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身体表征
2014-08-18罗维睿
罗维睿
摘 要:本文借助于“表征”理论对影片《金陵十三钗》展开分析,将分析对象聚焦在影片对“身体”的具象表达和抽象意指上。通过身体色彩、身体姿态两方面的分析,文章深刻揭示了身体符号在影片中的表征意义。
关键词:身体;表征;秦淮女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在残酷的侵略战争和种族屠杀背景之下,以展现女性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主题的史诗影视作品,影片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和人物深描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群体:贞洁的女学生和风尘放荡的秦淮女。女性作为战争中最为弱势的群体,其身体往往被抽象成一种民族符号,遭受男性侵略者的蹂躏和践踏,男性侵略者将这种对女性身体的蹂躏和践踏视作宣告占领、昭示胜利的一种仪式。因此,以侵略战争为背景的《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无不充满着具象化的身体表征,全片抓住了女性及其身体在战争中的这一特殊身份和符号,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群美艳动人又侠义血性的女性英雄形象。
1 身体色彩
影片大量运用了色彩元素来传达人物身份、性格或是烘托场景和剧中幻象,呈现了两种鲜明的身体色彩,一是女学生深蓝色的学生装,一是秦淮女色彩夺目的旗袍。深蓝色的学生装传递出了女学生们的质朴和贞洁,暗淡的深蓝色同时也传递着战乱之下的人们的恐惧和凄苦;而色彩斑斓的旗袍装则把秦淮女人们的性感妖娆,风情香艳刻画到了极致,这也是剧中在阴冷沉重的氛围下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这道风景是剧中多处镜头的视觉中心,大部分是以群体色彩来呈现,即女学生们统一的“蓝”对照于秦淮女们的个性多艳,少量镜头则是以两个群体的精神领袖书娟和玉墨因矛盾冲突居于同一场景时的色彩碰撞来呈现的。
影片首先以暗淡的灰颜色开篇,营造了一个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场面。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在恐惧和惊慌中奋力奔向暂时安全的教堂,场景随即转入安静的教堂。此时,以灰暗颜色为基调的画面下突然闪现出一群着装华丽、浓妆艳抹且举止轻佻的秦淮女人,她们的出现是影片第一抹鲜亮的色彩,她们的谈笑和不羁的行为打破了影片开场的沉重与焦灼。这些多彩的秦淮女人们将在神圣华美的教堂与颜色统一单调的女学生们来一次激烈的碰撞,接下来的多处镜头便是脂粉香气与纯洁不染的相互对照,其中以主人公玉墨和书娟立于同一场景时的冲突对照最为集中和抢眼。这时,影片多次单独刻画了玉墨身着色彩斑斓的旗袍摇曳着窈窕身姿走来或是离去的背影,色彩不仅映衬出了她的妖娆,也映衬出了她的果敢与智慧,这是影片中由面及点的描写,同时,以玉墨为代表的色彩还点缀了整个空旷的教堂并消解了外围的灰色笼罩。
随着影片冲突和矛盾的不断升级,当秦淮女们决定代替女学生们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后,她们剥去了身上的鲜亮色彩,换上了暗淡的深蓝色着装弹唱《秦淮景》,此时的她们,少了几分妖娆和性感,而增添了不少的稳重和侠义色彩,这是影片的一个转折点,是高潮的前序,两个群体在这时实现了身体色彩的统一,而在情感上也开始了融合。影片为了在此时追忆秦淮女人们刚刚剥去的鲜亮色彩,特意设计了一个虚景与之对照,即透过书娟的眼睛想象到秦淮女人们又一次身着五颜六色的旗袍,这一次虚景幻化出的色彩可谓是秦淮女人们最后的风采,而在这之后,她们将代替女学生们勇敢地奔赴前线。这样虚景和实景的色彩对比,无不隐喻了秦淮女人“小女人”的英雄形象。影片中,身体的色彩对比和变换一步一步将剧情推向了高潮,巧妙地运用身体色彩来塑造了人物形象及其前后变化,顺理成章且浑然天成地叙述了影片的故事情节。
