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创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2014-08-15贾连群王洁明辽宁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47
贾连群,冷 雪,王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84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理念已经从强调人才数量和结构转向追求人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1]。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现有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目前科研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国家经济和教育政策制定的重大议题,更是各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科研平台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我们在教育培养中药人才的实践中努力突破,不断改革,希冀能借力学校重大科研平台(省部共建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建新的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结合我校实际,探索改革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初步实践。
1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创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意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即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创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科研平台的优势条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这是创新型人才直接有效的培养途径之一[2]。中医药是中华医学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我国培养和造就了大量的中医药人才,为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人类进人21世纪,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已到来,中医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只有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才能带领中医药事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构建适合中医药专业学生成长成才的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中医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思想和能力是中医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二者相辅相成[3]。我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们也逐渐暴露出创新能力、尤其是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自2012年起,学校以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契机,整合全校优势科研力量,成立重大科研平台,作为全校科研服务基地。在实践中我们逐渐意识到,以重大科研平台为依托,创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具有重大且深远的现实意义。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平台科研活动,不仅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和严谨勤奋的科研态度,而且可以促进现有知识的理解、知识面的扩大、知识结构的建立,对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创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内涵
高等中医药院校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发展,担负起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历史使命,在更新教育培养观念的基础上,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中医教育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创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所谓创新意识,就是具有新思维、新想法、新理念,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所谓创新能力,包括利用现有知识进行拓展分析、科技应用的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开拓实践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能力以及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同时,利用科研平台的资源优势,大力营造有利于各种创新潜能竞相迸发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环境,形成浓厚的中医创新文化氛围。积极主动地适应中医药的发展,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并重,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持续发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统一,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中医药创新人才。
3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创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特点
耶鲁大学校长莱温说过:“学科发展中不断产生新领域,需要跨学科合作才能不断发展下去”。而科研平台是跨学科合作的基础,是科研的前沿阵地。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可以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中受益。随着中医教育的发展,对中医药创新人才尤其是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自身建设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强调组建整合高校资源的、跨学科的“大平台”。重大科研平台是我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举全校之力打造,旨在结合各学科的优势,交叉融合,发挥科研平台培养人才的多综合、多交叉、多视角的特点。
4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创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模式
以重大科研平台为依托,打造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模式其不仅仅是单纯继承和发扬,而是突出创新发展,建构一种灵活独特的依托科研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
4.1 以平台为创新基地,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系列科研讲座 重大科研平台开放投入以来,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系列讲座,其中包括动物行为学、小动物成像技术、流式细胞仪、磁珠分选等讲座。在科研讲座中,穿插交流和讨论,同时,平台在网上开通互动邮箱,每月征集学生们感兴趣的科技报道和最新的科技动态,定期为大家开展最感兴趣的科研讲座。建立教师、科研、学生的互动信息网,达到师生互动参与的目的。同时将每期的话题制作成调查问卷,对每期举办的效果进行反馈总结整理。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并会持续跟进和实施。开办以来,提高了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同时拓展其科研思维。网站也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有一对一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目前学科行业中的热点、难点、研究的重点等,或针对新技术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参与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4.2 以平台为技术基地,开展相关实验技术培训及大型仪器观摩第二课堂 重大科研平台具有拥有实验室27间,占地3 030 m2。大型仪器总价值三千余万元,利用平台的硬件条件,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针对学生们在实验课的兴趣爱好,开展如PCR技术、蛋白印迹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等培训,使学生们会熟练操作并能利用具体实验技术进行创新。同时每月组织一到两次的大型仪器的观摩课堂,如膜片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大型仪器的使用观摩课,让学生对前沿的大型仪器有更深的了解,激发求知的欲望。
4.3 以平台为教学基地,围绕实验室技术,增开科研技术选修课程 重大科研平台作为新的教学基地,以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相关基础课程为理论基础,增开科研实验相关选修课程如散斑成像技术、微循环技术、膜片钳技术等。创建新型的公共教学实验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和爱好选择学习,体现个性化培养。另外,在授课的过程中,鼓励教师编著系统性、实用性、新颖性的实验教材。
4.4 以平台为服务基地,为承担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大学生提供技术支持 重大科研平台是我校科研创新重要的组成部分,平台已经为我校参加创新创业计划的近百名师生供科研服务,帮助他们围绕中医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等开展研究,培养学生的标书撰写、项目实施、总结报告书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总之,高等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须遵照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办学。本世纪以来,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广度到深度都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尤其是伴随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系统化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部分中医药院校中开展,建立了一批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创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复杂系统,需要利用中医药院校自身的特点并结合科研平台的具体条件,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和完善。
[1]吴彩罗.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看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湖南农机,2010,37(3):143-144.
[2]文士博,张庆桥.高校教学科研基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改革与开放,2010,(2):123-124.
[3]易丽丽.科研平台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24 -26.
[4]涂雪峰.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医现代远程教育,2006,4(11):38 -40.
[5]杨关林.大力发挥师承教育优势和作用探索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J].中医教育,2012,1(31):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