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过暑假,谨防意外伤害
2014-08-18吴刚
吴刚
进入春季以后,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事故频发。4月10日,海南省一辆满载春游小学生的旅游客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8名小学生当场死亡,32人受伤;4月16日,韩国客轮“岁月号”在韩国西南海域沉没,造成严重伤亡,客轮共载有462位乘客,包括352高中生……事实上,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事故每年都有发生,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
眼看暑假又要到了,这意味着,学生安全这个“足球”被传到了家长脚下。家长您准备好了吗?您的家安全吗?本刊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长根本没有“接球”的意识,这是非常危险的。
安全意识应排首位
2014年3月31日是第1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各中小学校都举行了相应的活动。记者在郑州街头随机采访了100位正等着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只有24位家长知道有“安全教育日”这回事,其中只有3位家长知道今年的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于1996年初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家长李先生不耐烦地对记者说:“孩子的安全是校长和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您应该去采访他们。我们家长最爱孩子,怎会让他不安全?”许多家长附和。
家长孔女士说:“校园安全是个大问题!孩子上学,我每天都提心吊胆,周末孩子在我身边,我的心才踏实些。”
调查显示,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依次为:学校(51.44%)、公共场所(36.32%)、自然环境(10.44%)、家里(1.8%),其中学校是家长们最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调查分析认为,学生在校遭遇到的伤害事故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学校防范意识不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设施条件差造成的,也有由于学生自身行为不当造成的。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和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以上的意外伤害事故可以避免。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安全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网络交友、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这些都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绝非学校一方能够完全杜绝。
教科院教育法制专家王悦群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保障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家长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把安全教育列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眼看暑假就要开始了,保证孩子人身安全的重担落在了家长肩上,但是,显然许多家长大脑里没有绷紧“安全”这根弦。接下来的调查统计数据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家庭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10种:
1. 90%的家长在烹饪时会中途走开,60%的家长经常走开。(正确做法是:不要随意离开厨房,用完燃气关闭总开关。)
2. 70%的家庭中没有烟雾报警器,23%的家长从未听说。(正确做法是:有条件的家庭应尝试安装,并定期检查电池。)
3. 60%的家庭从未规划过火灾以外的逃生路线,32%的家长从未听说。(正确做法是:每个房间至少规划两条逃生路线,定期演练,并约定逃离后集合地点。)
4. 40%的家庭没有在电话机旁预留紧急联系电话,28%的家长从未听说。(正确做法是:全家一起制作119报警卡,并写上详细家庭住址。)
5. 40%的家庭灭火器放在厨房等火灾危险地,32%的家长不知该放在哪里。(正确做法是:放在卧室,易于获取。)
6. 31%的家庭取暖器临睡前不断电,21%的家长总是如此。(正确做法是:临睡前关闭电源或设置自动关闭时间。)
7. 30%的家庭接线板像章鱼,插头随意插拔,15%的家长总是如此。(正确做法是:电插座上插头不宜超过3个。)
8. 30%的家庭瓶装标签与内置物不一致,7%的家庭总是如此。(正确做法是:经常检查,保持一致。)
9. 30%的家庭床边放打火机、烟灰缸,14%的家庭总是如此。(正确做法是:易燃物远离卧室,尤其床边。)
10. 30%的家庭厨房大功率电器接在接线板上,12%总是如此。(正确做法是:微波炉、烤箱等大功率电器配置专用插座。)
普遍存在的家庭隐患远不止这些,而任何一个隐患都可能给家庭造成重大损失,给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家长杜女士感慨道:“都说家是最安全的地方,想不到有如此多的安全隐患!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今天,我就要对家庭安全隐患来个大检查,让孩子过一个放心的假期!”
排查家庭安全隐患
家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一旦放松警惕,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2013年9月21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樵舍镇发生一起惨剧,一对年幼的小姐妹在家里玩时爬进了洗衣机,不幸被活活绞死,姐姐4岁,妹妹只有两岁。该事件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两个孩子的死因有各种质疑。在警方排除他杀的可能性之后,当初的怀疑者纷纷陷入深思:原来,需要质疑的是对家庭安全的盲目乐观!
