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的“五启”习作讲评策略

2014-08-15钟燕霞

教育信息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神态课件习作

钟燕霞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西宁小学,广东广州 510000)

习作讲评课侧重于作文后的讲评,它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提高。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这一教学思想到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所用,特别是在习作评讲课中,而传统的习作讲评课单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任凭教师怎样启发,怎样引导,学生都是坐冷板凳的多,课堂枯燥无味,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高,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举步维艰。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它以丰富的资源为习作讲评课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来源,它不仅改变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此,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教学氛围的营造、想象力的培养、学生独特见解的珍视、自主探究的引导等方面努力,使启发式教学在习作讲评课中“生根、发芽”,得以顺利开展。下面笔者以东莞市东城三小谢军老师的《我敬佩的一个人》习作讲评课为例,展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启发式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启境——诱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纵观现今的习作讲评课,教师在沉重的应试压力下,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按照机械重复的方式,要么把全收全改后的作文情况硬塞给学生,要么牵着学生粗粗修改就完事。这样的课堂导致教师心力交瘁,学生索然无趣,收效微乎其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境的创设变得尤为重要,而引导学生进入这种学习情境更为重要。信息技术集声音、图画、影像于一体,给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建构起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如果教师能适时运用信息技术去创设情境,就能引导学生进入其中,还原角色,提升习作讲评课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我敬佩的一个人》习作讲评课的课始,谢老师是这样启发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他先播放“2013 感动东城”视频资料,然后深情旁述:“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上了一节作文课《我敬佩的一个人》,我把全班同学的作品送到‘2013 感动东城人物'评选活动中参评。今天,组委会给我们回信了。”接着,他以学生代表读组委会的回信的方式对本次习作情况作总体点评,表扬获得“‘最佳书写奖'、‘最佳标题奖'、‘最佳语句奖'、‘最佳选材奖'以及‘最佳推荐稿'”的同学。在代表宣读的过程中,谢老师用PPT 出示了获奖的项目、获奖的名单,并随机点拨:请“最佳题目奖”获得者韩宇石同学跟大家挥挥手;林丽文同学的作文直接入围了,真令人惊喜;请获奖的同学说说获奖感言。最后,谢老师设置了一个小悬念:看看叔叔阿姨对大家的要求吧,课件出示:小小建议——习作做到内容具体,将会有更多同学的习作入围决赛。

通过以“2013 感动东城人物评选组委会”回信的方式对在本次习作中的优胜之处作点评,谢老师借助视频、图片、文字一步步带领,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学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特别是用不同的方式让获奖的小作者表现自己,激发了他们的自豪感,又促进了同学们向榜样学习的理念,营造简单而隆重的“颁奖”氛围,提升学生写习作、改习作的积极性。

二、启法——引领学生习得修改方法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明确指出: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的学生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按照《评价标准》中的要求,学生具备修改的能力,是需要修改方法作支撑的,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谢老师如何在《我敬佩的一个人》习作讲评课中做到“授之以渔”呢?他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便利的优势,结合实例恰到好处地进行方法的引领。

首先是对“怎样写”的方法引领。在“佳作欣赏”环节,谢老师作了这样的处理:

(课件出示“最佳推荐稿”林丽文同学的作文)

师:我最尊重“林老师”(最佳推荐稿的作者)了。“林老师”,我想跟你聊聊,你是怎样把你的“孩子”喂养大的?

“林老师”讲述……

师:这是“林老师”的“小孩”,看看“林老师”怎样把它喂养大?

生:用上“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

师:“林老师”就是用这些方法去“喂养”,怎样“喂养”,还是让我们走进“林老师”的习作。

师:我要开始问问题啦!电话铃响了以后,爸爸做了什么动作?

生:拿起手机,穿上大衣,去接电话。(课件出示变了颜色的文字,并以“飞”出来的效果呈现表示动作的文字)

师:“林老师”刚出生的“孩子”,一问动作就长大了。

师:看看“林老师”还问了什么,让她的“孩子”茁壮成长的。

生:问了语言、神态、心理。(课件以不同形式的放映效果呈现表示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

师:是呀,轻轻的一个“问”,已经打动评委的心,难怪评委被迷得迷迷糊糊的。

谢老师通过采访“最佳推荐稿”的作者,让小作者阐述自己的写作缘由与思路,以及大家共同找缘由,品评小作者的习作为什么能入围。大家在课件提供的直观的实例面前,对“怎样将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有了深刻的感触,而谢老师更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小作者的作文作了“技术处理”,让学生追问到某个让文章写具体的细节,课件就以不同的放映效果一一呈现,一步步引导学生领会作文写具体的方法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实施“轻轻的一个问”。

其次是对“怎样改”的方法引领。在“问题总结与修改”环节,谢老师简明扼要地点出了本次习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后,就出示了一个内容不具体的例文让学生修改。由于干巴巴的讲解不利于学生理解,于是,谢老师就播放了课前他与学生表演的两个视频,第一个是根据原例文表演的视频,第二个是根据原例文进行“扩充”表演的视频。在看视频前,谢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比较两个视频,想想有什么不同?第二个视频“问”了人物的什么?是怎样“问”的?视频再现了鲜活的生活场景,学生如身临其境,思维一下子就得到触发。在此基础上,谢老师引导学生慢慢地用口头语言描述视频“追问”的东西,有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等,同时他提醒学生可以不借助视频,自己想开去。生活再现无疑触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并调动学生头脑中的语言。学生的灵感一触即发,说得头头是道,“删”、“改”、“加”等修改方法,在这一引导过程当中就自然引出了。

