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伴多发性结石超声诊断价值

2014-08-15顾海燕江苏省江都区滨江人民医院江苏江都225200

吉林医学 2014年33期
关键词:多发性黄疸先天性

顾海燕 (江苏省江都区滨江人民医院,江苏 江都 225200)

胆管囊状扩张症是一种胆道先天发育异常所致的胆道系统疾病,伴发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的局部扩张并且伴有胆汁的淤滞,这些都成为易形成胆管结石的条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3年经多项检查证实的5例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伴多发性结石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探讨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伴多发性结石超声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0~52岁,平均43.4岁。临床表现:腹痛3例,黄疸1例,无不适症状1例,于常规体检时发现。

1.2 仪器和方法:仪器采用阿洛卡SSD-3500和麦迪逊ACCUVIXV1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 MHz。患者空腹8 h,取平卧位,多切面扫查。常规查肝胆胰脾,观察肝内外胆管位置、内径、形态,观察有无结石及肿块等。将检查结果与CT结果进行对比。

1.3 诊断要点:在肝内胆管部位出现囊状扩张,呈球形、椭圆形、梭形,囊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后伴声影。

2 结果

超声诊断肝内胆管囊状扩张5例,表现为肝内胆管呈球形、椭圆形、梭形扩张,最宽处达2.9 cm,囊腔内透声佳,后方回声增强,扩张的胆管内见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后伴声影。本组5例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伴多发性结石中,1例肝硬化,2例肝肿大,1例双肾多发性结石,1例局部肝内胆管结石。

3 讨论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一般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可能与胆管先天性结构薄弱或交感神经缺如有关。病变可累及整个胆道系统,也可局限于局部胆管。依据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发生在肝外胆管者,为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状;发生在肝内胆管者,为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肝内外胆管同时合并囊状扩张者,为复合型。临床上,此病多见于儿童或年轻人,以肿块、腹痛、黄疸为主要症状,常为间歇性反复发作。胆管的局部扩张并且伴有胆汁的淤滞,这些都成为易形成胆石的条件。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绝大多数是以胆红素钙为主要成分的色素性结石。此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肝内胆管结石可弥漫存在于肝内胆管系统,也可发生在某肝叶或肝段的胆管内,且左叶明显多于右叶。患者症状一般不典型,在病程的间歇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黄疸、畏寒、发热等)。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复杂,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B超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和肝胆管的狭窄和扩张情况。肝内胆管结石常并发胆管梗阻,容易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

3.1 超声诊断价值及缺陷:超声诊断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及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显示肝内胆管的扩张程度、范围、肝内胆管结石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癌变,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ERCP为创伤性检查,CT检查费用高,都不能作为普查方法。超声为二维图像,易受操作者的操作方法和消化道气体的影响,少数病例不能很好地显示肝内外胆管及胰管。

3.2 鉴别诊断:①多囊肝:肝脏呈不规则明显肿大,肝内布满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囊肿间隔较薄,囊肿之间互不相通。②肝囊肿:肝形态正常,肝内见多个或单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囊肿囊壁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囊肿后方回声增强。③肝内钙化灶:表现为点状或斑块状的强回声,一般为单发,位于肝内各处,无肝内胆管扩张。④肝内胆管积气:管腔内见强光团,光带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呈局限性或串珠样排列,出现闪烁样回声,伴慧星尾征,提体位改变见游走回声[1]。

[1] 樊友彬,曾凡林.B超诊断肝内巨大胆管结石伴胆管囊状扩张1例[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4):310

猜你喜欢

多发性黄疸先天性
鲁晓岚:黄疸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