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8-15崔文
崔 文
(中共佳木斯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
“中国梦”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重现强汉盛唐时期的历史辉煌,中华民族要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当前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已经初见曙光,文化软实力的现代化却任重而道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要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有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身份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和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表述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体现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将实现之际的理论创新和文化自觉。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旨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角度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规范。“爱国”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中国人自古就有家国情怀,有国才有家,尤其是近代以来国家的兴衰和个体的命运唇齿相依,共患难,同荣辱,爱国是民族自我认同的心理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诚信是一种底线道德,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厦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石之上,内心真诚、态度诚恳、讲求信用、践行承诺是中华传统美德,是做人立国的根本。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保障。“友善”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情感,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基础。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出发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沟通不同阶层群众的心理,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它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价值规范,也不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因此也就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垄断性的专利品。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马克思主义同样提出了这些价值范畴,而且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真正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崭新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狭隘眼界,经济上的平等才是真实的平等,共同富裕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源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向人民群众旗帜鲜明地阐释社会主义价值规范的深刻内涵,自由不是个人的绝对自由,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社会主义“公正和法治”的价值追求是维护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贯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具体体现,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个人的幸福有机结合在一起,同中国梦交相辉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随着时代的前进、现实的需要,其内涵会不断丰富、日益完善。在调研中,调查对象对“民主”的认同感非常强,可见“民主”表述具有社会心理共识。但是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时,一定要阐释清楚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和资产阶级形式民主的区别,民主不仅仅是形式民主、程序民主、选举民主,还要更加重视民主的内容和实质,协商民主等更能体现民主实效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优越性,而资本主义民主也不是完美无疵,它存在无法逾越的制度性局限。社会主义民主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遵循这条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空间和潜力都是广阔的。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1.以宣传教育为支撑,形成全社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氛围
思想理论阵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去占领和巩固,其它的社会思潮就会趁虚而入,最终发展为和我们争夺群众,争夺人心,我们决不能只管老百姓的肚子,还要管好老百姓的脑子,无数的历史经验教训警示我们,单纯经济发展不能担保社会不发生动荡。宣传教育是我们传统优势,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促进内容的升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利用新旧各种媒体平台,正面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重点放在青年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身上。青少年是未来的社会栋梁,应努力研究和创新使他们能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夯实下一代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确保我们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2.以树立榜样为动力,用先进典型点亮社会正能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如何动员公众常态化、持久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不断树立先进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带动社会成员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和深度理解,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转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追求和行为规范。多选择百姓身边的平民楷模、挖掘凡人善举,不苛求先进人物的高大全,侧重弘扬他们在关键瞬间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迹,让这些模范人物真实可信、可敬可爱、具有时代感,典型人物就在我们身边,感染力和吸引力更震撼,大家容易接受,可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人物们如同点燃的一盏盏明灯,照亮一群群社会大众的心灵,这些光明联结在一起,就会汇成社会主义中国真善美的精神家园。
3.以履行职责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本职工作之中
忠诚于祖国、人民和党的事业,具体体现在出色完成各自的工作职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应融会贯通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劳动中。中国梦描绘了未来美好的蓝图,这是国家和个体共同的理想,我们应充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用努力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地工作来创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中国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和创新,这也是推动每个人履行自身工作职责的精神力量,勤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辉煌复兴的决定因素,忠诚、敬业、奉献是人性中最闪光的一面,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急需积极倡导的价值理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丰富多样,归根结底,人民群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主体,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引导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尚未结束,预计还会有一个时期讨论这个问题。有人从包容性角度出发,将中国古代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理念选取出来,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或者推崇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价值观念;还有学者立足社会主义特色,提出“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事实上,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表述,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表述也综合了上述观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相比肯定具有异质性,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该高扬社会主义独一无二的价值追求大旗。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心,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代表和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因此“人民至上”或者“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所体现。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基本原则,它和资本主义社会倡导的个人本位原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集体优先”也可以考虑放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内。共同富裕是保证每个人事实平等的落脚点,当然“共同富裕”绝不是“平均主义大锅饭”,它相对立于贫富悬殊而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另外,尊崇劳动是我们不应忽视的社会理念,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劳动者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赞扬,同样幸福和谐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内容,因此“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幸福和谐”等也应以恰当的表述进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
凝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区分核心价值和基本价值的差异。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绝不是他们自我标榜的“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是社会基本价值规范,就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道德规范同样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一样。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是私有财产制度神圣不可侵犯和个人本位,谁触动这个底线,资产阶级政府眼中的自由、民主和人权就不重要了。区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核心价值理念上的本质对立,凝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就达到逻辑清晰、增强说理性,易于广泛宣讲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著名的“横渠四句”,是针对当时佛教对儒家传统思想的冲击发出的呐喊。历史上,宋明理学的确把传统儒学发扬光大。今天,我们也面临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观念的巨大挑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是要掌握话语主动权,以此为基点,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焕发青春活力,开创美好中国的伟大基业。
[1]陈先达.论核心价值的社会制度本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5).
[2]彭忠信.新时期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意义、挑战与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6):23-27.
[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EB/OL].新华网,2013 - 08 - 20,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3 -08/20/c_125211184.htm
[4]蒋巧红.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特征[J].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6):28 -31.
[5]戴木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