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测试理论与汉语水平考试

2014-08-18姜冬梅

文教资料 2014年1期

姜冬梅

摘 要: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之一,在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语言测试理论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新旧汉语水平考试的区别。指出新汉语水平考试吸收了当代先进的交际测试模式,以考查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为主,有助于将汉语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有利于推动汉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汉语教学发挥积极的反馈作用。

关键词: 语言测试 汉语水平考试 交际测试

引言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之一,与外语教学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它既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反馈,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用于检验教学大纲的实施情况。

1.语言测试历史

随着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等学科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外语测试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从外语教学中独立出来,有了自己的指导理论,开始从实用阶段发展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美国语言学家肖哈米(Shohamy)将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科学测试阶段(pre-scientific testing period)、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阶段(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 period)和社会语言测试阶段(sciolinguistic period)。

前科学测试阶段(prescientific period)指20世纪50年代(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这一时期,语言测试没有某种具体的心理学或语言学的理论直接指导,语言测试形式和评判标准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教学需要随意决定测试形式和评判标准,缺乏可靠性和客观性。这一时期语文学和修辞学在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理论上占统治地位,语法翻译法是主要教学方法。因此,测试侧重对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的考查。测试的内容主要有语法规则、词形变化和词语的用法,测试的方法有听写、作文、翻译和语法填空等。

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阶段(psychometric structuralist period)大约从50年代末至70年代。这一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是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科学测试时期也从此开始。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可以按其功能被分割成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词、词素、音位等更小的语言单位,这些语言单位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刺激、反应、反复强化的行为形成过程。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语言测试侧重于考查学习者对被切分后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单位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掌握。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者用学习者对语言单位的掌握程度和各项语言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加合反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测试的方法主要是答案选择(multiple choice)的分离式测试方法。

分离式测试(discrete-point test)是将语言分解成很小的语言单位,将语言技能分成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然后对每项技能中的各个语言单位进行测试,最后将测试结果综合起来作为总体的语言能力的测试结果。分离式测试提高了测试形式的精确性和测试标准的客观性,大大避免了测试的随意性。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是通过一定语境制约下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综合运用实现的,是一个动态的沟通交流行为。分离式测试过度重视语言形式,扼制了学习者灵活使用词汇句型自主表达的能力,把原本鲜活的语言变成了刻板教条的死规定,违反了语言使用的社会性、灵活性和表意性。分离式测试测试的是学习者对选择项的识别能力,无法准确地测出学习者的实际语言水平,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时期(psycho-sociolinguistic period)从70年代开始至今。这一时期的理论基础是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交际教学法。心理语言学认为人的大脑先天具有掌握语言的机制。人的语言能力是由语法生成系统构成,语言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这套语言生成系统是否完善。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使用受到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受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外语测试界J.W.Oller Jr.提出了“语用预期语法”(pragmatic expectancy grammar)和“整体能力假设”(unitary competence hypothesis)。他认为语言的创造性和冗余性能够使语言使用者预见到语言线索之外的内容,语境对于确定句子的含义起到重要作用,语用预期能力是在语境中进行语言加工的能力,语言能力具有不可分割性。

为了测试“语境中进行语言加工的综合能力”,这一时期出现了综合性测试(integrative test)。综合性测试是考查学习者同时运用多个语言单位或多项语言技能的能力和学习者在语境中进行语言加工的能力,如:听写和完形填空。综合性测试克服了分离性测试的机械性,以考查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但综合性测试听写和完形填空要求学习者必须按照原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完成测试任务,并非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行为,本质上是以语言知识为基础,衡量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水平,而不是学习者实际应用语言的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利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衡量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测试的首要任务。为此,1969年美国人类学家Hymes首次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1980年Canale和Swain提出了颇具影响的“交际能力模式”。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即对语法的理解和使用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即根据社会环境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协调能力,即协调语言表达中逻辑关系的能力和使语句通顺的能力;表意能力,即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克服交际障碍的能力等四种能力。他们对于语言能力实质的探索,为测试内容及评价标准提供了指导思想,提示了交际测试的实质是行为测试;交际测试不应该排除综合测试和分离测试的方法。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Lyle F. Bachman 发展了Canale和Swain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语言测试模式”(an interactional approach to language testing)。Bachman的语言交际模式包括交际语言能力(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简称CLA)和测试方式层面模式(A Framework of Test Method Facets 简称TMF)。他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过程,语言能力包括语法规则知识和如何使用语言达到特定交际目的的知识,语言的使用涉及对事实上语境中相关信息的判断、取舍和语言使用者对语义的协商等。各种知识和心理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他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心理生理机制、语言使用环境等构成。考生的测试行为不仅受其语言能力的影响,而且受到测试方法的影响。Bachman的测试方式层面模式包括:测试环境、测试说明、考试材料的输入方式、答题方式、考试材料的输入及答题之间的关系。Bachman指出学习者对测试环境是否熟习、测试说明是否明确、考试的时间长短是否合适等因素都会影响学习者测试的结果。

交际测试法除了重视语言使用的正确性,更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强调测试的真实性,包括考试材料的真实性和任务设置的真实性,要求力图在考试中再现学习者接近于真实的交际行为。因此,交际测试所衡量的语言技能范围广,测量结果更能反映学习者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测试效度也随之增加。在测试方法上,交际测试法倾向于使用主观题,考查学习者主动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但由于主观题目的答案有多样性,评分标准受命题人的评判标准和阅卷人的个人因素影响较大,评分不稳定,因此,大规模的外语测试不宜全部采用主观性测试题。将分离测试和综合测试与交际测试相结合可以达到考查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同时又能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增加考试的信度。