运用视频对学生进行修改方法的引领,对于学生而言,吸引力之大,不言而喻。学生处在视频的环境下,用耳听,用眼看,用脑想,用口说,多管齐下,修改方法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领会、吸收,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启情——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习作讲评课的课堂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理性的、单一的、直奔主题的,缺少了语文味——缺少了情感的熏陶。因此,在习作讲评课中,语文教师深感困惑的是无法像阅读教学那样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带着情感走进课堂。其实,习作讲评课的课堂也可以情意盎然的,因为多数语文教师都是性情中人,善于“抒情”“煽情”。如果教师能

运用信息技术引入文字、音乐,把握本次习作讲评的重、难点,挖掘学生习作中所蕴含的深层思想情感,同样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我敬佩的一个人》习作讲评课的第二个环节主要通过让学生欣赏佳作、品读佳作、分析佳作,从而掌握“将内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进行细致描写。在总结方法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月亮代表我的心》中的一句歌词“轻轻的一个吻,已经打动我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感,撷取片段如下:

师:通过欣赏“林老师”的作文,请你总结一下我们该如何把作文写具体?

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提问。

师:是呀,“轻轻的一个问”,已经打动你的心。(反复呈现邓丽君歌曲的歌词:轻轻的一个吻,已经打动你的心。)

师:对这“轻轻的一个问”,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1:这“轻轻的一个问”,能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

生2:这“轻轻的一个问”,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仿佛就是写自己。

生3:这“轻轻的一个问”,融进了作者的感情,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生4:这“轻轻的一个问”,让我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师:这就是歌唱家“轻轻的一个吻”,也打动了“我”的心啊。

(音乐再次响起,歌词“轻轻的一个吻,已经打动我的心”响彻整间教室。)

就是这样,悠扬的音乐打开了同学们的心房,把枯燥、理性的总结化作一句经典的歌词,深深地植入孩子们的心中。不用强加,他们已学会在习作时注意问“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才能打动读者的“心”。不用多说,他们已体验到“轻轻的一个问”,能让他们表真情,说真话。

四、启疑——指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为此,在习作讲评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边学边想,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谢老师在“妙手回春”这一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尽职的爸爸》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修改:“一个夏天的早上,天空晴朗,爸爸骑自行车送我上学,走到半路,天色暗下来,还下起了小雨,后来雨越来越大,爸爸连忙把雨衣递给我,到了学校,爸爸的衣服全湿了。那一刻,我真佩服爸爸。”他让学生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去“轻轻一问”。因为学生已习得了方法,所以他们“轻轻的一个问”,都精彩纷呈。有的抓住“爸爸把雨衣递给我,会说些什么?”去问出语言——“他说:‘儿子,快穿上,不要着凉了!'有的抓住“那一刻,我会怎样想?”去问出心理活动——“那一刻,我心潮澎湃:爸爸,平常你对我非常严格,每次我做错一点小事,你就会严厉地批评我,我总责怪你不关心我,可今天你为了我,一点都不顾自己,难道这不是爱吗?”有的抓住“那一刻,我有什么表现,我的神情怎样?”去问出神态——“那一刻,我的眼泪快要流下来了,显得非常激动,想对爸爸说些什么,可喉咙好像堵住什么东西,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愣在那里。”

就这样,“轻轻的一个问”“逼”着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人及我,将思维的空间无限扩大,智慧的火花被瞬间点燃。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追问”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回答可以多角度,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真正做到了学生是习作评价的主人。

五、启创——指引学生实现改变创新

QQ 是国内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QQ 空间中的140 字“说说”板块,是一个传播交流信息以及进行情感沟通的平台。用QQ“说说”写作文,能改变传统的写作方式,让学生改变对作文的看法。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放飞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评讲课中,谢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把上课的收获以日记的形式直接发布在QQ 空间的140 字说说板块当中。当谢老师布置这个作业后,同学们都乐了,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做这样的作业。可以用电脑写作业,日记只要140 字就行了,对于他们而言,真是一大快事。当天晚上,“小丸子”发布第一条“说说”:“今天的习作讲评课是我上过的最快乐的一节课,课中竟然有表演,我就是‘演员'之一,虽然之前没有任何的准备,但我居然能把唐小文作文中的‘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演得'活灵活现。这么一演,我就轻松记住了以后如何把作文写具体了,真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后同学们纷纷开始“说说”。林丽文写到:“当老师宣布我的作文‘直接入围'时,我真的想哭了,因为我太激动了。谢老师还说在我的精心‘喂养'下,我的‘小孩'慢慢长大了。他还说我就是这么轻轻地一‘问',就把所有评委给迷住了。老师说得真生动、有趣,以后写作文我要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去‘问',就能‘问'出好作文了。”白小静也不甘落后,她写到:“通过今天的作文课,我发现自己有点喜欢写作了,以前一提到作文就怕,一怕就写不好,一写不好就越不想写,可今天我改变了对作文的看法,原来写作是可以那么快乐的。”得到不少同学的评论后,谢老师也来点评:“是的,用真实的情感,真诚的话语去‘问',大家的作文就会锦上添花。”

QQ 作为信息技术的“新产品”之一,应用到作文讲评课中,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了学生对习作的态度,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利用它。所以,要提高习作讲评课的实效,教师应在教学中好好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活水”,变灌输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提高课堂实效。

[1]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5-36.

[2]高英.启发性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9).

[3]刘飞舟.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4]胡琴.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J].科技广场,2008(11).

猜你喜欢

神态课件习作
神态描写有妙用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写给一群羊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谈谈神态描写
习作展示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Flash课件轻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