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工程桩基检测中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应用
2014-08-15江西省吉安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江西吉安343000
■邹 征,何 珍,王 丹 ■江西省吉安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江西 吉安 343000
桩基由桩和承台组成,是建筑的基础支撑,承载着上部荷载。若桩基不稳或松动,极易引起上部结构倾斜,甚至沉降坍塌。所以桩基施工完成后,需依据规定标准对其质量进行检测。但桩基在建筑工程中属于隐蔽结构,无法直接检测,这就要求采用其他检测技术。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有低应变反射波法、钻芯检测法、声波透射法等,综合工期、成本、精确度和安全性等因素加以考虑,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速度快、工艺简单,可实现无破损检测且成本划算,综合性能较好,在现代建筑桩基检测中有着广泛应用。
1 低应变反射波法及其检测流程
1.1 原理
该方法是在应力波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用于判断桩身的完整性,可快速查出桩长是否符合要求、桩体是否存在质量缺陷、混凝土强度等级如何。在检测时,通常借助力锤或力棒在桩顶敲击施加压力,产生的应力波便沿着桩体向下传播,直至桩端产生反射。应力波在传播时,若中途遇到缩径、离析等缺陷时,同样也会产生反射。桩顶的传感器则负责接收这些反射波信号,经专业仪器放大后加以分析处理,将信号描绘成曲线图的形式供技术人员观察判断。曲线特征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桩体状况,根据平均波速可估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1.2 流程
在准备阶段,主要是选择并调整仪器、收集相关资料等工作,必须确保全部工作都到位,否则将给测试结果带来不利影响。开始检测时,需再次检测全部用到的仪器设备,合理设定各项参数;对桩基进行清理,确保桩顶平整清洁;正确安装传感器后,根据要求选择能量激振;采集反射信号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果。
2 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应用要点
2.1 桩头的清理工作
桩头是施加荷载及接收发射波信号的关键,必须做好清理工作。很多灌注桩在成桩时都会在桩头留有浮浆,对信号的准确性影响较大,甚至会出现反向脉冲。所以测试人员决不能偷懒,置浮浆于不顾,而应及时清理,将浮浆凿除。传感器要安放在桩头,为方便安装,同时也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锤击平面,有必要对桩头进行打磨,确保桩头平整光洁,没有裂纹、破碎等现象。
2.2 正确安装传感器
传感器是测试中的重要部件,其自身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后面信号转换的准确性。一般而言,质量轻且离桩头近的传感器的传递性较好,接收的反射信号也较为真实。所以在安装时常选择牙膏作为耦合剂,也可在桩面上使用一些粘结剂,使传感器更加牢固。为保证采集的信号更加准确,能够更真实地绘制波形曲线,应采用高度灵敏的加速度传感器。其安装位置也颇为重要,实心桩应安装在距桩心2/3半径的位置,空心桩则应安装在桩壁厚度的1/2处,并保证传感器和锤击点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且尽量和桩体的中心线成90度夹角。
2.3 合理的激振操作
锤击产生的能量应能够传播到底部,且保证反射的信号不会太弱,不然都会影响到测试结果。对于大桩,多选择重量大的铁球,能量大、脉冲宽,可检测桩体深部缺陷。若异常处位于浅层,可利用小锤判断。桩长较大时,高频波不易采集反射信号,所以常换做低频率脉冲波,然后用高频波检测上部缺陷。
2.4 信号采集及处理
选择合理的仪器并设置好各项参数,如果多次测量的结果偏差较大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解决,尽量清除所有的不良影响因素。为防止过多的随机干扰,可增强信号并增加激振和接受信号的次数。好的波形较为光滑,能够精确地反映桩体实际情况,没有振捣波形,且最终会回归基线。检测结束对数据分析处理时,若发现反射信号不明显,可根据原始波形放大波形指数,增强其清晰度。滤波经常被用作测试人员判断的依据,如低通滤波,但要考虑其上限。
3 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建筑工程桩基检测中的实际应用
3.1 实例分析
某综合楼占地26400m2,桩基础采用预制管桩,设计强度为C80,桩径为450mm,设计长度10.5m。因是高层建筑,承重较大,桩基础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因此需对其强度进行检测。在准备阶段,选择普通的尼龙锤头作为激振工具,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接收反射信号,耦合剂则使用黄油。以A、B、C、D三桩为检测对象,并对相应的曲线图进行分析。从现场地质勘查报告来看,土质自上而下主要是杂填土层、粉质粘土层、粉砂层和泥质粉砂层。
3.2 实施检测
A桩长10.5m,锤击产生的应力传到桩底后,返回的发射信号较强,桩身阻抗比持力层的阻抗要大,所以桩底的反射相位和跳峰相位处于同一个相位。桩底端的反射时间为4.05秒,波速约为4250m/s,需对指数放大一倍。桩头下4.8m处的桩体与相位反射信号相反,没有传播到桩底就有明显的同相反反射信号,可判断此处出现异常或存在缺陷,为Ⅳ类桩,即不合格章。经开挖验证在4.4米处存在断裂。
B桩长为11m,从实际测试的信号中清晰地看到,有桩底反射比较弱,桩混凝土的桩身阻抗大于桩端持力层的阻抗,因此桩底的反射相位与起跳峰相位一致在同相位,反射时间4.15ms,波速为4094m/s,靠近桩头位置0.7m处出现多次强烈同相反射信号,未到达桩底出现明显的同相反射信号,判定为此处出现缺陷,为Ⅳ类桩。开挖验证在0.7m处存在断裂。
D桩长度为10.5m,从实际测试的信号中清晰地看到桩底反射明显,桩混凝土的桩身阻抗大于桩端持力层的阻抗,因此桩底的反射相位与起跳峰相位一致在同相位,桩底反射时间为4.21ms,波速为4088m/s,指数放大倍数为1,为I类桩。
3.3 检测结果分析
从上面的测试结果可知,A桩与B桩都属于Ⅳ类桩,需采用静载荷试验等方法做进一步验证,观察其承载力是否符合要求。否则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使用;C桩为为I类桩,桩底反射较为明显,桩身弹性波速与混凝土强度对应性较好,施工桩长和地质资料也比较吻合。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设计的测试方案可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结构日益复杂,作为其基础支撑,桩基的重要熊不言而喻。为确保桩基稳定可靠,需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其性能加以测试。低应变反射波法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进一步完善。
[1]林道俊,刘济鹏,韩彦芳.初探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基检测中的实践[J].岩土工程技术,2013,22(6):109-110.
[2]游海南.桩基检测中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实践应用[J].江西建材,2014,24(8):114-116.
[3]曹兰杰.如何在桩基检测中运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2,20(3):165-167.
[4]张冬美.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23(6):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