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件夹对二语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
2014-08-18许思悦
许思悦
摘 要:作为二语教师,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比如,一些学生不喜欢上我们的课或是不喜欢我们教授的课程;还有一些学生,无论我们怎样鼓励他们,都进步甚少,抑或毫无进展。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深入探索之下,我们发现,这些难题所牵涉的问题大多都和以下两方面有关:(1)如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2)如何来保持他们投入学习的兴趣和热忱。考虑到以上问题,许多语言学家和二语教学的专家就二语学习动机开展了细致有效的讨论和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尝试将文件夹引入这一领域,探讨文件夹对于二语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件夹;二语学习动机
概括而言,文件夹(Portfolio)指在一定的学习阶段,学生与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活动所呈现出的文本资料的集合,内容涵盖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课外自学,学习反思,以及与教师的定期沟通。一般而言,文件夹的评阅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即教师不在每个教学片断结束后对文件夹进行检查,而是经过了整个学习阶段统一反馈。那么,相较于传统的作业类型,文件夹在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有何优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何为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的定义
对多数二语教师来说,学习动机会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因为他们相信学习动机不仅影响着学习者是否主动地去利用一切机会去操练目的语,还决定了学习者是否有排除困难的信心。然而,关于学习动机的概念随着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变化也经历了很多不同的解读。Dornyei(2001:1)曾说,“动机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术语,因为它涵盖了各种意思,从经济上的动因。例如,涨薪水,到理想主义的信仰,比如渴望自由。”William 和Burden(1997)认为动机这个概念表明了一个人对学习的大概认识和安排。McDonough(2007)进一步提出,学习动机是学习者的一种特质,同时又是可转变的。换言之,动机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并且动机的概念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却又相互叠搭的因素,比如,兴趣,好奇心,或是一种渴求。如此一来,不难看出,任何关于学习动机的讨论都会不可避免的复杂起来。
2 在社会心理学影响下的二语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发展
社会心理学把二语学习看作是一个社会心理现象。在这种理论下,学习动机更多的是在研究群体环境和目的语文化环境下的个体(秦晓晴,2007);并且态度决定了行为也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突出思想。20世纪90年代之前,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就是被以上的思想理论所影响。这其中,Gardner(1985)是不得不提的。因为,正是因为他和他的同事们提出的“融合型”(即了解和融合目的语文化)和“工具性”(即用语言作为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成就了经典的语言学习社会心理研究(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2004)。在1991年,Crookes和Schmidt将动机的研究放在更具体的语言学习范畴里。它更强调个人,学习的环境,学习者可能采取的策略以及教室里每个人的学习行为。
而匈牙利学者Dornyei(1994)则在综合了前人的研究和自己长期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动机的三维建构模式。在他看来,学习动机应该分别从融合性、语言自信度和课堂环境评价三方面去研究和测量。具体这三维模式包括语言层面、学习层面和学习情境层面。而学习情境的说法,也是他所提理论的一大亮点。他特别探讨了学习者和教师这两个角色在二语课堂学习中的作用,对实际操作的二语教师有一定启发意义。比如,学习者对课程的内在兴趣如何,教学是否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学生对教学效果是否满意,教师的亲和力如何,教师是唱主角还是着重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等等。
到了2001年,Dornyei又进一步提出学习动机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1)创造学习动机的条件。(2)开始执行。(3)保持和保护学习动机。(4)追溯。他定义这个模式为面向过程的模式(oriented process model)。我们也可以理解是,选择实际操作(即开始二语或外语的学习)或开始一项任务,接着是考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如何变换方法来保持自身的努力,恒心或者是面对挫折的忍耐力。最后学习者需要总结已有的经历并评估结果。
在我国,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多遵循国外的模式。 其中关于融合型动机,有学者认为是不太适用于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并且提出了“证书型动机”(华惠芳,1998;石永珍,2000),因为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还是偏向于应试,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考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考试获取大学英语四、六级,或者专业英语八级,成为许多学生的学习动机。除此,还有一些社会上通用的专业考试,比如中级口译、高级口译等等,都成为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但是针对这方面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动机的论述,还需要更多系统和大范围的实证材料做支持(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2004)。
3 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
通过研究二语学习动机以及研究的结果,一些学者得出了不少有影响力和借鉴作用的教学策略。例如,Dornyei和Csires(1998)通过研究得出了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10项宏观策略:(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2)创造轻松、惬意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3)正确说明学习任务。(4)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5)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信心。(6)使课堂语言学习充满乐趣。(7)促进学生自主语言学习能力。(8)使语言学习活动个性化。(9)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10)让学生熟悉目的语文化。(秦晓晴,2007︰25)
实际上,Dornyei在2001年出版的书中,在面向过程的模式下,也具体列出了很多的详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策略。其中有一些,可以为国内的老师作为参考。例如,策略2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及时批改作业和试卷;鼓励额外的学习工作并给予帮助。策略7制定明确的适用于学习团队的规则和标准,而规则和标准一定要经过所有参与的学习者的讨论并获得大家的接受。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标准不应只着重于学业的成功与否,而应该是既有效,又全面的。换言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协商的结果。策略37奖赏。这种奖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体现为某种特权。当然,在“特权”的选择上,教师要小心,防止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又或者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伤害。
4 文件夹对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处于转型阶段。传统的唯“证书”或“分数”动机论已不足以解释日益复杂化的英语学习。在向能力培养的转化过程中,文件夹具有其他作业或考试类型所缺乏的优势。首先,文件夹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开始前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对实施情况持续进行记录。而在完成文件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身的不足与进步。对于不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训练,并作为课外自习资料保存至文件夹,以此循序渐进地克服不足。而当学生从文件夹中反思获悉自己取得的成绩后,会树立信心,进一步促进学习动机的稳固。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呈点状分布,割裂了学习的连贯过程,不利于学习动机的连贯性发展。但是,在文件夹的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是教师的反馈。上文提到过文件夹的评阅具有整体性的特征。那么在文件夹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随时与学生沟通,而非与传统考核方式类似的最终评分的单一模式。不然,学生的学习动机无法维持。而师生间的沟通也可以通过“学习反思”等方式保存至文件夹,成为学习整体的一部分。其次,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无论是在课堂内或是课堂外,都必须有教学讲义、教学练习、课外自学材料、课外链接等具体材料,让学生在文件夹中有物可呈。
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教学的推广。目前电子文件夹已成为一股新的趋势。电子文件夹,Helenl C Barrett 博士给出的定义较为宽泛:学习者运用电子技术,档案开发者以各种格式(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等)来收集和组织内容和素材。(彭蕾,2009)。可见,电子文件夹与传统文件夹在内容上差别不大。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在使用电子文件夹时,能够调动多种学习手段,并且开展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与此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更为便捷。这一切,都为提升学生的二语习得动机创造了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Crooks,G.,Schmidt,R.Motivation:reopening the research agenda.Language Learning,1991,41(4):469-512.
[2] Dornyei,Z.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3):273-84.
[3] Dornyei,Z.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4] Gard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London:Edward Arnold,1985.
[5] McDonough,S.Motivation in ELT. ELT Journal,2007,61(4):369-371.
[6] Williams,M.,Burden,R.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7] 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8] 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和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 1998(3).
[9] 彭蕾.“Portfolio”的类型分析及其实施方法[J].科技信息,2009(7).
[10] 秦晓晴.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1] 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