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园林的主要艺术特色
2014-08-18赵静
赵静
摘 要:苏州是个得天独厚的地方。得天独厚不完全是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还在于它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究其内涵,主要包括风物秀丽,气候温润等。苏州园林为骚人墨客提供美好的生活起居和艺术创作的环境,艺术家以园林风景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又推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和提高。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繁荣了中国园林艺术的花苑。苏州园林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苏州园林的主要艺术特色。
关键词:艺术;特色;苏州园林;花木;虚实;自然;文化内涵
1 崇尚自然,寄情山水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技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艺术形式是自然山水园,其一脉相承的造园法则是“师法自然”。苏州园林的艺术创作,集中体现了江南人追求自然美和生活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崇尚自然,寄情山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审美价值取向。所以苏州园林营造活动中,叠山理水就成为必要的造园基本内容。园中山石常与水交融组成美妙境界。所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就是讲的这一道理。我国古代学者郭熙说:“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当代园林鉴赏家陈从周也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和“溪水因山成典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这些至理名言,都是用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的。园林叠山理水就是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中国园林中,山不在高大贵在达到“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的景观。山林景象不仅可以供观赏,而且具备使用功能。洪亮吉在《网师园》一诗中写道:“太湖三万六千顷,我与此君共枕波。”拙政园富于江南水乡风味,其景观面水而建。据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载,其中之水“滉漾渺弥,望若湖泊,夹岸皆佳木,其西多柳”。这突出了“天下之至柔”的旋律。网师园中有一座审美价值极高的小石拱桥一一引静桥。它完全是由金山石精雕细琢而成,凌驾于蜿蜒曲折的溪涧之上,古朴,精致,自然。小石桥架在溪涧之上,二者比例协调,尺度恰当,珠联璧合。
苏州园林讲究理水的精巧,对水景的处理,并非简单的自然水体模仿,而是对自然水体抒情写意的艺术再现,同时满足园林的功能需求。根据园林各种水体不同特点,结合环境布置形成各种景观。苏州园林的设计在考虑水面构景对组织空间的需要,尝应用廊桥,有时为了形成半封闭半通透的水面空间,需延长廊桥的长度,形成水廊。水廊的高低转折变化,使人感到“浮廊可渡”。如苏州拙政园小飞虹与西部坡形廊等。
不同的水景给人不同的情趣感受。 拙政园中“与谁同坐轩”,来自苏东坡的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意境。意趣高雅,体现中国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视。小轩对面的长廊从别有洞天向南贴着水面直达池北端倒映楼。廊因地势而易,转折起伏,是凌波点缀的一条彩带,是西部山水景的点睛之笔。
2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中国造园艺术的因借理论是基于景象空间引申和扩展的。借景是园景深度的强化手段,即有意识地将园外适当景物组织于院内景象之间,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错觉,从而扩展了园林的景象空间,增进园林艺术效果。应时而借五种,因时信息,使景观空间不受造园要素物理界面的限定。所谓“体宜”就是要量体裁衣,相地构建,使园林景观的体量尺度,色彩和空间比例等适度宜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包括建筑小品和建筑装饰的处理,一般是通过与自然要素的直接关系而组织于园林景象当中的。建筑在园林中具有使用和观赏双重功能。
苏州古典园林,灰瓦白墙,山池竹影,风格迥异,在灰白的湖石与天光倒映的池水间,用翠绿的芭蕉,丛竹,花木掩映着明快的白粉墙。无论曲廊亭榭还是馆阁重楼,比例修长的木柱,门窗造型显得即朴素又活泼,园林建筑的梁柱等构建都漆成赭黑色。白粉墙与黑灰瓦屋顶的强烈色差对比,形成一种清新典雅,水墨淡彩式的格调,与文人的气质恰好相依成趣。沧浪亭最为精彩的地方是园子与外部水体连接的部分,复廊与渡桥而入的巧妙构思成全了园内借水成景的愿望。且隔绝了对岸城市的喧嚣,体现古人“大隐隐于市”的情怀。
3 虚实相生,小中见大
虚景,古人亦称作风月景,在古人的园林风景诗文中,可说是无处不谈风月。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本身有规律的天象变化。二是灵活多变的气象景观,主要是水汽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的云,雾,雨,雪以及风雷,霞光等。这两类虚景常常互生而形成美丽的风景。例如,朝晖,晚霞,彩云,薄雾,直至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等。
在我国传统的美学理论中,虚实相济是很重要的内容。苏州园林的营造讲究画意,在具体的空间处理上常以绘画理论作为指导,运用建筑的空间语汇来围合和优化园景形象。造园家采用借景,对景,隔景,框景,漏景等多种手法,营造虚实相生,动静相成,曲折含蓄的园林审美空间。例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与留听阁,均是观赏荷花的地方,却有截然不同的审美享受,远香堂给人香远益清,心境虚幻飘逸的感觉。而留听阁则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情趣。拙政园的宜两亭可借两园之景,每个扇形门窗都形成一幅扇画。
从思想层次的文化意义上看,苏州园林还是文人士大夫阶层表达其内心世界的杰作,具有“阴阳相济”,“虚实相生”,“刚柔互补”,“方圆相胜”,“计白当黑”,“小中见大”等易学涵构。网师园中实景并不多,少许芍药,玲珑多姿的石峰,几株紫薇,蜡梅,斜阳一照,影子投在作为衬景的白墙上,别有一番意境。这一艺术构思充分体现了营造家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计白当黑”的方法。
4 花木寄情,和谐生境
园林植物的造景配置,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融汇自然与建筑空间于一体最为灵活生动的造景手段。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苏州网师园“香唾春浓”庭院。中国古代人们普遍喜爱山水林泉,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的树木高低错落,富有韵律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院子角落里种植几棵竹子或者几棵芭蕉,使得游览者从小范围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5 结语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苏州园林通过叠山理水,种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生活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金学智.苏州园林[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毅.翳然林水:栖心中国园林之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敏.中国古典园林30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