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

2014-08-15林斯芳黎倩茹李曼晶

教育信息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意境诗歌创作

林斯芳 黎倩茹 李曼晶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广东广州 510080)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儿童诗歌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儿童诗歌承载着开发儿童思维、陶冶儿童情操、启迪儿童语言、培养儿童语感的重要使命[1]。在没有网络支持的传统教学环境中,儿童诗歌教学致力于如何解决诵读诗歌、品读感悟、仿写应用这三大教学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2]儿童诗歌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比如篇幅短小、语言贴近生活,诗中有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新颖的构思,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也是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文学形式。儿童能从诗歌里获得精神和力量,获得内心的美。

自从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儿童诗歌教学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笔者通过学习理论、实践课例操作、反思感悟等形式,将儿童诗歌的课型定为创作课型。笔者先侧重低年段的实践,将信息技术与儿童诗歌教学紧密结合。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笔者把网络环境下的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模式定为三阶段及目标:丰富媒体情境中感悟儿童诗歌的意境美——模仿想象中感知儿童诗歌的语言美——协作交流中体验儿童诗歌的创作美。下面将对以上三阶段目标作具体阐述。

一、丰富的媒体情景帮助学生感悟儿童诗歌的意境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蕴涵着强烈的感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悟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准确领悟意境美的前提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讨论,品味领悟诗意。这是教学中较关键的一步。然而,传统纸质的文章只有冷冰冰的文字描述,对青少年学生来说,还不具备感染力与冲击力。多媒体技术则不同,它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文画音形相结合的世界,同时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参与,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形成语感,深深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枯燥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取和保持知识,感受艺术的美,他们得以将文字配以声、像与色,使之图文并茂,声形共呈。声像同时呈现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纸质阅读,是创设情景最好的手段。生动有趣的画面,加上配音,比传统的儿童诗歌教学增加了许多乐趣,大大延长了低年级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多媒体技术可以大胆整合资源,于是笔者把多首儿童诗歌同时在一个环节里边呈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诗歌的有效情景。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如新授《冬·腊梅》一诗:空中飘洒着雪花,白袍覆盖着山崖,小河关上玻璃门窗,大地展出银色图画。仍有腊梅独立雪中,圣洁、无瑕。

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了一幅屹立在冰天雪地中的腊梅形象,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通过图像和音乐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使学生大大加深了对诗歌的浓浓兴趣。

又如梁老师在执教《四季的风》时,通过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聆听,借助听觉触发学生对于风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思维迸发,用“风”说说四字词语,老师相机引入一首“风”的儿童诗歌,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风”的美!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与意境呈现,学生的思维空间就这样被打开了,想去感受诗歌美的欲望就此产生了。

二、通过网络环境,在模仿想象中感知儿童诗歌的语言美

模仿是学生获得诗歌语言美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也是通过模仿,即反复吟诵来形成语感和体悟语言的。虽然,儿童诗歌不像古诗词那样晦涩难懂,但是,单调的文字使得诗歌的语言美不易被学生所感受。通过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改变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文画音形结合,语境与意境结合,感知、理解与想象结合”的优良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使文本与学生的大脑想象形成匹配度,让学生从单纯的语言模仿上升到情感碰撞,与诗人的情感交融,产生共鸣,并有自己的独特想象与感悟,从而再造作品。并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原来的知识水平起步,异步进入学习状态,在认识材料的不同界面上,充分展开自主学习,体会作者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

再以《四季的风》一课为例,在学生读好“春风轻轻地吹”这个句子后,引读“吹绿了——,吹红了——,吹来了——,吹醒了——”。这是对传统教学方法——“诵读感悟”的保留。过后,老师展示了大量预先在多媒体上搜索的精美图片,当学生看到了图片后,佳句妙语随即拈来,不断补白。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随即被打开。语文因灵气而有生命,而学生也因信息技术使灵气得到张扬。思绪可以任意驰骋,灵气焕发了光彩。

三、学生在网络中协作交流,体验儿童诗歌的创作美

在传统教学时代,学生也可以写出自己创作的诗歌。但是,运用网络平台后,不管是创作的呈现方式、生成状态,或者是评价策略,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1.呈现方式的不同

如果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笔者们只会给出一个生硬的标题,就要学生进行“艰苦卓绝”的凭空想象。但现今,为了使学生拓展学思空间,可以尝试让学生从各自的学习起点出发,进行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教师在拓展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的便利,非常用心地给孩子们搭建创作诗歌的脚手架。网络在此时发挥出强大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形象地让学生多元感知,加强了认知能力,不受时空的限制。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诗歌作品,来打开孩子的思维。从开始的补白,到后来个性化创作,让孩子创编出不同的诗句,收获想象力的自由绽放。孩子的精彩创编,给课堂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如,笔者要学生尽情创作有关《四季》的诗歌,给出了四个表现四个季节明显特点的景物特征图片外,还配上了《秋日私语》钢琴曲渲染气氛,学生的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灵感迸发,顺利地完成了诗歌创作,充分体现了协同创作的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笔者特意创作了一首下水诗,叫《夏日阳光》。

树叶间隙的阳光,

带着夏的味道。

抚平了点点烦躁,

就连鸣叫的知了,

也仿佛融进这夏日的阳光。

不到10分钟,孩子们便完成了各个季节的诗歌创作,下文笔者将会挑选几首作品呈现给大家。这些都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2.生成状态的不同

手写当然也能实现诗歌的创作,但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的局限性,单纯的手写方式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从而降低了创作的欲望和成效。然而运用电脑打字则不同,他们不需要认完全部的字,只要使用电脑打写即可以选出要运用的文字,这些文字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产生了创作的无数可能性,实现了超前创作,打写出了高质量的作品。如:

(1)春天的魔术师

春风像一位魔术师,

它吹过草坪,

把草染绿了。

它掠过花园,

把花吹红了,

它还踏着轻轻的步伐来到森林,

用魔法棒把茂盛的树林变得更生机勃勃。

(2)美丽的夏日

夏日,

是那热闹的季节!

为什么呢?

因为夏日红似火的太阳挂在天上,

因为夏日的游泳池里总是有着小朋友的欢笑,

更是因为夏日的蝴蝶、蜜蜂都在快乐、勤劳地采蜜。

夏日,

一定是个热闹的季节!

(3)听听秋的话音

听听,

秋的话音,

谷子弯下了腰,

“哗哗”

诉说着沉甸甸的喜悦。

(4)冬

北风呼呼吹,

雪花纷纷飘。

树林披银装,

一片白茫茫。

这些作品中许多文字学生还不会书写,如果在传统写作环境中,就会导致许多作品夭折。

3.评价策略的改变

孩子的精彩创编,汇集成文字,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得以更好更快地抒发和表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一人批改全班的文本,历时较长,形式单一。网络平台,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关系,让师生地位置换。教师退居幕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作品中实现共享和合作交流。过去教师的“一家之言”,被如今学生的“博采众长”所取代。网络的便利在于可以及时和无限次的修改和分享。在这平台上,孩子既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灵感浮现,即作修改;又可以畅读他人的杰作,不足之处,便提建议。这时,教师可以随时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同学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的交互功能,进行合作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儿童诗歌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为初入学堂的儿童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范例,它承载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儿童诗歌教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感悟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验创作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从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变得兴趣盎然,不管是意境创设、语言品味还是创作交流方面,教与学都变得得心应手,收到了极高的教学成效。坚持使用网络环境,将给儿童诗歌的教学增添色彩。

[1]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猜你喜欢

意境诗歌创作
诗歌不除外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一墙之隔》创作谈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诗歌岛·八面来风
创作随笔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