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生态课堂教学举措

2014-08-15邱映雪

教育信息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高中化学探究

邱映雪

(广东省汕尾市林伟华中学,广东汕尾 516600)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教育学者关注的焦点。然而,面对高考的压力,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的讲授和题海战术为主,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也无暇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甚至连学生开展实验的时间都被占据。这种缺乏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既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无法切实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更不敢言及师生的民主平等和课堂的和谐。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将课堂构建成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这需要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本文试图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生态课堂,探索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课堂。

一、生态课堂的本质及特征

“生态”一词源于生物学,它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人们常常用其形容“健康”、“和谐”的事物。而“生态课堂”一词的提出,就是以生态学的视角审视课堂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教学课堂。生态课堂是“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这个定义为广大课堂生态研究者们所普遍接受。[1]其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运用课堂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是让个体(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终生学习的能力。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唤醒和激励生命。[2]生态课堂的本质与新课程改革的“关注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是不谋而合的。生态课堂中“生态”的含义主要是指课堂生态学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原理和生态平衡原理的基本生态学思想。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协变性、共生性和动态平衡性。整体性是指课堂生态是由“师生和教学环境交互作用形成整体”。首先表现为师生与课堂环境的相互影响。其次,课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协变性特征是指在生态课堂中,课堂各个要素间的协同变化。共生性是指师生之间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动态平衡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课堂各要素的结构和功能是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之中的。[4]

生态课堂不是将生态学的理论照搬到教育实践之中,而是将生态学的理论、理念、思想观念创造性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之中形成生态性的课堂教学。[3]

二、高中化学生态课堂具体教学举措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得到不断地加强。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设施设备是物质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真正能够利用设施设备及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实效,更多的是需要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加以应用。

1.创建生态教学环境,改变课堂功能

一般意义的课堂教学环境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其教学媒体单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缺乏主观能动性及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近似一台具有记忆功能的读书机器。只有力求营造一种和谐、动态、充满生命力及可持续性的教授知识和交流知识的互动生态教学环境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创建生态教学环境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基础。

探究实验是高中化学课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利用“仿真化学实验室”开展探究实验。学生学习中以批判的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设定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备时,学生在通过课本和主题学习网站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用品以及简易制备装置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和探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简易装置”、“它有什么好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等。接着,再通过“仿真化学实验室”按课本的步骤尝试进行第一轮的实验。实验后,软件会展示产率等相关数据,这时许多学生就会疑问“为什么产率这么低”。这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探究:“为什么产率不高”,“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产率”,“制备装置的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等问题。接着,引导学习小组通过讨论制定可行的探究实验方案,继续开展第二轮的探究实验。最后,将结果与第一轮的实验进行对比,将探究实验结果在班上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实验的乐趣,并从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感受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构建生态课堂教学环境,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突破常规思想的束缚、大胆质疑的话语权,以及参与、体验、分享、整合和应用知识的探究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师生彼此沟通、相互交往的生活场所,成为师生合作交流、心灵对话的舞台及和谐发展、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4]

2.搭建生态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在过去,师生关系是简单的接受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在这样的关系中往往失去质疑的自信,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这样,既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担心自己的知识有纰漏或者知识水平不及学生,同时,又让学生失去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养成了懒于挑战权威、探索新知的惰性。而搭建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宽容、鼓励和互助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充实,无疑是一种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生态师生关系。因此,搭建生态师生关系是构建生态课堂的重要基础。

例如在学习《乙烯》时,教师携带几根未熟香蕉和一个成熟苹果进入课堂,并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新鲜诱人的水果视频。这不仅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也拉近了师生关系。进而教师展示水果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些香蕉还未成熟,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快速成熟”,“如果把这些香蕉和一个成熟的苹果一起用塑料袋密封起来,能否加快香蕉成熟”,“为什么”……在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引导学习小组通过课本和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在组内讨论和总结,发表组内讨论的结果,最终引出乙烯这种物质。此时,教师将香蕉和苹果奖励给踊跃发言的小组课后继续探究,再汇报结果。在学生对乙烯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时候,进而通过探究石蜡油分解实验让学生总结其生成气体(乙烯)与烷烃在性质上的区别,教师再提出“乙烯的结构与乙烷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引导基础薄弱的学生思考和回答,鼓励他们通过组内讨论,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乙烯的碳碳双键对其性质有何影响”,“乙烯如何进行加成反应”,“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既有能促进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训练题组,又有能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拓展思维、扩宽知识面的综合训练题组和提高训练题组。由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中有所收获。

搭建生态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摒弃教师权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赏识每一个学生,主动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其次是宽容相待,尊重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学习基础,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教师要包容学生的不成熟、暂时的不完美,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受到尊重又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快乐自信地成长,进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轻松、宽容、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现代的教师,作为传业者,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作为引导者,引领学生精神发展、心理成熟;作为师长,教师应该是教育活动的民主组织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同时又是学生生活中的伙伴。[4]

3.设计生态学习方案,实现三维目标

原来教学设计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课本为中心,强调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不关注学生的基础和需要,也就是在三维目标中只注重知识技能,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5]而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了解学情并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能实现三维目标的生态学习方案(生态学案)。在生态学案的设计中,教师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操作,教师始终作为学生思维的领路人,将真正具有价值的思考过程交由学生自己完成,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生态学习方案是生态课堂的设计蓝图,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生态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设计生态学习方案是构建生态课堂的保障。

例如,在《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学案设计中,如果教师按照旧方法,先让学生查找并填写环境污染的分类、来源、防治方法等问题,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学案设计时,首先引导学生对图文并茂的“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的主题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并组织学习小组讨论“环境恶化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让学习小组通过课本与互联网搜索和总结环境污染的分类、来源、防治方法以及什么是绿色化学等问题,并在小组内展开深入讨论,最后引导学习小组讨论“怎样从我做起去创造一个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并让学习小组在课堂上总结发言。这种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引入学习主题,并对改善自身生活质量进行思考的学案设计,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知识和能力是生态课堂的基本目标,为学生全面成长打下认知的基础。而在追求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过程中,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就成为学会学习、体验探究、主动参与、掌握方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帮助生命个体塑造完善的人格。最终,三维目标又作为一个统一体,共同指向了促进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而从课堂生态系统的视角看,学生是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态子系统参与到课堂生态系统中,只有从其自身需求出发,关注、尊重并主动满足个体需求,使各个生态子系统得到健康有序地全面发展,课堂生态系统才能得到可持续性、和谐的发展。因此,构建学生不仅学会知识与技能,还能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个性和道德情操的人的课堂,才是和谐、民主、开放且高效的生态课堂。

三、结语

高中化学生态课堂是在生态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构建的新型课堂,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能促进师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民主、和谐、开放且高效的理想课堂。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实践中,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并取得较好的实效。然而,如何控制好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如何避免只重课堂形式而轻知识内容、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等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1]杜亚丽.关于生态与生态课堂的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 (1):15-17.

[2]生态课堂.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402686.htm

[3]赵诗乐,赵更乐.生态课堂:理念、特征与构建[J].文化万象,2012,396(8).

[4]紫箫寒月.“生态课堂”的解读[DB/OL].http://www.fyeedu.net/info/128644-11.htm

[5]《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高中化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