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8-15王树荣
王树荣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阵地。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我结合近年来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种策略。
一、最大限度地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
新课程强调教材仅是一种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整合。
1.善于把握教材各章节间的联系,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理清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為教材中其他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3.用好、用活、用足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新的教材观强调要对教材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就是使教材更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4.注重细节。对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教师都要“深入浅出”,对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最优化
教学方式是指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前提。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教师选用未必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自身对各种教学方法驾驭的能力,选用那些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教学方法。例如:善言者可选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善书善绘者可利用板书纲要、图表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但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长克短,灵活地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问题设计要“精”
教学问题设计“精”,是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不随心所欲、在不重要的地方胡乱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
四、灵活调整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堂练习活动中,在设计多样练习的同时,应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或增减练习的数量或调整练习的要求或改变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增强。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分享理解,体验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的首席代表。
六、建立激励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增强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学习评价的激励性,是指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恰当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表扬和奖励的质量较之频率更重要。对激励的成功运用取决于时间和方式的恰当与否,过于夸张的奖励会弱化内在动机;教师表扬的频率与学生的学习收获并非成正比,某些时候关系不大以至于表扬会变得无足轻重;不同学生的内在动机系统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不同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总之,要把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为学生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