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尊重”理念在发展现代水文中的价值分析和实现途径
2014-08-15张春松
张春松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 南京 210022)
水文工作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是水利基础产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和前期工作。江苏水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全省水利建设、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水文的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水文现代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水文人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社会尊重和肯定。江苏水文人回顾水文发展六十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赢得尊重”的行业价值理念,将“赢得尊重”作为江苏现代水文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1 关于尊重的理解
尊重是指尊敬、敬重、重视。每个人都希望赢得他人的尊重,而尊重他人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文明的社交方式。相互尊重,有助于建立彼此之间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助于顺利开展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其中,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马斯洛指出,有尊重需求的人认为自身能胜任工作,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誉和社会地位。一旦他们的尊重需求得到满足,不仅藉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有助于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
赢得尊重是指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一定成就并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从而博得肯定和敬重。
从赢得尊重的对象上来看,分为赢得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两个方面。赢得内部尊重是指自尊,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赢得外部尊重是指具有理想和稳定的社会地位,受到别人的信赖,自身的能力和成绩得到社会的认可。
从赢得尊重的主体上来看,分为个人赢得尊重和集体赢得尊重两类。个人赢得尊重是指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自信、能胜任,并得到他人、集体、社会的肯定。集体赢得尊重是指团队内部精诚团结,具备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并得到服务对象、主管部门、社会的高度评价。
集体要赢得尊重,团队中的个人是基础,管理模式是保障。集体中的个人充分发挥才能,在良好的管理机制下,通过成员间的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很好地履行职责,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当集体赢得社会的尊重时,个人不仅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也得到来自他人和团队的赞赏,赢得了个人的尊重。所以,集体赢得尊重是个人赢得来自他人、集体、社会尊重的途径和载体。
2 赢得尊重是水文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传统水文社会认知度不高
水文是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传统水文工作侧重于收集雨量、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是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学科特性和历史的原因,水文自成系统,各部门及系统内围绕业务工作产生的垂直交流较多,与其他单位或是社会的横向联系却十分缺乏,与人民群众生产实际联系不够紧密,行业相对封闭,专业比较冷门。
水文职工、特别是奋战在基层测站第一线的水文人,常年驻扎在水文站上,固守着河头江尾的断面,一个偏远的水文站往往只有一两个人驻守。传统水文职工栉风沐雨、夜以继日、尽心尽责地搜集水文资料,为防汛抗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这份技术工作需要人工每天定时测报水文数据,需要守得住寂寞的定力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所以,憨厚、内敛、甚至有些木讷的传统水文人常年辛勤工作,却默默无闻、不被人了解和理解。
2.2 当代水文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得到长足发展
近年来,江苏水文抓住国家加大对水利投入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机遇,科学规划和建设水文站网,通过信息化、现代化手段采集处理水文信息,担负起全省水文行业管理的责任。新时期的江苏水文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为保证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等服务,使传统水情服务得到发展,测量、监测业务范围得以拓宽,预报、分析服务得以继续延伸,使公众对水文的认识不断提高、了解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
前期工作得到加强。《江苏省水文事业规划》2011年获省政府批复;《江苏省水文站网规划》经省发改委和水利厅发布;《江苏水文现代化规划》获省水利厅批复;各市的水文事业发展规划都已编制完成。
监测能力较大提升。近几年,江苏水文实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水质水量自动监测、水环境监测中心达标建设等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监测能力大幅提高,水位雨量实现遥测。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及12个分中心已具备地表水109项、地下水39项水质指标的全覆盖监测能力。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省局具有水资源论证等7项资质,为社会提供了广泛的技术服务,开展了水功能区、水源地、调水引流、排污口、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等各类水资源质量监测、分析和评价工作,为饮用水安全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第一手资料,为防汛防旱、南水北调、引江济太、通榆河江水东引等提供水资源配置依据。
行业形象得到提升。江苏水文重视自身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树立社会形象。2013年,江苏省水文局和扬州等4个水文分局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江苏水文人为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了结对共建、义务献血、捐资助学、志愿服务周周行等活动,践行社会公德,陶冶职工情操,提高职工道德素质,使水文在社会中的参与度、重要性、满意度和社会认知度日渐提升。
2.3 现代化水文必将赢得社会尊重
江苏水文现代化规划明确,到2020年,江苏水文建成布局合理的现代水文站网体系、先进可靠的水文综合监测体系、便捷高效的公共水文服务体系、开放协同的水文科技创新体系、知行并重的水文人才保障体系、规范高效的水文科学管理体系等“六大体系”;重点实施水文中心(基地)、水文监测、水文数据中心、水文预测预报、水文公共服务系统、水文科技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水文文化等“八大工程”;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生产方式改革、服务方式改革、管理方式改革等“四项改革”,基本实现水文现代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江苏水文人牢记“勤学思、勇创行、争一流”主训,明确创建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四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在《江苏水文现代化规划》的引领下,树立“大水文”理念,推动水文从技术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从数据服务型向成果服务型转变,从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转变,从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转变,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水文现代化道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江苏水文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江苏水文人必将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尊重。
3 赢得尊重的途径
