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疗效分析
2014-08-17穆威
穆 威
河南夏邑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夏邑 476400
肾囊肿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良性病变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较高[1]。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2011 -01—2013 -10,我们对64例肾囊肿患者分别应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和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患者术前均行泌尿系彩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肾脏CT 平扫及增强等检查。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36~68 岁,平均(55.3 ±2.7)岁。囊肿位于左侧34例,右侧18例。囊肿直径4.2~9.5 cm,平均7.3 cm。临床表现腰胀、腰痛18例,血尿3例;5例体检发现,其中伴发高血压6例,泌尿系感染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囊肿部位及伴随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取健侧卧位,腰部抬高。观察组:建立后腹腔操作间隙、放置套管及清除腹膜外脂肪。于腰大肌旁处纵形切开肾外筋膜,钝性和锐性分离相结合充分显露肾蒂血管、肾盂和输尿管上段。根据术前影像学囊肿定位,将囊肿壁尽量自肾窦内向外牵拉,应用超声刀最大程度切除肾窦外的囊肿壁或在囊壁边缘距离肾实质约0.5 cm 处环形切除囊肿壁。囊壁残端双极钳止血。检查无出血及漏尿后,引流管经穿刺套管放入囊肿底部或肾门处,标本送病理。对照组行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经第11 肋间或第l2 肋下切口,长约12~16 cm,游离肾脏显露肾囊肿,沿肾实质边缘切除囊壁,连续锁边缝合切缘止血,腹膜后常规放置引流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 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组间比较行t 检验或x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各项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s)
表1 2 组各项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32 102.4 ±10.9 94.3 ±12.9 7.3 ±1.6对照组 32 123.6 ±12.7 135.4 ±11.4 11.8 ±3.2 t 值 3.291 11.627 3.581 P <0. 05 <0. 01 <0. 05
2.2 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而延迟愈合,3例患者出现切口处不同程度的麻木。观察组术中无肾蒂、肾盂及肾实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观察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1例。
3 讨论
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若囊肿直径大于4 cm,增大压迫肾实质,造成肾功能损害或出现临床症状如腰部疼痛、高血压、感染等则应手术治疗[2]。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大,且术后恢复慢,易复发。因此,临床通常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其对腹腔干扰和污染少,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较高[3]。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分别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张楠等[4]研究认为,术中分离囊肿时直接用镜体前端推顶囊壁周围组织,动要作轻柔,避免损伤肾实质,造成大出血。囊底部不宜电凝,有可能损伤集合系统而导致漏尿。本研究中,对照组1例复发,可能为肾周脂肪阻塞,后用脂肪填塞残余囊腔,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损伤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旭振,陈强,孙立江,等.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附139例报告)[J].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4):354 -355.
[2]安怀勇,曹文志.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2例诊治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9):853 -854.
[3]吕伟,韩东,王波,等.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对比研究[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3):183-184.
[4]张楠,袁建林. 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56例体会[J]. 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1):1 201 -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