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高校学生组织方式的转变

2014-08-18费佳李健希冯永光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民社交

费佳++李健希++冯永光

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学生组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在网络新媒体高度普及和高校学生生活方式被社交媒体化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应充分认识和利用网络新媒体,探索网络新媒体对青年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机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转变青年工作的组织方式。

高校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情况概述

我国是网络新媒体发展最快、用户最多的国家,也是网络新媒体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4.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4.1%,人均上网时间突破21.7小时/星期。其中,20岁~29岁的青年网民占网民总体数量的29.5%,在校学生网民占网民总体数量的26.8%,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网民总体数量的21.3%。

高校学生是网民队伍的主力军,是网民中最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人群,是网络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也是塑造网络新媒体传播生态的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在校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据中国人民大学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在入学的新生中,有90.2%的新生经常上网,只有9.8%的新生很少上网,有10.3%的新生注册了7个以上网络账号。

在众多的网络新媒体平台中,对高校学生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交媒体,集中体现为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社交媒体化。社交媒体是指可提供人们自由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络平台,主要包括即时通信工具(如QQ、飞信、微信)、社交网站(如人人网、开心网)、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博客、论坛)等。它为人们彼此之间即时分享观点提供了平台,使“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成为现实。据调查显示,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站成为高校学生最主要的上网登录入口,其平均每天使用社交网站的时间为1小时~2小时。此外,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学生生活方式的社交媒体化。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及特点

网络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渠道,与传统媒体相比表现出信息的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传播方式即时化、传播载体多样化、传播内容个性化、传播效果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直接或间接促使高校学生行为方式的转变。

第一,网络新媒体即时快速、低成本,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渠道。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能够更加即时、快速和大批量的传播信息,同时,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成本也更加低廉。而高校学生对信息的需求量大、时效性要求高,这与网络新媒体的特点不谋而合。

第二,网络新媒体交互性强,为高校学生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新的媒介。高校学生传统社交渠道主要有沙龙、读书会、分享会等,具有“面对面”的空间局限性和“同一时刻”的时间局限性,而微博、微信、人人网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则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社交方式的多元化转型。人们既可以随时传播信息,又可以轻松地了解到他人发布的信息,并通过留言、点评和转发等方式同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的渠道,也相应地挤压了高校学生融入现实社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社交方式不同程度地从现实空间转移到了社交媒体平台所搭建的虚拟空间中。

第三,网络新媒体极大地消解着社会权威,为高校学生表达个人意见提供了便利渠道。传统的传播网络由广播电视、报纸等构成,传播门槛高,同时也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权威基础之上。网络新媒体的普及则冲击了传统媒体的技术垄断,使每个人都能够低门槛地接入传播网络,成为众多传播主体中的一员,塑造了所谓“自媒体”。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也是相对自由的。因此,网络新媒体突破了对传播主体的限制,极大地推动了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进而消解了建立在传播权力之上的社会权威。因此,网络新媒体传播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反权威色彩,这与高校学生向往自由表达、个性表达的群体心理特征是相符的,也促使他们更多地依赖网络新媒体这一表达渠道。

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结构

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结构呈现出由几个关键结点控制的网状结构,而在这个结构中,可以归结为两条传播进路,其一为学生自主传播进路,在这条路径中,学生意见领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结点作用;另一个为学生媒体传播进路,学生媒体发挥着信息源、“把关者”和传播中介的重要作用。其具体运行机制如下图所示:

高校学生信息传播模式

在这个传播体系中,学生个体既是信息源的制造者,同时也是社会信息的获取者,可以说,每个学生个体都发挥着“信息源”的作用。每个个体信息源发出信息后,经学生的社交媒体,如人人网、微博、微信圈在学生的“小圈子”里共享和传播,学生的“朋友圈”发挥着小的蓄水池的作用;在这种传播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信息得到学生意见领袖的关注并转发,学生意见领袖在这个传播过程中,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从而使信息迅速扩展到很大范围的学生群体中。

在这个模式下,学生意见领袖发挥着关键结点的作用。在高校中,网络意见领袖往往具有草根性、自发性和活跃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都不是学生干部,但他们关注学校公共事务、关注身边社会热点、了解学生思维习惯。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RUC rumor微博和微信主页,其主要发起者都是普通学生,但他们平时注意收集学校的热点,及时公布学校的新变化,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关注。

与此同时,众多校园学生媒体在另一个信息传播路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是电子报刊发行者、校园或学生组织公共主页运营者、校园媒体记者等。学生既负有净化高校网络新媒体环境的责任,又承担起弘扬高校主流思想价值的义务,同时连接着学生个体,又肩负着新闻源的中介者,同时也直接面对整个学生群体。目前,高校学生媒体也广泛地应用了社交网络平台,但由于学生媒体要对消息进行整合、编辑和消化,因此,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如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对于学生媒体公共主页关注度低于学生意见领袖的现象。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高校学生组织方式的转变

当前,“90后”学生全面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人人网、飞信、微信等网络传播方式和沟通方式的快速更新,在不断塑造、改变着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形成了所谓虚拟人格。一定程度上,网络新媒体所搭建的虚拟空间已经形成了同现实世界的紧张对立关系,传统的高校学生组织方式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挑战。

一方面,网络新媒体的极大发展导致了一个空前开放和自由的意见市场的产生,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使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的发起者,思想观念呈多样化,利益需求呈碎片化,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学生组织和教育方式作用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决定了传播效果的可预见性低,极易引起“羊群效应”和“蝴蝶效应”,一位不知名的网民可能充当起网络世界的意见领袖,左右舆论的走向;一条不起眼的消息也可能迅速吸引万千关注,成为舆论的焦点话题。

然而,尽管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给学生组织和教育方式带来了诸多挑战,学生工作的对象没有改变,学生工作的本质没有改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特别要把新媒体作为青年思想引导新的突破口,努力把握网上思想引导的主动权。”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清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改善工作方法。

第一, 要积极拓展工作领域,争当网络新媒体领域的先行者。高校学生工作要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走在时代前列,主动利用各类网络新媒体平台,将新媒体作为开展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抓手,占领高校学生工作舆论阵地。目前,各高校团组织微博是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的有利尝试,将现实学生阵地与网络虚拟阵地有机结合,大大拓展工作开展空间。同时,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关注学生网络舆情,通过网络新媒体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多元需求,更好地服务学生。

第二,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发声,努力成为网络舆论的引领者。高校学生工作要结合在校学生的特点,重视研究网络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要有自己在网络上的“发声者”,努力培养学生干部成为网络意见领袖,融入学生之中,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积极研究探索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互联网发展迅速,努力与时俱进寻找共青团与新媒体发展的契合点,有前瞻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要转变工作思路,积极成为利用新媒体与学生的互动者。高校学生工作要逐渐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通过互动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学生工作中,给学生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而网络新媒体为互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流平台。通过在网络新媒体上的互动,学生拓宽了参与渠道,表达了利益诉求,如通过网络图片展、视频展等形式搭建学生网络互动分享的平台,通过人人网建立学生就业信息共享空间等,都有效地团结和服务了学生。通过线上的互动和线下的交流,学生组织方式由自上而下的垂直型向扁平化的互动分享型转变,从而更好地吸引、凝聚和引导学生。

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不仅是挑战,而且更是机遇。探索网络新媒体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机制,从而转变学生的组织方式,有效地开展学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不变的主题,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作用,使之成为联系和组织学生的重要手臂、教育和引导学生的重要阵地、服务和维护学生的重要手段,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牢牢把握学生工作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网民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