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美术文献保护研究
2014-08-18肖亦然
肖亦然
摘 要: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的民国时期美术文献为例,分析现阶段文献保护情况。在调研与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在民国美术文献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此外,尝试探讨由民国美术文献的整理推及至民国时期专题文献整理与保护的一般思考。
关键词:民国美术文献;文献保护;专题文献
广州美术学院作为中国大陆美术类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历史悠久,其图书馆美术文献馆藏十分丰富。笔者对其民国文献的保存与保护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分析,如专柜专架存放、民国美术文献脱酸、防蚁防虫、恒温恒湿等。
1 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民国美术文献保存与保护现状调查
经笔者实地调查,自2008年以来,图书馆对民国美术文献全部列入新善本行列,并进行相关编目加工工作。已加工与未加工的民国美术文献分开保存,全部民国美术文献采取半开架方式供读者阅览,已编目加工的民国美术文献在特藏书库由专人管理钥匙,仅供读者查阅,只允许拍照,不得复印、扫描、影印;未加工的民国文献在专业书库的教师研究生专架,不允许外借。
虽然已加工的民国美术文献专柜保存,但是仍然存在排架过密、纸张酸化现象未能得到缓解的情况。未进行加工的民国美术文献在专业书库的教师、研究生专架供少数教师及硕士以上的研究生进行翻阅,物理保存环境不够理想,由于美术文献有画册、图片、碑拓等大开本形式,大小参差不齐,随意叠放,在书籍抽取翻阅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进一步的损坏。
2 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民国美术文献的进一步保存与保护
通过查询多方资料,找出针对民国文献比较通行的保护方式。
(1)改善贮藏环境。不良的保藏环境会加速民国文献的裂化,要延缓这种状况,就必须要严控温湿度,创造适宜的收藏环境,使纸质文献长久保存。
(2)脱酸技术的运用。原理是在保证纸质文献物理状态完好的情况下,为了延长纸张的寿命,用碱性物质与酸化的纸张中和并使PH值高于7。虽然文献保存学界对于批量化的脱酸持怀疑态度,但是濒危的民国文献采用这种方法确实能够延长其寿命。一般来说,尚未酸化的文献进行脱酸效果较好,因为能保持文献原来的强度,一旦酸化之后才进行脱酸,只能保证其不继续酸化。对于有些修复机构,不具备批量脱酸处理的实力,可以采用脱酸液手工喷涂和使用碳酸钙等碱性溶液浸泡来脱酸、去酸。但是,在使用水性去酸液去酸后,要根据情况对纸张加以施胶,以补充粘合力来增加纸张的强度,因为水洗会让纤维丧失黏合度。
(3)重建、恢复、加固民国文献非常必要,因为我国民国文献大部分是纸面平装和订书钉平订。因此,其在强度上比不上布面皮面精装与折贴锁线装订。当修复了破损书页,针对装帧装订不能长期保存,是采取恢复原样抑或改成其他适宜的装订装帧方式,这个问题需要讨论和考虑。
3 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民国美术文献保存与保护工作建议
目前,保护民国文献的方式一般是两种方式:原生性与再生性,它们沿用古籍保护的方法。民国美术文献所在的图书馆特藏部与专业书库环境与条件较差,尤其是专业书库,类似于库房,较为狭窄。同时,不仅无法满足恒温恒湿等文献保护的要求,对破损文献脱酸处理的设备和条件也不具备。馆内民国文献馆藏数字化处理工作比较落后,除了少量文献进行简单编目外,文献的扫描、影印、缩微工作完全没有开展。伴着纸质原件的损毁情况的发生,珍贵文献尚未经过数字化存储,它们就可能永远的消失匿迹。[1]
笔者的建议是: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机制的完善,加大馆员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尤其是通过培训的方式,让其接受中国古代书籍史、印刷史、化学、造纸史、版本学及物理、美术史、色彩学、微生物学等与文献保护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出合格的古旧文献管理人员,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民国美术文献纸张脆弱、寿命较短,对此,有必要实行有限制的流通。尤其是在数字化工作完成之后,借阅要求应该更加严格,引导读者尽可能地利用影印本、缩微文献或电子文献。目前最能兼顾保护与利用的方法之一,是进行民国文献数字化。因此,进行民国美术文献全文数字化,实现在线检索与阅读是再生性保护的目标。
针对民国美术文献储藏存在的外部环境问题,笔者认为,控制库房内的温度、湿度,防尘,防虫是必要的。尤其在岭南地区,天气比较潮湿,湿度应该保持在40~60%才能使保存与使用兼顾。因此,安装空调、抽湿器、滤尘器、采取传统的防止蠹虫的方式、保持良好的通风等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纸张脱酸法有碳酸氢镁水溶液脱酸法、“维托法”以及双液两步脱酸法,笔者根据现有经费、人力、物力,考虑到广美图书馆民国美术文献数量较多,且有些含有珍贵图片,为了避免二次损坏尽量不拆除装订。因此,建议选用“维托法”。该方法主要利用氟利昂溶液、甲醇镁—甲醇将成册的文献进行浸泡,来达到脱酸的目的。这主要是甲醇镁在遇到水后能形成镁胶,纸面上形成一层胶状物,需要提前将需脱酸的文献放到篮子内,之后再将其放到真空干燥机进行除潮处理,让每张纸内的含水量降至0.5%以下;再将装文献的篮子放到处理槽中,采用泵将溶解均匀的氟利昂溶液、甲醇镁—甲醇抽到槽内,并施压,推动处理液内深入每一册的文献中。在经过一段时间,经过真空干燥后,将溶液去除,处理周期末时,灌入热空气,让处理腔内的压力逐渐正常后,再将文献取出。[2]
4 民国时期专题文献整理与保护的一般性思考
除了上述针对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民国美术文献保护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外,还希望能够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民国美术文献整理保护工作为基础,推及至民国专题文献整理与保护的一般性思考。
