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15重庆南开融侨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张 媛(重庆南开(融侨) 中学)

媒体人崔永元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谈任教感受时提到,现在新媒体发展迅速,那个“只有你知道,学生不知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人文社会学科来说,尤其如此.网络化时代之前,一般来说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比学生掌握的信息有明显的时间和数量上的优势.而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通过方便快捷的网络,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就特定的内容而言,教师的知识不一定比学生的多,学生知道的老师不一定知道,这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可以借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说明.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这一理论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并被运用于其他学科领域.

这一理论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特定课程内容及相关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占有及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一般来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就某一课程或专题内容而言,教师相对于学生具有信息优势.课堂教学中需要信息不对称,因为这种信息不对称状况成为课堂教学得以存在的前提.信息完全对称的课堂无疑是没有吸引力的.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信息完全不对称就是理想状态,因为信息完全不对称的课堂,虽然教师保持了对学生信息上的绝对优势,但由于信息的完全不对称,也会导致教、学双方缺少一个基本的共同知识平台,课堂教学容易变成“一言堂”和“满堂灌”.笔者认为,信息部分不对称才是理想状态.信息部分不对称又包括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学生的知识集完全包含于教师的知识集;另外一种情况是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些对方所不拥有的信息,同时又存在着信息的交叉.这两种情况,都为好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基本前提.因为,信息不对称确立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地位,部分信息重叠又构成了信息交流双方得以交流、互动的共同基础平台.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最终达到教师与学生间就特定课程知识的相关信息达到相对对称.之所以说是相对对称,是因为师生之间毕竟存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课堂教学之后也不太可能对某一课程内容的认识达到绝对相同的程度,只能达到大体相同的程度.

二、新时期思想品德课教学保持信息优势、提高课堂实效的途径

网络化环境中,信息部分不对称的第二种情况,即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些对方所不拥有的信息,同时又存在着信息的交叉,越来越成为思想品德课堂的常态.比如,七、八年级教材中涉及的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大部分观点都为学生略知一二,甚至在举例说明时,一些案例学生也可能听说过.笔者上课就时常遇到所举案例还没陈述完,就有学生呼应并给补充完的情况.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讨论时甚至会用到一些畅销书籍中的观点或事例.比如,在“男生女生”这一框中,笔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男生女生需要正常交往,有个学生用日本畅销书《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来说明.可见,教学环境日益趋向为信息对称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要保持信息优势,要搞好课堂教学,思想品德教师不但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提高业务素质.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尽管在网络时代,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环境是对称的,但是毕竟中学生要学习多门科目,而思想品德教师是在已完成大学学习的基础上着手研究一门学科的教学,因此只要肯花时间和功夫,掌握大量学生暂时还未能接触的知识,就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知识魅力.尤其是思想品德教材跟随时代变动比较大,而且教材涉及心理学、伦理学、法律和国情国策等多学科领域,光靠大学里学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更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例如八年级下册涉及许多民事法律问题,只有对我国的民法有比较详尽的了解,在授课时才会游刃有余,才会使课堂有深度.比如在八年级讲“财产属于谁”这一框时,补充“善意取得”这一概念,才能让课本的案例讨论更全面.如果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技巧,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做到精心设计和重组教学内容,补充一些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摒弃陈旧过时的内容.

其次,在努力保持知识上的优势时,更应通过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和创新思维来展现信息优势.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同时涌向教师和学生,并且他们都无法穷尽掌握所有的信息.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思想、观点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千变万化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能力三个维度.但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目标重视过多,而对其他目标则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应试技巧强,但是真正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弱.就思想品德这一学科而言,作为与社会实际联系最紧密的课堂之一,不能只着眼于用一些社会实例来论证教材理论,更应该就某一个社会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分析,且不局限于用教材知识.其实,这样的话题并不少,比如在八年级学到“难报三春晖”这一框时,笔者让学生谈谈对“常回家看看”这一法律新规的看法;在学到“礼仪展风采”时,针对某主持人下跪韩国偶像是否妥当这一网络热点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当然这需要教师首先能够找到合适的话题,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去分析,最后还要进行很好的点评和总结,并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从而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要通过“授人以渔”来展现教师的信息优势.

再次,了解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有效接收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相对对称.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根据实际情况因班、因人施教,课后还要注意收集课堂信息的反馈,便于调整以后的教学内容.特别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适中性.太难了,师生信息完全不对称,晦涩难懂;太简单了,师生信息完全对称,又无吸引力.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才有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同时,优化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那种“口授+板书”的授课方法,多采用富有启发性的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尤其是案例教学法,精选案例,组织讨论,适时点评.必要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消化吸收课堂信息的良好环境,也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