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2014-08-15江维华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6
■江维华,魏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6
森林公园是在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林基础上建设而成的公园。指森林景观特别优美,人文景物比较集中,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它可以实现林木经营和管理、科教宣传、病人修养、休闲娱乐等功能。同时,在保护原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利用森林资源的复合功能为人们提供形式多样的生态旅游服务,可进行教科文卫等科教活动的生态区域。
1 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1.1 重点原则
重点原则就是要求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发挥该项环境资源的最大特色,找准森林公园的优势之处进行重点挖掘和突出,其中一个具体的原则应该是尊重该地的自然野趣,通过人工合理引导使其发挥出最大能量,而非人为的、主观的破坏原始风光,致使宝贵的自然资源丧失。人工的打磨和引导会使森林景观资源来于自然美而胜于自然美。
1.2 多元化原则
多元原则就是要求从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展示森林资源的价值。除单纯的景观资源外还有结合市场突出其旅游功能。景观的建设与旅游业的开发双管齐下,按景区所应配备的功能方面着手,搞好配套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一套旅游全方位服务,为达到这一目标,应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工作,利用数据分析,同时掌握游客的心理需求,同时分析出一个森林公园的客源的范围,明晰哪些因素影响客源的时间、空间分布。根据森林公园的生态承受能力合理接收客源,在可能情况下开拓客源,力求做到一年四季客源较为平衡。
1.3 可行性原则
可行原则主要强调尊重环境的承载力,不强制开发,不破坏性开发。应该符合政策的相关指标,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适当的运用当下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水平,从长远出发,有规划、有步骤的进行建设和开发,不顾实际开放能力、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1.4 协调原则
协调原则包含多层含义。森林公园建设的内容互相补充、互相烘托,没有破坏意境和生态的旅游设施,如随意建设缆车等。同时景区建设的各类项目本身应相互协调,互相平衡。景区人为构建的设施应尊重原有的自然生态,不能为开发而开发,破坏原有意境,应独具匠心,在合理的地方巧妙的添加人工建筑物,成为森林景观中画龙点睛之笔,同时尊重当地的人文气息,比如地铁站台建设时,每个站台的风格不是我们意识中的现代、都市的风格,而是根据站台地名的风格确定。
2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1 整体问题
从改革开放到现如今,我国的森林公园建设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果,在发展森林公园的过程中还是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九寨沟、黄龙的成功开发等,但是森林公园规划应兼顾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目前还是有一些森林公园缺乏总体的规划,项目建设东拼西凑,缺乏长远考虑,不顾实际情况主观建设或者临时起意不做长远考虑。部分公园即使有总体规划,但在建设中经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临时改建,或者完全不顾总体规划;另外,目前的一些管理思路和体制比较僵化,不能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活力,这一切都制约着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
针对森林公园规划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家林业局探索了多种解决办法,以期能克服这些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将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我以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统一思想和认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搞好制度建设。用中央政策统领其发展,制度科学,落实严格,管理权清晰,分工有序,各司其职,职责不重叠、无空白,这样才可以保障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的有序进行。同时加强管理,引入活性机制,引入竞争,根据景区森林公园的资源情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管理现状进行考核,对不合格的公园进行相关的惩处措施。提高公园的服务水平。同时也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该项事务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
2.2 森林公园规划中的设计问题
景区建设中总体规划中的部分设计,应该符合整体规划核心要求和理念,不能违背一些基本原则。单项设计的各方面细节、技术指标都应该反应总体思路的要求,反之就会造成不和谐,败坏了整体的效果。当然所有项目中,住宿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其建设也应该得到足够关注。
游客从城市前往森林景区旅游,寻求的是自然的原始风味,应把握住他们的心理需求,发掘当地的人文景观,以类似风格的建筑为主,宿舍内部舒适、卫生即可,无需豪华装饰。避免城市建筑式的奢华,使游客在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自然的自由和舒适。
基础性工程是保障景区能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包括道路交通、供电、通讯和能源等,是森林公园中的主要硬件,基础工程的规划与建设的重要一点就是确定适度的超前性,标准太低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标准太高则造成了设施资源的浪费,所以应从长远出发,合理规划,既不能鼠目寸光、为节约经费和投入而造成设施不足,也不能盲目建设,造成浪费。从客流量分析入手,分析常规客流量和最大客流量,保证设施建设即能满足需求又不浪费。
旅游环境容量本质上是对可开发能力的评价,是否能承受游客,是否能接待游客,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这就事实上确定了该旅游资源能否被开发,容量分析确定能否被开发、接待能力和资源利用的最佳方法。
3 借鉴国外的设计理念
我国进行森林景区建设还处于初期,在各方面都在摸索中前进,毫无疑问在设计理念上还处于一种粗糙、原始的状态,很多森林公园就是一种原始的人工工程的堆砌,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更是不言而喻,所以我们还是多学习国外的经验,做到合理开发。
4 精细化规划森林公园设计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对环境资源的占有需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森林资源就愈发显得珍贵,所以需要精细化规划森林公园。让有限的可开发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用。在全国森林公园工作座谈会上,相关政府负责人指出今后森林旅游产业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坚持合理利用与发展;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发掘特色;三要明确森林公园建设的重大使命就是繁荣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四要坚持协同发展,加强市场管理,发展产业链,带动旅游业。这也为我们今后的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指明了发展方向。
5 总结
总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应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尊重规律,稳妥开发,做到有步骤、有规划、有考虑的开发,不急功近利、不盲目主观,多行业设计部门一起统一规划,互相借鉴。在开发和管理上,林业各部门之间,以及林业部门和地方都应协调合作,使森林旅游业得以不断向前进步,获得长足发展。
[1]熊志平.我国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2]李沁,张剑英.谈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及其完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