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射治疗真空垫固定摆位的影响因素可行性分析
2014-08-15徐金济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放疗科江苏南通226001
成 俊,周 春,杨 宁,徐金济(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放疗科,江苏 南通 226001)
现阶段,针对乳腺癌放射治疗计划而言,其设计方法相对较多,包括调强技术、三维适形计划等。目前,在放射治疗前,积极利用PET/CT融合技术,可勾画出左侧乳腺癌患者靶区的心脏亚结构,但考虑到不同乳腺癌固定方式易影响治疗精度,故固定方式选择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乳腺癌治疗固定方式主要包括乳腺托架、真空负压垫、热塑型体膜固定法等。选择3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乳腺癌放射治疗真空垫固定摆位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2~65岁,平均(48.5)岁;左侧16例,右侧18例;术后病理证实24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混合型癌。
1.2 方法
1.2.1 固定方法:抽取真空垫稍部分真空,稍变硬而能后塑型,在其上缘作凹陷部位,将患者头置入其中,取患者仰卧位,下颚向着健侧,上抬患侧上臂,暴露患者胸壁。在真空垫顺着患侧上肢方向作凹陷处理,将患者上肢置入其中。体位明确后抽取真空,固定体位。
1.2.2 定位与体位验证:患者固定体位后,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螺旋CT模拟机扫描(Light speed性),在相应层面上将GTV、CTV等勾出后经靶区计划糸统进行优化设计。经由东芝LX40模拟机下复位后将放射治疗三维坐标画出。画完标记线后促使机床下移,核实照射位置,在直线加速器上予以放射治疗。首次治疗时,依据模拟机定位对摆位进行标记,行EPID拍摄验证,记录左右、腹背、头脚方位摆位偏差值。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左右、腹背、头脚方位摆位偏差值。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9.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放射治疗,并进行了摆位验证。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摆位误差依次为(2.52±0.92)mm、(2.41±0.83)mm、(2.74±0.72)mm。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肿瘤,术后放疗属于常见治疗手段之一,在广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伴随着精确放疗的不断普及,为了确保放疗体位准确性与重复性,体位固定装置已成为了关键的环节。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真空垫固定进行CT定位后,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摆位误差依次为(2.52±0.92)mm、(2.41±0.83)mm、(2.74±0.72)mm。究其根源,乳房属于软组织,自身存在较大的活动度,采用真空垫进行摆位固定时,应用治疗室内激光线与腋前线水平线进行校对,再调升机床,与摆位标记线对准,有助于预防冠状面移位,摆位误差值相对较小。尤其是针对体型微胖乳腺癌者而言,采用真空垫固定摆位误差小,多因肥胖者软组织、脂肪容易在热塑料膜挤压刺激下变形[2-4]。众多研究认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予以调强放射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肿瘤进展,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患者生存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积极利用摆位技术,保证摆位精度,才能确保放疗精确,保证治疗效果。从整体上来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进行调强放疗,并采用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更能增强摆位重复性,降低摆位误差,尤其是体型较胖患者。
同时,采用真空垫进行定位,能按照治疗计划设计需求,对患者平躺角度进行灵活调整,特别是针对左侧乳腺癌患者而言,精准平躺角度可促使胸壁切线野肺切深度减少,从而降低左侧冠状动脉受量,有助于促使因后期放射而诱发的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下降,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另外,基于无大孔径CT状况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采用真空垫固定能保证较高精度,治疗左右侧对摆位精度不会产生较大影响,而考虑到年轻患者存在较大的呼吸幅度,故Z轴方向易产生一定的误差。
综上所述,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射治疗,择取合适摆位技术,增强摆位精度,能控制乳腺癌进展,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1] 张大权,梁茂红,王建文.乳腺托架联合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应用[J].实用肿瘤杂志,2011,26(5):533.
[2] 叶森林,陈华万,王志令.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2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比较[J].医疗卫生装备,2012,23(7):69.
[3] 吴雪英,冯剑兰.乳腺托架与真空垫体膜联合固定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7):1303.
[4] 徐 坚,邹云云,李瑞峰,等.改进激光标志对真空垫固定体位食管癌放疗摆位误差和摆位时间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6):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