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策略探讨
2014-08-15常国艳苏春芳
常国艳 苏春芳
(1.喀左县南公营子镇中心小学,辽宁喀左 122314;2.朝阳市第八中学,辽宁朝阳 122000)
德国教育家稚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教育,是灵魂的成长”。这句话无疑使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和重要性得到了准确的阐明。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要把班主任由教书的“副业”变为育人的“主业”,而要实现班主任从“副业”转变“主业”的必由之路,就是班主任专业化。现在的中小学班主任不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以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学生,以自身的情感陶冶学生,以自身道德品质去感染学生,同时在对学生的服务和管理中体现出对学生的育人作用。一个不合格的教师也许只能影响学生的某一学科,但一个不合格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因此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化比教师的专业化更加紧迫也更加重要。如果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化素质越高,学生的素质越有利于全面提升。这就要求中小学班主任必须成为专业化的中小学班主任。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体会,对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策略进行分析。
一、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保障班主任专业成长
(一)营造有利于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氛围
学校要考虑到班主任物质方面的需要,切实改善中小学校班主任工作和学习环境,通过提高班主任津贴等手段,为班主任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料和实践保证。同时也要满足班主任的精神需要,注重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措施和制度的建设,创建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让班主任感到学校浓浓的人文关怀,体会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实现班主任工作的自我发展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明确班主任的福利待遇、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评先选优等方面享有的优惠条件,另外还要注重宣传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班主任的风采。
(二)设计有利于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载体
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班主任成长规律,针对班主任成长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指导他们进行专业发展规划和设计,制定专业发展目标,选择专业发展道路。学校要为班主任发展创造条件,除组织班主任参加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班主任专题培训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观摩学习、师徒结对等形式的培训活动,实现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三)科学制定班主任的工作量
学校要为班主任核定合理的工作量。班主任的工作量一般由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这两部分构成。在调查中,大部分班主任认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时间大大超过学科教学的时间,班主任处在超负荷中工作,身心疲惫。学校应该把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折合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纳入其总工作量中,把班主任从沉重的、超负荷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去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灵,去实践反思,建构班级建设的策略。
二、提升理论知识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中小学班主任首先应该具备社会交往、组织活动、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一个班级体由许多学生共同组成,中小学班主任只有懂得怎样去管理、组织和引导他们,一个班级才能形成凝聚力。一个有活力的班集体的班主任必须懂得协调学生与班级、任课教师与班级关系,处理班级与班级、社会与班级的关系,使本班集体真正成为一个培养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摇篮;中小学班主任还应该具备艺术类的专业知识。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方面,若是拥有上述专业技能不仅能使学生性情愉悦,给紧张的学习减压,更能给学生美的熏陶,心灵的升华,是共同创建班级文化的前提。但是,作为专业的中小学班主任具备以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个人素质和较高的智商、情商等个人因素,中小学班主任老师应该是拥有爱的能力,具备专门知识,能取得特殊成就,尤其是爱学习,爱读书,特别爱思考的人才能担任。
三、注重培训质量建设,提高班主任专业成长
(一)建立班主任培训的调研机制
为增强班主任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师培训主管部门和机构要建立班主任培训的调研机制,深入到中小学校,与学校、与班主任、与学生作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班主任队伍的现状,准确把握学校和班主任的需求,为设计有利于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培训内容和创新培训形式提供实践依据。例如,在调研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乡学校以及城乡班主任工作不同的特点,找准定位,研究覆盖城乡班主任的培训内容,保证调研结果具有全面性。
(二)调动班主任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教师培训主管部门和机构要提高班主任集中培训的质量,首先要解决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问题。如果班主任乐于参加培训,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等等一些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如何才能调动班主任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可以从生命价值观的角度让班主任认识到培训的意义,就是让班主任认识到参加培训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过程,也是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过程。当班主任认同了这一观点,对培训迸发出很大的热情,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培训,若在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上下一番苦功,培训效果自然会得到优化,提高培训质量就会由理想变成现实。
四、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种特殊类型,它通过中小学班主任的资格制度、职责制度、培训制度和薪酬制度等制度的制定和建设,为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以职责制度建设为例,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能够了解全班学生学习、生活等状况,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与学生沟通采用有效的多种的方式,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有针对性地批评和教育学生,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第二,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维护班级良好的学习秩序,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营造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班集体;第三,能够积极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如,班会、文体娱乐、团队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并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能动性;第四,能够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认真指导学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第五,能够积极与科任教师沟通,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动态。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专业化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程度和复杂性都要远远高于普通教师,这就要求中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更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更专业的专业能力。
[1]王建杰.班主任专业化的必要性与实现策略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2012,(12):45-47.
[2]班华.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J].人民教育,2004,(3):9-14.
[3]陈丽君.班主任良好心理对学生的积极影响[J].辽宁教育,2009,(8):34-36.
[4]冯建军.班主任专业化初论[J].教师之友,2005,(8):5-8.
[5]黄锦.论班主任专业化的素质[J].教书育人(大学频道),2005,(11):30-32.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