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广场文化活动中群众心理角色的定位

2014-08-18林红果

艺术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群众

林红果

摘 要:广场文化活动中,形式与内容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如何行之有效地把活动举办得红红火火呢?这就需要组织者与举办者对群众参与活动的心理角色扮演的把握。一般来说,群众的心理主要有从众的心理、欣赏心理、消遣心理等,本文试从上述各种心理作简单分析,探讨广场文化活动应如何适应群众心理活动的需要。

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心理角色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广场文化活动,对启迪民心民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社会文化事业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它的形式与内容更容易让人民群众入目、入身、入脑,通过思考、潜移默化地对每个人施加影响,使人们的思维结构、心理模式、道德理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发生显著的改变。那么作为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者、参与者的群众的心理,如何准确定位,使活动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呢?下面就广场文化活动群众心理角色的定位谈几点体会:

1 要正确把握群众的时尚心理

作为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文化活动,群众是广场文化生命力所在。群众也是广场文化的主体,他们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参与者。他们的时尚心理是广场文化活动的主流。应该说不同地域体现着不同的特色文化,这种特色文化往往较为集中地反映着民众普遍的文化消费心理,也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成为广场活动的主导者,这种心理就是群众时尚文化心理。一般来说,时尚是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或某一群体中普遍流行的风气或爱好,是群体的心理状态。群众文化时尚心理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群众中普遍存在的,直接与群众文化生活相关联的精神状态,就是说在特定的群众文化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的、不系统的、不稳定的情感、情绪、要求、愿望、习惯、成见、观念等等。广场文化活动的可塑性与多样性是很迎合这种心理的。从目前来看群众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时尚心理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众心理。这是广场文化活动赖以存在的最根本心理,具体表现为随大流,即目前大多数人参与这样的文化活动,我也参与。这也是地域性特色文化活动所显现的一种标志性心理,虽然这种心理有悖于创新心理,但是群众可以在广场文化活动中沟通理解,增进感情,创造出一种完善、友好、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例如,某社区盛行广场太极拳,于是每到早晨的时候就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其中,使广场的晨练太极拳呈现出一处欣欣向荣的景象。例如,大型广场文艺晚会,这种从众心理就表现在好奇心上,看到大家往广场上聚集,自己也跟着往里挤。准确地把握群众广场的文化从众心理,对各种活动类型的广场文化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宣传为主要目的教育型文化活动,以传递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目的服务型文化活动,还有抓住社会热点开展的各种活动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2)消遣心理。即力图实现用自感愉快的方式来渡过空闲的时间,这种心理往往伴随着从众心理而产生。它的特点就是通过广场文化的娱乐性、教育性,达到消除劳动疲劳,蓄积精力的目的。同时,由于广场文化的特定环境与气氛,也为人们提供了激发基本才能的变化条件(意识、知识、责任感和创造的自由发展)。这种心理是有一定的社会广泛性,它是人们参加各种类型的广场文化活动而萌发的,不管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达到消遣的目的就可以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不能对广场文化活动起促进作用。

(3)欣赏心理。这是一种较为积极的心理,只要正确把握好群众这种心理,就能促进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也使广场文化能够起到较高层次作用。欣赏心理是指直接受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熏陶、个人道德修养及文化程度密切相关而自发形成的情感、习惯、观念,它是有选择性和渐进性,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及小康文化局面的形成,人们审美情趣与审美范围将不断开阔,欣赏心理的素质将越来越高。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可以通过音乐的抒情欢快节奏、舞蹈的优雅大方的动作和形体、大型团体操的整齐的规律的变形,戏剧情节乃至现场观众的环境气氛来得到心理的满足。这种欣赏心理应该说不同地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组织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时要充分考虑群众欣赏心理是受当地生活、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要正确把握广场文化活动中群众的娱乐性与交往性心理的交融

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场文化就是人们自我表现、自我娱乐、自我主体交往展现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它能更好地促进人与人的相互联系。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环境相对固定,居住环境的相对独立,交往相对减少,广场文化创造出的一种完善、友好、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则可以有效地促进人际关系的融合。人们追求娱乐性是任何文化活动中存在的必然因素,而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娱乐性的体现是最为广泛典型的。在娱乐的同时又满足了交往的需要,广场文化活动的独特性能,也是其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

(1)群众的娱乐性心理。消遣心理与娱乐的心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主动的,带有一定满足性与目的性。广场文化应当积极抓住群众的这种心理,引导群众向追求健康的娱乐方面发展。所以开展广场文化的内容必须丰富多样,形式更应多种多样,尽可能地把其所包含的艺术门类(广场音乐、广场歌舞、广场曲艺、广场绘画,甚至广场雕塑、广场建筑艺术——交替开展,并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

(2)交往性心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不可一日无交往活动,交往对社会有整合作用,使人类各分散的个体得以联合起来,聚集成一个整体。广场文化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由于其舞台空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深受群众喜爱,很大程度地满足了群众的交往性心理;另一方面,文化活动所创造的友好、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更多地为人们提供了面对面的交往与沟通。作为参与者与组织者,他们可以使自己的心灵与各种高雅艺术进行近距离的交融。

(3)娱乐性心理与交往性心理的交融。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社会群众之间的交往中等,这是广场文化活动所体现的特殊功能。例如,我们要搞一次广场舞会,当在愉快的欢舞中,或者当舞伴更迭时,我们在融洽的舞蹈中进行了交流,即使自己的心情得到了愉悦,又增进了社会成员之间彼此的交往,这样他们就更乐意地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所以我们在组织广场文化活动时,应充分考虑两种心理的融合,不能单独或片面地追求娱乐性或交往性。

3 要正确把握群众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主人翁心理,激发群众的参与欲望

与大多文体活动相同,群众是广场文化活动的主要角色,而不是所谓的旁观者或者协助者。那么,我们在组织广场文化活动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树立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激发群众的参与欲望。广场文化应该是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的五种基本需要,其中之一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说人类有自我创造、追求、实现的欲望,而“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恰恰是符合人类自我实现的需要的。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也在逐步提高,对于你演我看这种传统的娱乐形式,人们对它有了新的要求。而且,越是富裕的物质生活,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是迫切,参与一些文化活动的要求也就越加强烈。西方国家的街头常常能看到一些自发的各种表演,他们多数是青年,成群结队,有器乐演奏、唱歌、跳舞、溜冰、滑板等各种各样的表演。这种自我参与、自我娱乐的形式,我们这里也很常见,如戏迷的演唱;English comer(英语角)的交流;公园里的太极剑、木兰扇等等,这些都是群众自我参与的文化活动。如果我们将这些项目组织起来,通过适应的加工辅导,不让它自生自灭,经常性地在一些广场进行表演,这样,我们既无须花费多的财力物力,又能真正让群众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充分发挥群众的艺术才能和创造能力,让广场文化活动,群众既有观看的权利,又有参与的权利。我们在组织广场文化活动的时候,不妨让群众自我报名参加各项节目(活动)的表演或比赛,让群众喜欢我们的活动,响应我们的活动,参与我们的活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康社会的确立,小康文化局面的形成,必将把广场文化推向时代发展的前沿,群众在广场文化活动中所扮演的心理角色将越趋多样化。如何正确把握群众的心理,是未来广场文化活动中所必须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 朱永林.娱乐心理分析及其指导[Z].

[3] 吴义宏.浅论群众文化时尚心理[Z].

[4] 颜莉娅.浅谈广场文化[Z].

猜你喜欢

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始终将群众感受放在首位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进化了的吃瓜群众
畅通“最后一公里” 解决群众出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