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评估监测表在神经内科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2014-08-15曹俊杰
冯 军,曹俊杰,王 芳,张 蔚
血管评估监测表在神经内科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冯 军,曹俊杰,王 芳,张 蔚
目的探讨血管评估监测表在神经内科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352例分为观察组(n=176)、对照组(n=176),观察组输液过程中应用血管评估监测表进行评估、操作,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操作。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血管评估监测表用于神经内科静脉输液患者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输注,静脉内;血管评估监测表;穿刺成功率;病人满意度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必不可少的方法,是每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护理技术[1]。神经内科用药更新快,输液器具多元化,且多为老年患者,病种多样,血管弹性差。为神经内科输液患者提供良好的静脉通路,利于患者的抢救,且减轻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本研究采用自制的血管评估监测表对神经内科输液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输入药液、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等因素选择输液器具进行操作,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3年1—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352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并且患者意识清楚,能够表达意愿。排除并发严重心脑疾病以及影响血管疾病患者。患者输液均为常规用药,对症治疗。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单数组为观察组,双数组为对照组,各176例。观察组男91例,女85例;年龄41~74(58.00 ±6.20)岁;住院时间 8 ~19(13.35 ±0.52)d;对照组男89例,女87例;年龄42~75(58.50±5.60)岁;住院时间 8~18(13.12±0.32)d。两组均由工作2年以上的同一组护士进行护理。两组性别、年龄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均按常规静脉输液方式进行处理。观察组则采用血管评估监测表从入院开始进行输液过程中的心理、基本情况、水肿情况、血管评估情况、治疗用药、输液疗程及静脉炎的评估。
1.2.1 心理护理:研究发现,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静脉输液时反应紧张心理,并可提高输液治疗的成功率[3]。因此,在输液前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其心理情况进行评估,积极开展有关的健康教育,排除环境因素导致的不良影响。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情绪变化、生命体征、皮肤黏膜、肢体活动情况,重视患者主诉[4]。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和液体滴速,确保安全。同时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有效促进沟通,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使其尽量放松,主动配合治疗。
1.2.2 患者基本情况评估:主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号、诊断、入院日期、评估日期、评估者。责任护士在操作前通过和患者沟通进行评估判断再准确操作,甚至患者的经济情况也在考虑范围内。
1.2.3 水肿情况评估:评估穿刺部位有无水肿。神经内科的患者常因循环障碍导致肢体水肿。因此应尽量避免在患肢输液;如需在水肿侧肢体穿刺应尽量选择粗大的血管,穿刺前用手指对血管进行适当压迫,显现清晰后再穿刺。
1.2.4 血管情况评估:神经内科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血管脆性大,也容易滑动。所以,老年人在接受静脉输液时,对静脉穿刺的技术要求更高[5-6]。责任护士负责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具体可以分为:①弹性好、可触及。该种情况属于理想状态,按照常规方式处理。②可触及、不明显。该种情况则要仔细对血管进行鉴别,如肥胖患者进行穿刺时,找准具体位置后以30°角深进针,回血后将针头稍挑起送入血管内即可。③不易触及、不明显。该种情况应适当加大压迫血管力度和时间,辅助拍打皮肤表面后掌握深浅、看准方向再穿刺。④弹性差。该种情况要注意在穿刺时尽量不要退针,用力要均匀,有时针头穿至管壁处,血管变扁下陷而找不到,可用左手食指在皮肤上触摸血管方向及深浅度,不能对下针处的血管进行压迫,防止穿透血管。⑤曲张。该种情况要选择稍直的血管下针,不能在曲张位置下针,同时做好固定。⑥滚动。对容易滚动的血管进行穿刺时,扎止血带距离穿刺点要远一些,下针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卡住选择下针的血管,以减少血管活动度,在右手旁侧下针。⑦静脉结节。该种情况要选择避开结节处下针。
患者血管评估的结果为:血管条件好,血管条件一般,血管条件差。根据血管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具备外周小静脉穿刺条件,决定是否适于深静脉置管。护士根据最终结果选择最合适的穿刺方式[7]。
1.2.5 治疗用药评估:临床治疗用药一般分为:一般常规治疗、高渗药物治疗、抗菌药治疗、营养支持。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医嘱情况选择穿刺方式。如急性脑卒中患者因病情需要输注甘露醇,易出现外渗[8],应选择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穿刺,可减少甘露醇外渗,保护血管[9]。
1.2.6 输液疗程评估:患者的输液疗程主要分为单次用药、短期输液(<5 d)、长期输液(>5 d)、周期治疗(>14 d)。在笔者所在科室,使用钢针穿刺输液仅限于短期或单次给药治疗,长期或周期治疗可选择静脉留置针或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
1.2.7 静脉炎的评估:若输液引发静脉炎,主要表现为血管发生红、肿、热、痛等现象,严重者局部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血管、针头、输液速度、时间、药物、穿刺损伤等均是导致静脉炎的可能性因素[10]。如果患者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进行适当处理:对患处皮肤24 h内冷敷、24 h后热敷;或者局部用50%硫酸镁外敷患处皮肤,2/d,每次 20 min[11];抬高患肢并制动。
1.3 效果评价 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效果,包括两个统计调查表:①护士一次穿刺成功率统计表。主要由护士每天登记穿刺总人数,一次穿刺成功人数和非一次穿刺成功数,由护理组长及护士长监督纪录。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含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选项,输液疗程结束后由患者填写,统计满意率,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此外,由护理组长统计静脉炎发生例数。统一培训问卷发放调查员,分别于入组时和应用血管评估监测表后7 d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并说明目的及填写事项,患者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 352份,回收问卷 3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静脉炎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32%(166/1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128/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1,P<0.05);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71%(3/1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2%(12/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 <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4.89%(168/1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140/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7,P <0.05)。