家庭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火灾隐患。
夏季火灾危险最高,而火灾又是最为严重的家庭灾害,所以,家长有必要对家庭火灾隐患进行优先排除。本刊会同消防部门有关安全专家,编制了《家庭火灾安全隐患排查表》,帮助家长们按图索骥,一一排除。家庭火灾隐患主要有以下20项:
1. 家中电线有无老化、破损现象。
2. 电气线路有无超负荷使用情况。
3. 电气线路上的插头、插座是否牢靠。
4. 家中所用保险丝是否有洞隙、是否有铁丝代替现象。
5. 是否按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6. 家用电器出现故障后是否仍带病工作。
7. 照明灯具是否离可燃物太近。
8. 楼梯、走道、阳台是否存放易燃物和可燃物。
9. 家中是否存放超过0.5公斤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在使用汽油、香蕉水时是否远离明火、通风良好。
10. 是否在家从事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加工、经营活动。
11. 易燃物品是否远离火炉、燃气炉灶。
12. 炉灰在倾倒之前是否完全熄灭。
13. 是否用汽油等易燃液体生火。
14. 炉火与燃气炉灶是否同室使用。
15. 燃气管道安装是否牢固、软管是否老化。燃气管道、阀门处是否漏气。燃气炉灶位是否通风良好。
16. 家庭装修材料是否大多使用难燃、不燃材料。
17. 家中的废纸、书报是否经常清理。
18. 火柴、打火机等物品是否放在儿童不易取到的地方。
19. 在每日就寝前或离开住所前,是否拔掉电源开关,是否熄灭香烛等明火,是否关掉燃气炉灶的气源开关,等等。
20. 家中是否配置了简易灭火器具,是否制订了火灾逃生预案。
饮食卫生隐患。
洛阳某医院主治医师廖先生通过本刊提醒家长,家庭饮食卫生安全隐患同样能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 家长购买食物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
3. 厨房和餐厅要保持整洁,消除苍蝇、老鼠、蟑螂等有害昆虫。
4. 电冰箱要定时清理,防止食物储存不当造成变质、污染。
5. 教育孩子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
6. 一旦孩子肠胃不舒服,应尽快送医院治疗,严禁孩子私自用药。
恶意伤害隐患。
刑警支队政委周警官告诉记者,暑假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恶意伤害案件的高发期,入室抢劫,入室盗窃,花样百出的诈骗、绑架、拐卖、流氓等形式的犯罪活动,无不危害着未成年人的安全,家长要提高警惕,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防范教育。周警官说:“首先,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孩子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无论陌生人自称是推销员、送货员,还是水电工、修理人员或消防检查员,无论陌生人穿什么制服,提供什么证件,孩子都可以置之不理。其次,孩子过暑假喜欢在家上网冲浪,但一定不要轻信网上的中奖信息,不能和陌生人QQ聊天,以防诈骗,更不能私自与陌生网友见面,防止被绑架、拐骗。遇到陌生人的纠缠,孩子应马上和父母联系,必要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家长韩先生对记者说:“今年春节,我儿子得到了8000多元的压岁钱。他有一张银行卡,就想把压岁钱存到卡里。我想,上高二的男孩子,个子比我还高,就没跟着去,结果儿子真的遇到了歹徒。儿子后来告诉我,他刚在柜员机上完成存款操作,就发现两个可疑的人出现在身后。他知道自己遇上麻烦了,心里很害怕,但他想起老师教给他的应对技巧,马上把卡取出来,迅速折成几段。歹徒见银行卡已损毁,无法取到钱,只好悻悻而去。儿子说,银行卡损毁了可以补领一张,里面的钱一分不少。唉,真是虚惊一场!”韩先生一再提醒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拿大额现金外出,否则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伤害目标。
户外活动安全第一
孩子过暑假不可能一直待在家里,适当的户外活动是必要的,但户外活动比室内活动更易招致危险。户外活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溺水。
游泳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运动,同时也存在着重大危险。暑假里,未成年人溺水是仅次于火灾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年年都有儿童溺亡事件发生,所以,家长要对孩子游泳进行严控。
郑州市某游泳馆安全救生员邢先生告诉记者:“暑假正值汛期,家长必须严禁孩子到水库、河流、水坑等处玩耍。有的中小学生擅自结伴游泳,甚至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十分危险。要知道,即便是防范严密、救生设备齐全的游泳馆,每年都会出现至少一例未成年人伤亡事故,到江河湖海中游泳安全系数就更低了,家长不可掉以轻心。”他列举了以下6大游泳注意事项:
1. 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以及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处在月经期的女同学也不宜游泳。
2. 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不要到江河湖海去游泳。
3. 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等现象。
4. 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 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下水。
6. 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喊成年人前来相助。
交通事故。
未成年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受伤的数字长期居高不下,备受社会关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格外重视,每年都举行专门的交通安全教育,相关法规越来越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减免监护责任。
法官董先生提醒广大家长:“平心而论,现在中小学校对学生的交通法规教育都较完备,但许多孩子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步行、骑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等行为屡见不鲜,极易给自己造成伤害,而一旦发生事故,有过错的一方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谁的损失大谁就是受害者。所以,家长要不厌其烦地多提醒孩子,不要拿自己的生命不当一回事。”董先生强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年满18周岁才能够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故未满18周岁的不能驾驶机动车。“在一些乡村,人们不把摩托车、拖拉机当机动车,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孩子未满18周岁驾驶摩托车,肯定属于无照驾驶,肇事将受到严惩。”
某保险公司安全顾问杨先生提醒家长,孩子在户外活动要随时注意安全,不要在施工场地等危险地带玩耍,不玩危险游戏,不攀爬电杆、树木、楼房栏杆,不翻越围墙。观看比赛、演出或电影时要排队入场,对号入座,比赛或演出结束时,最好等观众大多走出后再随队而出,不可在退场高峰时向外拥挤,以免造成踩踏事故。
旅游意外。
暑假期间,许多家长会带孩子一起外出旅游。无论是随团旅游还是自驾游,在收拾行装时,家长有必要了解必要的安全常识。郑州某旅游公司副总王先生为喜欢自驾游的家长准备了如下9项提醒:
1. 规划自驾游路线时要考虑天气情况,尤其是易受天气影响的道路安全、汛期等。
2. 不要到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多发地区游玩,并掌握野外防灾自救技术。
3. 避免从事有危险的旅游活动,杜绝到未向游人开放的区域探险。
4. 坐在轿车前排座位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5. 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6. 夏季多雷雨,不要在大树及高大建筑物下避雨,以免被雷电击中。
7. 夏季高温天气,长时间在野外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中暑。
8. 不吃过期和霉烂变质的食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认识的野果,以防食物中毒;不得偷吃农户树上果、地中瓜,以免误食防虫害药物中毒。
9. 未成年人走失或迷路时不要惊慌,要待在原地等候父母回找,或及时拨打110求助。
家庭安全隐患林林总总,本文不厌其烦地列举,意在提醒家长,生命是最珍贵的财富,比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要得多,值得用心保护。
衷心祝愿您的孩子过一个快乐、安全的暑假!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