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对胃肠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临床观察
2014-08-17王恩远
王恩远
河南固始县人民医院肿瘤科 固始 465200
2012 -01—2014 -01,我们对80例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后分别应用肠外结合肠内营养和全肠内营养模式,分析比较两种营养模式的临床效果,探讨适合胃肠道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最佳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患者,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1)胃肠道术后患者。(2)无Crohn 病、慢性结肠炎,无严重的呼吸、循环、泌尿、血液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肠外结合肠内营养(PN-EN)组和肠内营养(TEN)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1.2 方法 PN-EN 组:术后第1 天,经胃管缓慢注入5%葡萄糖盐水10 mL,1 次/2 h,每次增加5 mL,第1 天总量≤500 mL。术后第2 天经胃管注入肠内营养液(瑞素,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瓶500 mL),首次(25~35)mL/h,总量约300 mL。术后第3 天给予(35~45)mL/h,总量约500 mL。术后第4 天给予(45~55)mL/h,总量约600 mL。术后第5 天给予(55~65)mL/h,总量约800 mL。术后第6、7 天给予(65~75)mL/h,总量约1 000 mL。计算每天给患者所提供的能量,保证提供热量约为135 kJ/(kg·d),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供给[1]。TEN 组:术后第1 天,经胃管缓慢注入5%葡萄糖糖盐水10 mL,1 次/2 h,每次增加5 mL,第1 天总量不超过500 mL。术后第2 天经胃管注入肠内营养液(瑞素),保证每日提供热量约135 kJ/(kg·d),持续1周。
1.3 观察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7 d)体质量、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前白蛋白(PA)水平,观察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 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周治疗后,PN -EN 组与TEN 组体质量、HB、ALB、TFN、PA 等相关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见表2。PN - EN 组患者平均首次排气时间(12 ±3.20)h,平均住院时间(6.86 ±2.20)d。TEN 组患者平均首次排气时间(18 ±3.62)h,平均住院时间(9.26 ±3.4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营养支持作为一个治疗手段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肠内营养是符合生理性的营养途径,可以避免中心静脉插管的风险,又可以帮助肠道机能恢复。但对于胃肠病患者在单独给予肠内营养时,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吸收状况并不很好。肠外营养几乎对任何经口摄食不足、不合适或不可能的消化系统疾病都有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作用。但有导致胃肠管机能衰退的危险。肠外结合肠内营养弥补了两种方法的不足,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营养评定的指标要全面才能正常更好的反应患者的营养情况,常把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由于胃肠手术后患者会由于营养不足,造成负氮平衡,本组选择体质量、以及HB、ALB、TFN、PA 作为观察指标,以此获得胃肠手术后患者在采用以上营养模式后的营养情况[3-4]。结果表明,PN-EN 组胃肠道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明显,且平均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各方面均优于单一的肠内营养,值得临床应用。
[1]尚 轶,梁 会,王志凡,等.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Meta 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5):289-294.
[2]李维勤.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7):533 -535.
[3]陈 光,苑树俊,袁 强,等.胃癌手术围术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0,53(9):653 -655.
[4]杜 平. 肠内营养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7):81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