2 身体姿态
在身体姿态的表达上,《金陵十三钗》一片更是竭尽所能作了不少细致入微的刻画,女学生们主要是以蜷缩、战栗、紧张的身体姿态来表达,并着重于对她们眼神的描写。秦淮女人们则是主要以摇摆、放荡的身体姿态来表达,着重于对她们身体部位进行描写。秦淮女人们是摇摆着身姿、胭脂沉香地走入镜头的,来到教堂之后,她们与女学生们在空间上形成了迥然对立。她们时常衣衫不整,吐着烟圈尽情地卖弄风骚,空气中充满了浪荡的气息,她们的这一姿态表达通常与站在一旁着装整洁的女学生们形成了鲜明对比。片中多次特写主人公玉墨摇摆着高傲的身姿缓缓离去的镜头,同时还特写了透过书娟眼睛看到的玉墨的形象。影片在前半部分花了较多镜头用于表达秦淮女人的身体形象,而外围环境却是战火连天,这样的对照和叙述方式,在我看来,一方面是以秦淮女人此刻的妖娆形象对照于片尾她们挺身而出的坚定;另一方面,影片还隐含了女性身体在战争中被作为了一种特殊符号,处于男性侵略者视角之下,对其的蹂躏和侵犯被视为是征服一个民族的必须程序。
影片的高潮部分,秦淮女人们换上深蓝色学生装娓娓弹唱《秦淮景》,此时的身体姿态已迥异于先前的放荡随性,书娟等人再次作为观众站立着观看她们的演出,此时学生们的眼神里则是饱含着对秦淮女人们的崇敬、感激与不舍之情。最后又再次透过书娟的眼睛想象到秦淮女人们身着旗袍摇曳着美丽动人的窈窕身姿并排缓缓走来,但此时的身体姿态更多的是表征她们温婉的“小女人”形象,与翻墙越进教堂那时的华丽亮相具有明显区别,书娟此时看到的是她们的美丽和善良。
在秦淮女人们换装之前,有一组关于女人们束胸的镜头是影片对女性身体一次最为唯美的呈现,整个画面充满了浪漫诗意的气息,女人们尽情释放着身体,镜头对身体进行了细微的描摹和刻画,这似乎是表征了秦淮女人们已经沦落的“肉体性”身体将伴随着她们至诚至善的情感流露被“清洗”干净。女性身体在侵略战争中的特殊意义再一次被赤裸地表征出来,同时,整个画面塑造的柔美、和谐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另外一个身体镜头则是与上文镜头形成了较大的视觉反差,这个镜头即是豆蔻被捆绑在椅子上遭受日军摧残和蹂躏的身体姿态。豆蔻为了让蒲生能够听到自己亲自弹唱的琵琶曲,擅自离开教堂找寻琴弦,却不幸被日军发现而最终殉难。这一段一方面是表达出身为妓女的豆蔻内心深处的纯真与善良,她为神圣、纯洁的爱情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另一方面,豆蔻被捆绑的身体姿态是民族苦难和屈辱的赋形。身体被作为一种符号象征着秦淮女悲惨的命运结局,表征了民族苦难的历史。
3 结语
身体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经各种符号表征而具有了意义,身体变成了能指和所指的综合体。而女性身体不同于一般的身体,它是性别权力作用的产物。尤其是妓女,她们往往成为欲望、罪恶、肮脏的化身,即使在女性叙述视角之下亦是如此。《金陵十三钗》中,正是在一这系列的身体感受中,历史的脉络渐趋清晰,历史的肌理依稀可见。这样的身体表征,使身体成为一个意义的结点,亦即刻录故事的地方,并且使身体成为叙述的情节和含义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因。《金陵十三钗》以养尊处优、自感低贱的秦淮女人的身体语言为主线,通过身体色彩的对比和刻画以及身体姿态的描写,依托于秦淮女人和女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刻展现了秦淮女人从风情妖娆的身体姿态变换为大义凛然的,慷慨救赎的身体姿态。
参考文献:
[1]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宇丹,吴丽.可视的文化 影像文化传播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