(1)民国专题文献数字化。在构建民国专题数据库时,要注重不同图书馆的特色,但是同时也要关注到在数字化过程中,标准的统一对数据库整体构建、读者使用、后续维护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图书馆之间的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统一文献著录的标准和格式是首要前提。各地的图书馆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样甚至存在很大差异,各馆也遵循不同的原则、方式来建设数据库, 这往往会导致无法实现共享开发的文献资源。[3]因此,尽快制定民国专题文献数字化统一标准,保证所著录文献的通用性和可转换性。
(2)民国专题文献开发与利用。对于“重藏轻用”的观念,现代图书馆文献管理应转变,尤其不应秘不示人“镇馆之宝”的特色文献,而是应该对自己的馆藏特色主动宣传,吸引更多的读者来阅览、研究、利用。因此,民国文献服务工作诸如民国专题文献数据库阅览、民国专题文献信息咨询、民国专题文献网站查询等服务形式会逐渐成为主流。[4]缩小原本文献的复制和流通,逐步加大民国文献缩微及数字化建设。不仅对保存本文献的物理实体要保护好,还需对其文献内容与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进而在文化需求上满足读者。对于民国专题文献,可以选择大型专题丛书整理、特色内容载体民国专题文献整理、地域性民国专题文献整理与个人所藏民国专题文献整理等方式,进行出版。
在数字化方面,进一步优化资源库的使用友好性、加快已有的民国文献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与加大推广力度。通过民国文献全文数据库与民国文献书目数据库,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成果得以呈现,民国文献全文数据库包含民国专题文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是民国文献全文数据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此外,为了使文献开发人员素质跟上文献开发要求,要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在文献开发工作方面,对于相关人员要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在文化水平上有较高需求、在知识结构上也必须合理。此外,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比较了解图书馆情报学和相关专业知识。在民国文献开发过程中,倘若缺乏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就会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解决人才匮乏的措施在于:在引进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方面不拘一格;把馆内优秀人才调配到文献开发部门;对现有人员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进行专业性培训。[3]
(3)特色民国专题数据库构建。强大的技术团队所拥有的大量财力物力才能完成大型全文数据库的开发建设,由于受制于技术和财力,普通图书馆多是通过开发小型数据库或专题库来揭示馆藏特色以及服务读者。各图书馆依据各自所藏民国特色资源,可开发建设出不同类型的民国专题文献数据库。同时,图书馆要发掘自身的特色资源,就需要围绕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在合作开发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总体布局中凸显本馆的特色水平和资源优势,不仅可避免建设的重复性,又能在资金、人力和物力方面进行节省。[3]专题文献的目录编制有利于文献的检索与保存。例如,1993年8月由贾植芳、俞元桂主编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书目》,收录1917~1949文学书籍13500余种,按现代文学“四分法”,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卷,加上翻译卷,共五卷,[5]这是目前最为完备的现代文学总书目。
(4)民国专题文献的保存措施。对于民国时期的专题文献,除了对原生态的保护措施加强外,应重点对民国文献的再生态保护来进行实现,对原本的民国文献流通与复制开展最小范围地控制。就民国文献本身而言,读者需求与文献老化,两者的矛盾十分明显。加速民国文献的老化与破损的原因在于民国文献频繁的流通与复制。[6]因此,根据馆藏和读者的需要,可编制规模不等、具有馆藏特色的民国文献目录以及珍贵民国文献图录。另外,专题文献特藏架位的建立、分门别类的有序排架、多层次目录体系的建立、专业管理人员的配备也应成为文献保存工作的重点。
此外,由于民国文献的特殊性,开展专题文献的鉴藏工作也十分必要。而吸收专家学者的书话书目、版本学史料书籍以及民国文献书目等也是鉴藏民国专题文献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新才,王珂.我国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研究,2013(1):17.
[2] 周建华.民国文献原生性保护综述[J].科技创业家,2013(13):251-256.
[3] 刘杨.试论资源共享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文献开发[J].图书情报工作,2009(1):1-4.
[4] 李莺莺.图书馆古籍专题文献整理工作探讨[J].图书馆界,2013(10):6.
[5] 贾植芳,俞元桂.中国现代文学书目[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6] 刘崇民,李凤环.读者对保存本阅览室民国文献利用及阅读需求情况调研[J] 学理论,2013(5):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