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
2014-08-16陆竞文
陆竞文
淮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淮北,235000
安徽省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
陆竞文
淮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淮北,235000
为了解安徽省高校硕士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三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随机抽样测量。结果显示:三年级和一年级硕士研究生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3个因子分值高于全国常模,余下7个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而二年级10因子中仅有人际关系敏感性低于全国常模,其余9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身心健康状况发展水平颇好。
高校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异常心理
目前,学界关于高校本科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颇多,而对于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和实证研究甚少,尤其是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高校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水平的研究更为鲜见。为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结构,促进他们的人格和谐全面发展,对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三校硕士研究生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国际心理测试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样本进行了身心健康状态测量,并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寻求高校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三校2012-2014级硕士研究生中随机抽737人作为研究样本。样本年龄跨度21~36岁,平均年龄24.5岁。三年级(2012级)226人,其中,男生88人,女生138人;二年级(2013级)257人,其中,男生94人,女生163人;一年级(2014级)254人,其中,男生105人,女生149人。
1.2 研究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此量表按身心健康状况的严重程度采用5点式评分,各用0、1、2、3、4分表示无、轻、中、偏重和严重;因子得分越低,心理症状越不明显,身心健康状况越好,反之,身心健康状况越差;因子分≥2.5,表示此因子已有中等及以上心理症状;因子分≥3,表示有重度及以上心理症状;因子分值越低,表示心理异常较低,身心状况较好。症状自评量表SCL-90设个体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共10个因子来了解个体身心状况[1]。
1.3 数据处理
运用SPSS 13.0软件包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测量结果显示:10个因子分值均未≥2.5。其中,三年级和一年级硕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10个因子中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3个因子分值高于全国常模,余下7个因子分值均低于全国常模;而二年级10个因子中仅有人际关系敏感性低于全国常模,其余9个因子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表1)。说明安徽省高校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水平颇好。
调查显示:安徽省高校硕士研究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10个因子分值在年级和性别上均存在差异(表2)。其中,二年级硕士生男生和女生的10个因子分值均高于三年级和一年级,三年级硕士生男生和女生的10个因子分值均高于一年级(表2)。
表1 安徽省高校硕士生与全国常模因子分比较
表2 安徽省硕士生身心状况的年级和性别差异
3 讨 论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样本中,一年级(2014级)心理健康的238人,发生率93.7%;有异常心理倾向的16人,发生率6.7%。其中,心理健康男生101人,发生率96.2%;有异常心理倾向的男生4人,发生率3.8%。心理健康女生137人,发生率91.9%;有异常心理倾向的女生12人,发生率8.1%。二年级(2013级)心理健康的217人,发生率84.4%,有异常心理倾向的40人,发生率15.6%。其中,心理健康男生84人,发生率89.4%;有异常心理倾向的男生10人,发生率10.6%。心理健康女生133人,发生率81.6%;有异常心理倾向的女生30人,发生率18.4%。三年级(2012级)心理健康的207人,发生率91.6%,有异常心理倾向的19人,发生率8.4%。其中,心理健康男生83人,发生率94.3%;有异常心理倾向的男生5人,发生率5.7%。心理健康女生124人,发生率89.9%;有异常心理倾向的女生14人,发生率10.1%。相比较全国常模数据,一年级和三年级略低于全国常模,而二年级略高于全国常模数据,表明安徽省高校一年级和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发生异常身心状况现象较少,心理健康水平相比较全国常模好。但是二年级硕士研究生身心状况异常者较多,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总体来看,安徽省高校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随年级变化呈现“U”趋势。这与国内一些研究相对一致。杜婷的调查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身心状况随年级变化显示“U”形变化,一年级和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偏好,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偏差[2]。陈闻等调查结果显示,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偏好,一年级和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偏差[4]。李梅等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偏差,二年级和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差异[4]。为此,建议高校硕士研究生适当阅读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相关书籍,熟识心理健康标准,了解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关注身心健康的发展,能区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障碍以及异常心理问题,认知硕士研究生中常见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类型以及自我心理调适和缓解的途径和方法。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31-35
[2]杜婷.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法学院,2005:40
[3]戈玲.试论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念的变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4):43-46
[4]余慧娟.科学性、实效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支点[J].人民教育杂志.1999(3):44
(责任编辑:刘小阳)
2014-07-28
安徽省哲学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学生情绪弹性生态环境培植研究”(AHSKQ2014D33);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三生·三成”德育模式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G14199)。
陆竞文(1977-),女,安徽淮北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0.3969/j.issn.1673-2006.2014.12.029
G444
A
1673-2006(2014)12-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