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南灌区改革发展思路浅析
2014-08-15苏江霖马连泽
苏江霖 马连泽
(1.淮安市淮安区水利局,江苏淮安 223800;2.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水利服务站,江苏淮安 223700)
自1998年国家启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以来,已列入国家大型灌区名录的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建设基本接近尾声,2015年第一轮节水改造规划基本完成,下阶段大型灌区如何建设发展,值得深思。笔者认为,分析总结淮安市渠南灌区发展改革的特点对大型灌区的发展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淮安市渠南灌区(简称“渠南灌区”)地处淮河下游,系国家大型灌区之一,地理位置:东径 119°08′56″~119°37′36″,北纬 33°01′55″~33°08′23″。灌区西依京杭大运河,北靠苏北灌溉总渠,东沿窑头河及射阳湖与阜宁、建湖两县接壤,南频白马湖下游引河与扬州市宝应县交界。
本灌区东西长约41km,南北宽约24km,总面积731km2,耕地面积4.43hm2,有效灌溉面积 3.78hm2。2000年列入国家大型灌区,并列入首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计划。自2001年3月至今,渠南灌区共实施了十期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总干渠衬砌2条、长度31.5 km,干渠衬砌2条、长度6.7km,支渠衬砌5条、长度26.2km,续建改造321处干、支渠级水工建筑物和泵站,完成投资2.85亿元。
渠南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工程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改善,特别是近几年与小型农田水利、农业开发等田间工程实现项目、资金整合,工程效益得充分发挥。灌溉保证率由原来的75%左右提高到85%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5和0.48,提高到设计水平年的0.60和0.55,分别提高9.1%和14.6%;实际有效灌溉面积由原来的3.78hm2扩大至4.01hm2,增加了4.35%;排涝标准由原来3~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改善灌溉面积3.1hm2;年均节水量2643万m3;年均增产粮食2884万kg。实现了节水、节能、节地、增产和农民减负的目标。
回顾渠南灌区的发展历程,笔者分析总结得出几点值得借鉴的特点,供同类灌区参考。
1 灌溉引水调度科学化
渠南灌区地处京杭大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大运河系江苏省江水北调的输水河道,亦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河道,大运河水系江都站一级提江水输送至淮安站,再由淮安站二级提水北送。苏北灌溉总渠是利用上游洪泽湖高水位灌溉总渠两岸大片农田,同时作为淮河的排水通道。渠南灌区主要引水渠首系头闸大渠首,位于灌区西北角,引水水源系淮安站上翻的二级江水(江水北调)和淮水。灌溉系统主要由头闸渠首下游调节池控制的南、北两大干渠及下级渠系组成。同时,在大运河东岸从北向南依次布置有直接引一级江水的小引江闸、大兴洞、平桥洞和二支洞3个引水渠首补给南总干渠水源;在苏北灌溉总渠南岸从西向东依次设涧河洞、市河洞、新市河洞、渔市洞、复兴洞引淮水入北干渠。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头闸渠首通过闸下调节池将水源优先引入高程较高的北干渠,再通过北干渠下级渠系引水源从灌区北部向南灌溉;其余水量引入南干渠,再通过南干渠下级渠系引水源从灌区西部向东南灌溉;在头闸渠首引水流量和水位不足的情况下,小引江闸伺机引大运河水补充渠南灌区水源,大兴洞、平桥洞和二支洞3个引水渠首伺机引大运河一级江水补充南干渠水源。如此,形成了一级江水、二级江水和淮水三水源引水灌溉形式,科学调度水源,实现高水高用,扩大了自流灌溉范围。
此外,渠南灌区灌排渠系基本采用两河三堆的布置形式,在排涝沟末端布置节水闸,拦蓄回归水,再通过布置在灌排渠系中堆上小型泵站提排涝沟中的水,回归水灌溉,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2 工程建设生态化
渠南灌区在节水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注重节水效果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需求平衡,注重生态建设。如:在渠道衬砌工程方面,对干渠及渠底宽度大于1.5m的渠道采取护坡不护底思路,对边坡采取常水位以下混凝土衬砌,常水位以上生态砖衬砌、生态砖孔隙种植狗牙子草的方式,在衬砌边坡间距一定距离布置阶梯通道,满足动物迁移、逃生需求。同时,对堆堤采取植被等水土保持措施。此外,通过工程设施提高沟渠水体自我修复能力,净化水环境。如:在复兴东干渠上布置略高于渠底高程的穿渠排涝箱涵以形成跌水堰,不仅抬高上游水位,而且通过跌水实现水体与空气充分参混,提高水体含氧量,有利于水生物生长,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 建筑形象景观化