2.新旧汉语水平考试

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于1990年正式开考。2009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正式推出新汉语水平考试。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相对于旧汉语水平考试,新汉语水平考试(HSK)无论在测试理论上,还是在题型、考试材料和考试时间上都吸收了当代最先进的测试研究成果,以测试汉语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能有效地指导对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加强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以旧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的试题与新汉语水平考试四级的试题的对比为例说明两者的不同。

2.1理论基础

旧汉语水平考试属于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以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为理论基础,侧重语法、结构、词汇,强调语言的规范性。新汉语水平考试属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以心理语言学和交际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吸收了交际测试模式,重点关注对考生完成实际交际任务的汉语交际能力的测试。

2.2题型与语言材料

旧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的题目共170道,其中听力理解50题,占29.4%;语法结构30题,占18%;阅读理解50题,占29.4%和综合填空40题,占24%。

新汉语水平考试四级的题目共100道,其中听力45题,占45%;阅读40题,占40%和书写15题,占25%。

从题型上看,新汉语水平考试四级去除了旧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的语法结构和综合填空两部分,增加了书写部分。同时加大了听力和阅读部分的比例,听力和阅读部分所占比例分别由原来的29.4%增至45%和40%,增加的书写部分占15%。另外,新汉语水平考试还增加了三项口试。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体系,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旧汉语水平考试,尤其是中低级别的考试,缺少对汉字的考查,如:8级水平考试仅仅包括对16个孤立汉字的书写,而没有包括书写句子、语段和应用文的考查。新汉语水平考试从三级开始就包含了写汉字、写句子、写短文等形式书写能力的考查。

书写题和口语考试题都需要学习者在考试中发挥语言自主运用能力。这说明新汉语水平考试加强了对说、写等表达能力的考查,增加了主观题的比例。侧重于学习者实际交际能力中各项技能的考查,摈弃了以前把语法规则从语言中抽离出来的做法。语言交际是各项技能在语境的制约下的综合运用,那种将语法规则抽离出来的做法不符合语言规律。如旧汉语水平考试中的语法结构部分有如下试题:

例题1:我昨天买了一 钢笔。

A.件 B.块 C.支 D.条

例题2:我刚把这些书整理好,你怎么又( )弄乱了?

A.给 B.被 C.把 D.让

例题3:将指定词语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中国A中医研究院是中国最早B开始抗艾滋病C研究D机构。(的)

在上面例句中,即使学习者错误地使用了“两个钢笔”,即使学习者未能掌握“给”的用法,即使学习者放错了“的”的位置,都不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也不会影响交际任务的完成。

2.3语言材料

相对于旧汉语水平考试,新汉语水平考试在语言的使用上也非常注重语言的真实性,使考试的语言材料、情境任务更接近现实生活。以阅读为例,新汉语水平考试包括两个小部分,仅第一小部分10个选词填空题主要考查学习者单个词语的使用能力,其他均以考查语篇理解能力为主。第二小部分为排列顺序。在语言形式上,新汉语水平考试更倾向于运用互动性较强的对话形式。

如:A就是 B看不起 C说明书 D以及 E温度

A:这个遥控器怎么用?

B:看一下盒子里边有没有( )。

A:婚礼热闹不?新娘长得怎么样?

B:还行,新娘长得很漂亮,( )矮了点儿。

2.4考试方式

2.4.1考试说明

Bachman认为测试方式是直接影响测量学习者实际交际能力的因素。相对于旧汉语水平考试,新汉语水平考试的指示语言更加简洁、明确。例如:旧汉语水平考试中有如下考试说明:

说明:81-100题,每个句子都有一个画线的词语,ABCD四答案是对这一画线词语不同解释,请选择最接近该词语的一种解释(在答卷上的字母上画一横道)。

例如:81.阿里这次考得不错。

A.正确 B.不对 C.很好 D.没错误

正确答案是C,所以你应在答卷上找到号码81,在字母C上画一横道,横道一定要画得粗一些,重一些。

81.[A][B][C][D]

其实,以上题目只要在说明中指出是“找近义词”,并给出例题即可。

新HSK题目主要以例题为主,题目说明简洁、明确,没有多余的语言。例如:

第46-50题:选词填空。

A.大使馆 B.替 C.遵守 D.坚持 E.负责 F.始终

例如:她每天都(D)走路上下班,所以身体一直不错。

2.4.2考试时长

时间长度是信度的保证。时间过长过短都不能考查出学习者真实的语言交际能力。旧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的考试时间长度为145分钟,而新汉语水平考试四级的考试时间长度仅为90分钟,缩短了近1个小时。其他级别均在考试时长上有所改变。

结语

测试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测试能全面有效地衡量受试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和学习水平,实现培养目标。新汉语水平考试吸收了交际测试模式的优点,以考查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为主,有助于引导汉语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学发挥更积极的反馈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HSK改进工作”项目组汉语水平考试(HSK)改进方案[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2]韩宝成.LyleF.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

[3]胡明杨.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J].评议文字研究,2007(3).

[4]罗莲.第二语言测试研究的新趋势[J].中国考试,2008(2).

[5]罗竞.美国外语测试的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4).

[6]李清华.外语测试:历史、现状与展望[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3).

[7]赵冬梅,彭志平.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应试指南(初中等)[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1).

本研究系2012年海南医学院教育科研课题(编号:HYP201202)和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编号:QJY12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