3 讨论
静脉用药治疗效果良好、见效快、不良反应较小、方便处置。按照临床治疗用药的分类,主要包括一般常规治疗、高渗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等。目前输液治疗方式在各年龄段患者中均普遍应用[12]。神经内科以老年患者居多。老年人因为皮肤老化、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及韧性减弱,多数静脉条件差。在为老年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穿刺时应认真评估、平稳穿刺,切不能急于求成[13-14]。穿刺过程中应适当控制进针速度,做到慢、稳、准[14-15],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16-17]。
本研究针对神经内科静脉输液患者设计的血管评估监测表有如下特点:①内容简明扼要,便于操作;②采用书面形式,解决了内容统一的问题;③涉及内容全面,适用性强。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血管评估监测表的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穿刺前应用血管评估监测表科学评估,合理选择穿刺血管、进针点、输液器具,明显减少了静脉炎、液体外渗等情况的发生。由于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静脉炎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痛苦减轻,满意度自然提高。
综上所述,对于神经内科静脉输液患者,穿刺前通过应用血管评估监测表系统评估、选择穿刺血管进针点及穿刺方法,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主观疼痛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1] 朱文红.创新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162-163.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与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赵广珍.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儿童心理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65,2969.
[4] 白倩,张会敏.护患沟通艺术在门诊输液区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6):501-502.
[5] 刘群燕,蓝惠兰,王梅英.100例老年患者浅静脉穿刺的体会[J].重庆医学,2006,35(18):1726,封3.
[6] 贾柠,齐艳玲.老年输液中心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包头医学,2007,31(3):162.
[7] 修殿凤.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技巧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364-365.
[8] 唐良霞.甘露醇静脉应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30):6697-6698.
[9] 董花云,卫晓丽.输注甘露醇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溶液冲管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8,6(35):3246.
[10]秦红英,赵鲜丽,杨素玲.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2009,4(6):476.
[11]范丽梅,乔雨晨,杨娜,等.中药外敷治疗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21(2):172-173.
[12]朱淑珍,吕雪萍.静脉输液新技术应用综述[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5):240.
[13]侯惠如,闫雅凤,杨晶,等.老年患者动脉穿刺时血管评估与穿刺时间的探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4A):19-21.
[14]刘素琴.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常见合并症的预防及处置[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1):104-106.
[15]雷虹,张秀华,蔡小妹.两种手部静脉穿刺方法的临床研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2,11(2):120.
[16]张春丽.浅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76.
[17]杭秋菊,沈冠红.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2B):99-100.
Vascular Assessment M onitoring Table in App lication of Patientswith Venous Transfusion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FENG Jun,CAO Jun-jie,WANG Fang,ZHANGWei(Neurology Center of PLA,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Military Area Command,Beijing 1007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vascular assessmentmonitoring table in appl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venous transfusion in neurology department.MethodsA total of 352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from 2010 January to July,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176)and control group(n=176).The vascular assessment monitoring table was used during venous transfus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for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whil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success rate ofone time puncture,incidence rate of phlebitis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were compared.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one time puncture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whil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hlebiti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Vascular assessmentmonitoring table in application of patientswith venous transfusion in neurology departmentmay improv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improv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Infusion,intravenous;Vascular assessmentmonitoring table;Success rate of puncture;Patientsatisfaction
R472.9
A
2095-140X(2014)05-0102-03
10.3969/j.issn.2095-140X.2014.05.028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3230)
100700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神经内科中心
2013-12-16 修回时间:201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