渠南灌区建设彻底摒弃过去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重视工程质量和功能、忽视景观形象的作法,重视工程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工程形象。灌区项目建设结合生态示范镇村建设,与时俱进,在建筑物外观结构设计上,拓展思路,突破常规,聘请城市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协助水利设计单位,优化地上建筑物结构外观形象设计,注重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形象与周边农村环境相协调,创建农村田头景观化建筑,如:渠首启闭机房仿古亭化、泵站管理房仿徽式建筑风格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城市公园景观建筑物建设标准要求施工,打造一处工程一处景。
4 灌溉用水科学化
渠南灌区不仅重视通过工程措施提高灌区节水能力,更注重通过管理措施实现节水目标。通过优化管理方式方法,科学调控水源,落实轮灌制度,不仅保证了水位流量,降低了灌溉能耗,而且提高了灌水效率。此外,在20世纪90年代末,渠南灌区成立节水灌溉技术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索水稻生长时期不同水分需求不同的规律,总结出适用于渠南灌区的水稻浅湿调控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探索和推广科学化的水稻灌溉节水技术,不仅实现了节水目标,提高了水分生产率,而且提高了水稻产量。
5 管理队伍组织化
渠南灌区实行灌区管理所和用水者管理协会分级管理体制。
渠南水利管理所为淮安区水利局直属准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渠南片乡镇工农业用水服务、防汛防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工作任务,负责水资源调度、规费收缴、水政监察等工作。核定渠南水利管理所编制68人,实际在编60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32人,工勤人员21人。
渠南灌区用水者管理协会主要负责骨干灌排渠系和建筑物的管理,为镇村级管理协会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协助其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组织管理,提高基层用水者协会管理水平。镇村级用水者管理协会负责斗渠及以下级小型配套建筑物管理,实现工程受益对象自主管理。
6 工程管理信息化
渠南灌区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尝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在 2001、2002、2003年连续三年的灌区改造项目中,逐步建立了渠南灌区自动化控制应用平台,安装了头闸渠首、大兴洞、岔溪洞、平桥闸、平桥洞、涧河洞、市河洞、新市河洞、渔市洞、复兴洞等10座渠首的远程无线闸门启闭控制设备,初步形成灌区通信调度用“有线+无线”的通讯方式,实现了水情统一调度、统一管理。2014年初,淮安区水利局在河海大学技术指导下,在渠南灌区东北片的复兴镇建立视频监控信息中心站,在复兴洞、复兴东干渠渠首、东干渠一支渠首、东干渠二支渠首安装了闸门启闭远程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并铺设专用光缆进行数据传输。目前,渠南灌区规划按照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标准对已有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逐步建立和完善通信网络,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干渠渠首和干渠沿线支渠首及骨干建筑物管理信息化、对其他主要建筑物远程视频监控;实现灌区办公信息化、升级完善管理中心及数据库的建设、完善灌区灌溉优化调度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等,以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实现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目的。
渠南灌区通过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业务管理能力、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供水成本、减少水事纠纷、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效果显著。
7 结语
大型灌区建设关乎农业发展、农村兴衰,灌区发展改革事关国计民生。渠南灌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独特的渠系布置方式,渠南灌区建设者的辛勤付出成就了其显著的发展改革特点,分析其发展历程,总结其成熟经验,对推动国家大型灌区改革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