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知识对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意义及构建途径
2014-08-15川北医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南充637000
蒋 振 (川北医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南充 637000)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医学分子生物学作为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以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及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分子机制为主要内容。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实施和完成,使得医学研究已从整体水平、细胞水平逐步进入分子水平,医学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医学研究中的一门重要技术,是认识和了解微观层次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语言。学习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已经成为从事医学研究的必备基础条件之一。重视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共识,各院校相继开设了单独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分子生物学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快,因此,教师需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有关教学、课程方面的教学知识。在教学中,如何通俗易懂地讲解每一个理论和技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如何把教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去,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最近几十年来,关于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的观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的核心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一种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这种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门具备的,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构成因素。本文就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特征及其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借鉴意义做一介绍。
1 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特征及形成途径
1.1 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 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舒尔曼(Shulman)于20世纪80年代年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是:“学科教学知识由学科的专业内容和教学方法共同组成,是教师在不同的学科教学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背景,将学科专业知识有效整合,组织,调整和实施教学的知识”[1,2]。随后,Cochran 等从建构主义观点出发,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后者的核心是知识是不断积累起来的,具有动态性质的,他们从探究知识过程的角度,将其定义为“学科教学知识”[3]。简而言之,学科教学知识的就是教师通过对特定的学科专业内容进行学习、转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差异,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知识。
1.2 学科教学知识的特征 学科教学知识不同于具体的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也不仅是一般教育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源于这两种知识的整合与转化,是由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建构起来的,它带有教师个体的价值观,所以它主要有建构性、整合性和个体性等特点[4,5]。
根据Cochran等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概念,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教师整合和转化而形成的知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情境的互动而建构的产物,它具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具有个体建构性。由于学科教学知识是由学科专业内容和教学知识两种知识共同融合开成的,因此又具有整合性。而且这种知识的产生,是教师将这两种知识和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融合而成的,因此又带有教师的个人特征,体现着教师的个人价值观。
1.3 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途径 学科教学知识是一个逐渐积累的动态过程,它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途径。第一条途径是教师自身的建构。学科教学知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学实际情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教师自身在构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当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和个人价值观构建好后,就可以这种模式去教学和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第二条途径即通过环境互动来促成。学习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学科教学知识的构建也可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形成。因此,通过教授同门课程的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彼此促进,通过青年教师和资深教师之间的交流,就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
2 分子生物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构建策略和途径
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新的理论、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对于分子生物学来说,这个构建过程也就比较复杂。同理,教师获得学科教学知识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即通过教师的自我构建和环境的促成共同形成。
2.1 教师自身的建构
2.1.1 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紧跟学科新进展 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快,除了精选分子生物学教材外,在准备课件过程中可以把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纳入到教学中,使教学能尽量反映分子生物学的前沿和发展。这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并多与学生交流,从学习中反馈教学效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2.1.2 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分子生物学是从微观层次来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语言和文字外,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如动画、图像和声音等形式来表述内容,这样将更有效地传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像力,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2.1.3 尝试PBL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开拓型人才。近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6,7],提倡以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4 注重分子生物学实验课 实验课是分子生物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理论的学习需要实验来巩固,理论问题也需要实验来探究。在实验课中,把分子生物学的经典技术和前沿研究技术有机整合到教学内容中,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紧紧跟上学科的前沿进展,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 从学习共同体中建构 学科教学知识获得的另一方面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环境的促进。因此,可以通过学科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讨论,来促进个体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例如,通过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是一种重要的促进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途径。通过同一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就某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辩论,常常能扩大教师自身的思路,找到灵感,有益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并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科教学知识。
总之,医学分子生物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快,只有紧紧跟随学科的前沿发展,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出,加强了教师教学方法与专业知识的整合和转化,通过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1]Shulman LS.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 Research,1986,15(1):4 -14.
[2]Shulman L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 Review,1987,57(1):1 -22.
[3]Cochran KF,DeRuiter JA,King RA.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an integrative model for teacher preparation [J].J Teacher Educ,1993,44(4):263 -272.
[4]杨彩霞.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本质、特征与结构[J].教育科学,2006,22(1):60 -63.
[5]袁维新.学科教学知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3):10 -14.
[6]Takahashi Y.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ask-based learning a practical synthesis[J].Kaohsiung J Med Sci,2008,24(3 Suppl):S31-S33.
[7]周忠信,陈庆,林艺雄,等.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7,28(8):72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