2011年,中央召开水利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明确水文是水利的基础,也是水利加快发展的必要支撑。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水文监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水文以及身处行业中的每一个水文人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如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如何在社会上赢得肯定和尊重,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3.1 集体途径
作为一个集体,江苏水文要着力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行业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体制,保障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江苏省水文条例》配套的规章和制度,建立一套有利于水文行业发展的法规和制度,完善有利于水文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水文标准化建设,保护水文测报环境,提升水文发展保障与社会管理能力,承担并完成好社会责任。
(2)服务社会。要进一步立足水利,服务社会。为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民生水利等水利中心工作做好服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涉水事物和社会公众的需求,积极拓展水文服务领域,生产更多水文产品,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增强水文社会服务功能,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完成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水文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
(3)能力提升。按照《江苏省水文事业规划》等规划要求,加快前期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利用现代化手段,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全面满足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对水文支撑作用的需求。
(4)队伍建设。要进一步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在全系统牢固树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赢得尊重”的水文行业核心价值理念,铸牢职工精神支柱;将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使核心价值理念融入职工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成长的平台,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造就一支适应水文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尊重职工,体察和理解他们的困难,关注职工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尊重是一种最人性化、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来自集体的尊重,会使个体感到亲切和温暖,激发个体潜能,调动职工积极性。
3.2 个体途径
从个体角度来讲,水文人要从以下四方面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在为集体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赢得尊重。
(1)坚定的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江苏水文现代化进程中,每一个水文人都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集体荣誉感,热爱和关心集体,自觉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统一,在现有防洪除涝工程的基础上,巩固、完善、提高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充分发挥防洪工程设施的综合功能和整体效益,逐步建设起与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体系。
(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既注重制订治本之策,着力构筑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又要完善防汛管理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着力提高防洪风险管理能力。
(4)与相关规划衔接协调。城市防洪规划要服从所在流域、区域规划的总体安排,要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做好衔接,与交通、航运、生态环保等行业规划做好协调,同时要根据镇江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远近衔接,体现特色。
(5)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妥善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和实施步骤,优化配置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3.2 规划目标
从促进镇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河流健康的目的出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有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和镇江城市总体规划的安排,构建与镇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为今后一段时期城市防洪建设及城市水系保护治理提供规划依据和技术支撑。
4 主要任务
在全面分析评估镇江城市防洪、治涝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镇江城市防洪除涝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流域、区域、城市相协调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全面提高城市洪水调控和安全保障能力。
(1)评估城市防洪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镇江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进行调研,摸清现状,全面评价现有城市防洪规划的实施情况及现有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的需要,分析当前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
(2)划分防洪范围,确定防洪标准。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流域、区域防洪规划,结合城市近期、远期发展目标,科学划定城市防洪保护范围和城市排涝分区,并根据防护对象的重要性以及对防洪安全的要求,合理确定防洪排涝标准。
(3)确定防洪排涝规划方案。根据防洪保护范围和标准,建立水文水动力模型,进行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按照相对独立成体系的原则进行防洪排涝规划布局;针对存在问题及发展需要,确定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制定防洪排涝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4)完善防洪管理规划体系。研究提出城市防洪管理机制和管理能力建设规划方案,落实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完善防洪管理设施、水利设施调度运用控制办法等内容。
5 相关建议
(1)城市防洪规划作为流域、区域防洪规划的局部深化及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修编必须结合城市发展规模、经济水平及城市总体布局,对多种防洪治涝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及多方论证,最终制定科学、可行的最优方案。
(2)规划修编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广泛吸收已有规划和研究成果,更要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研究解决新问题。修编后的规划应是指导思想鲜明、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内容全面、措施到位,对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管理和城市水利的发展起到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作用。
(3)规划修编本身就是一个治水思想逐步统一、关系逐渐理顺、问题逐一解决的过程,要深入调研,加大基础资料搜集,加强市、涉区水利部门联动协作,广泛征询其他涉水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公众参与,使规划更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保证规划的社会认同度。
6 结语
城市防洪规划修编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综合性工作,只有从现场调研踏勘、基础资料搜集到规划防洪范围标准确定、防洪治涝规划方案论证选取、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等,每一项工作都高度重视、深入开展,才能着力规划打造出符合镇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方向、展现镇江山水花园城市特色的城市防洪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