举、落泊,流放、隐居,这些古时特有的现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对学生提供一点当时的背景常识,归纳还原某个作者、诗人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他们的人生经历、政治生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因为那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因素、个人经历,家庭氛围、思想感情和现在是有天壤之别……。例如: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写此诗时诗人正处于事业的最高峰,他的宏伟抱负就是要一统天下。虽然踌躇满志、雄心勃勃,但他毕竟已是53岁了。(这在当时已经算是高寿了)回想自己一生艰难的奋斗,统一天下的宏图尚未实现,因而倍感人生短暂,但他仍然志向远大,形衰志不减。
又如:东晋时的陶渊明,他中年时做过小官,在当时腐朽的门阀制度下,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安心隐居躬耕。《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体现出诗人看淡人生,清高自赏,恬淡闲适、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鲜明个性。
第二,探讨古人的人生轨迹,聆听他们的思乡恋歌。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情,思乡之情,离别之情。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对朋友的担忧,游子之情一直萦绕在他们的心怀,只能借助纸上之墨笔来表达。例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古园情”,诗人客居他乡,听到笛声,怎不思念家乡和亲人?王湾《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叙写诗人旅途奔波,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诗人离家日久,见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第三,从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入手,学习他们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
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在朗读、学习古诗词时认识古诗人豪放开阔的胸襟,建功立业的抱负,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壮志难酬的博大情怀,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例如:从杜甫的《石壕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又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总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诗人们的清高、自负又常常使诗人四处碰壁、遭人排挤,远大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所以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人同情广大人民的痛苦,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压榨。这些千古名句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们对国家的担忧,对朝廷的失望,对现实的感慨。
第四,从诗词的不同流派,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这方面, 虽然《大纲》要求初中学生只是一般了解,但是要真正理解诗词的含义,就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诗人写作风格有大致的认识。特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源头及特点。例如: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是一件苦闷的事,但诗人却能找到自己的浪漫,邀月对饮,吟唱起舞,感情炽热奔放,想象奇特丰富,夸张大胆新奇,构成了积极浪漫主义风格。又如:现实主义诗人代表杜甫《石壕吏》,直接描绘现实,反映安史之乱中人民所遭遇的苦难。诗中刻画了老夫妇的形象,揭露了统治者及其爪牙的残酷与暴虐。
诗坛上另一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从词的艺术上来说,各有成就,互现短长。婉约派代表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新颖而奇特,闺中女儿,情思难寄,“人比黄花瘦。”情调婉转而悲凉,抒写了个人的欢乐与哀愁。 豪放派主要代表苏轼,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词中抒发了慷慨报国的爱国主义激情,出色地塑造了一个英武豪迈、“挽弓射天狼”、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第五,从诗意的延伸,挖掘古诗词蕴含的新意,古为今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一些古诗句中的意思都产生了迁移,阅读这些古诗,我们更注重的是今天的含义。
例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诗句原意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名句。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我们在教学这首诗时,主要注重它的引申义,多用来比喻默默无闻战斗在教育第一线,几十年风雨辛勤耕耘,两鬓花白,为培育祖国的花朵贡献一生的老师们……
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主要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现喻恋人只要真心相爱,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因此,只有引导学生读懂古人情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才能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古人的思想感情,古诗词的延伸意义, 古诗词为何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