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深入“风声鹤唳”的巴格达
2014-08-15
本报赴伊拉克特派记者 王云松欧盟14日发表声明称,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已经决定于15日中午在布鲁塞尔召开外长会议,商讨近来国际紧张局势,特别是伊拉克与乌克兰问题。此前,《环球时报》记者前往伊拉克切身感受了那里的紧张局势。检查站、荷枪实弹的军警、“悍马”军车, 这些是《环球时报》记者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到市区的路上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每隔一两公里就会有一处检查站,几乎在每一处检查站,记者的护照都会被仔细核查。与其他中东国家一样,从巴格达国际机场走出,最先感受到的就是炎热的天气和随处可见的高大椰枣树。不同的是,任何私家车都不能靠近机场,只有官方许可的出租车才能进出载客,这似乎向所有抵达伊拉克的旅客表明,这个国家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在巴格达,《环球时报》记者结识了数名来自伊拉克北部的难民,听他们讲述了危险的伊拉克。一个月前,21岁的穆罕默德因为家乡被反政府武装占领,不得不与家人一路逃难到巴格达。回忆起在家乡所经历的一切,穆罕默德显得有些激动。“‘伊斯兰国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向我的家乡发射迫击炮弹,只要见到什叶派的人他们就会屠杀,所有人都被恐惧所笼罩,一枚炮弹就曾在我身边爆炸,虽然我没有事,但它却夺取了我表哥的生命,他只有24岁”,穆罕默德的眼眶有些湿润。“我们想回家”是穆罕默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重复最多的话,“但家乡实在太危险了,在外人看来巴格达或许是危险之地,但对于我们而言,这里就是‘安全绿洲。”《环球时报》记者乘坐的汽车行驶在巴格达的大街上,道路中间一棵棵椰枣树装扮着这个饱经炮火打击的城市,虽然两旁的建筑很多已老旧不堪,但依稀可以分辨出这个曾经的海湾强国所拥有过的辉煌。夜晚,街边的小摊点起路灯,有名的“底格里斯河烤鱼”散发出阵阵香气,巴格达市中心的鲁瓦德商业街上车流不息,人头攒动,健身房、金店、服装店、电器商店坐落在道路两边。丝毫看不出就在不久前,这里曾发生一起炸弹袭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