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捉预设契机 促进精彩生成——也谈作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2014-08-15阳作水江西省崇义县城关小学
阳作水(江西省崇义县城关小学)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力和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综合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感到“作文难”,无话可写、内容空洞、不具体、不会写、东拉西扯、生搬硬套、照搬别人习作、不能独立思考.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学生写作消极心理、丰富作文内容,逐步提高培养学生勤于作文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途径:
一、改变作文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写作条件
俗话说,“意在笔先、文无定法”.我们首先从内容入手,培养学生观察、听说、阅读能力,让学生主动去积累写作素材,并以范文为指导,掌握基本写作方法:
1.创设情境,教给观察方法,让学生大胆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获取感情表象的渠道,要想让学生抓住身边的镜头,积累一个个写作素材,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变封闭式作文教学为开放式作文训练.我利用作文课的机会,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去观察,并从中指导学生学会方法,做到眼中有物,物中有异,观察有序.学生情趣盎然,感受着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体验置身其间的无限乐趣,捕捉写作灵感.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常引导学生去观察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而且还经常组织一些游览,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做定期观察和偶得观察,并把一些有感情的事记下来,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事物特征,注意有序观察.利用图画、插图、投影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把图中未表现出的情节、对话、内心活动,加以合理的想象表达出来,并鼓励学生把荧屏作为一个特殊的观察窗口去认识事物、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2.从说入手,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看到,有些学生虽然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作文时却无计可施、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的锻炼却较少,没有实践.语言是思维的外观.因此我们要预设说的条件和环境,从说入手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能促进学生的准确性、敏捷性、逻辑性.我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朗读、讲故事等多种活动,创设条件,预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作文前为了让优等生示范引路,可让他们说选材、说思路、说立意,不断发展学生思维模式,启发带动所有同学,从而拓宽同学的作文思路,促进同学的作文能力.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我们经常让同学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如“教师和我”、“售货员与顾客”,在这些生活话题中,允许学生自由发挥,鼓励他们大胆发言,锻炼其语言运用.同时,师生共做“医官”,判断语言运用是否恰如其分,如何处理更科学,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参与意识很浓.
3.抓紧阅读理解,促进作文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此我引导学生除读好课文外,还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扩大阅读范围,扩大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中吸取知识,并学习作品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并建立班上的“图书角”、“交流台”,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敢说话、广交流、精积累,从而真正理解读书“如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的道理.
4.利用范文引路,使学生的作文实现由模仿到创造的步骤.
以仿写为先导,继而发展到改写,再发展到创作.课文中一篇篇文质精美的文章,应为首选范文,我经常把课文片断拿过来让学生仿写、扩充或缩写,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师“下水”作文法.我在教学中采用此法,受益匪浅.师生同步作文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感受,更易和学生心灵交融,并能随时指导学生的写作思路,大胆模仿范文,减少了写作中的盲目性和作文难度.教学《匆匆》后,“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具体描述了日子去来得匆匆,要求学生仿写一段话来体现自己感悟,说明自己对时间匆匆流逝的珍惜.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并教会学生在模仿中要有创新.只要文章层次、遣词造句有新意,我们都要予以肯定.
二、掌握作文教学要求的“度”
小学生对作文的抵触情绪与某些教师的作文要求拔高不无关系.新课标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叙文”,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预设时充分考虑到“度”,不同学生区别对待,牢牢把握“能写”,切实做到“简单”.首先在命题时要考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而且要有选择内容的余地,写他们有体会有感触的内容.作文命题简单,学生就信心十足地去写作.内容要求逐步达到“有中心、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感情真实”,而且作文时我也“注重实施”、“因材施教”,对作文水平低的同学“低起点,宽要求”;对水平高的同学从描写细腻、遣词造句等方面提高要求;要注意抓学生作文中的创造性思维,写出自己的个性.
三、把好作文修改关,促进作文新生成
都说“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因此我尤其注意把好学生的作文修改教学关.传统中的作文修改教学大都以老师为主体、进行修改讲评,空洞乏味,学生参与少,修改效果很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自我修改
既当作者又当评论员,自读习作,检查有何不足,是否符合作文要求,语句是否通顺,推敲词语是否恰当等.
2.同学互改
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互相修改,依照范文单独进行,也可由作文水平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分组进行.对学生习作进行互评、有助于学生互相借鉴,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教师批改
老师批改过程中,评语力求让学生看后有一种亲切感.当看到学生作文的精彩之处,我用醒目的波浪线标出,有时写一些简短评语,如“这段写得非常精彩”、“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等等.如果哪部分写得不令人满意,可以写“如果怎样写就会更好一些”等批语,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学生也乐于接受;也可不点明错处,给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如“这句话不当”、“用词不准”;因人而易、灵活点拨,拓宽学生思维,如“换个比喻方式”、“可再具体形象些”;对于条件不清,语无伦次的,可借助批语促进其有序表达.批改学生作文“宜精不宜细”,一般不要求重作,只要合乎要求就应给予鼓励,减轻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发挥其写作的积极性.
四、“渲染”佳作,“评”出动力
学生享受到了成功,才能有前进的动力,享受到成功是激发他们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1)佳作交流.每次作文我总要选择几篇佳作或有一定进步的学生的习作在班上自己朗读.对于教师来说这是轻而易举的事,作为学生来说,却读出了他们的积极性.(2)佳作展览.学习园、黑板报专设“佳作栏”,贴上学生的优秀作品,供大家欣赏.(3)佳作参赛、投稿.各级教育机构的征文活动和可供学生习作发表的报纸杂志很多,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欲望,我们学校也创办了专供学生发表习作的《笋芽儿》,因此我平时会自然留意学生的习作,看到立意新颖、语言生动优美的习作,便不厌其烦认真修改、打印,组织投稿,看到有比赛总积极参加.虽说不可能百发百中,但学生在老师帮他一次次地修改中,也获得了一次次地提高.经过大家的努力,我班有许多学生的习作在各级刊物发表.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变成铅字发表于报刊,尤为高兴,习作的积极性更浓,其他同学看到同学的习作能发表,信心也更足了,班中在习作上你追我赶的风气很浓.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作文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作文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作文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和发展的空间,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我们要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全过程,即积累、表达、修改甚至发表,从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方面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激发感情,用自己的笔去表现美、创造美.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最终达到使学生善于写作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