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
2014-08-16艾洪发
艾洪发
摘 要:本文以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采取的原则入手对其综合治理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1 综合治理的原则
1.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1.2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1.3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1.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需要强调的是: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2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2.1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2.2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当地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2.3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2.4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2.4.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创造有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保新标准,特别是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4.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生物农药除了Bt乳剂外,灭幼脲、花保、烟渗碱等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2.5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6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25 %~50 %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 %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对现有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进行改进,而对集中大面积爆森林病虫害,经过周密设计可以择机采用航空喷洒技术进行防治,提高喷洒效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7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着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的使命。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重视和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队伍的建设,坚持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防治投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坚决贯彻《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林护字〔1997〕27号),从育林基金中提取3 %~4 %,用于病虫害防治。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投资中,也要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病虫害预防和除治。要强化森防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