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水污染两次治理的比较研究
2014-08-15王友列
王友列
(安徽大学 历史系,合肥安徽230039)
泰晤士河发源于英格兰西部的科茨沃尔德山(Cotswold Hills),流经伦敦市区,最终投入到北海的怀抱。作为英国最重要的一条河流,泰晤士河为两岸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因而被英国人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
工业革命以前,泰晤士河还是一条干净的河流。泰晤士河河水清澈,以盛产鲑鱼而著称,既是水禽的自然栖息场所,也是人们泛舟河上休闲娱乐的快乐胜地。
一
19世纪是英国人最自豪的“黄金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由农业乡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以伦敦为例,据统计1801年伦敦人口为111.7万,1851年人口为268.5万到1881年人口增加到477万。[1](P70)在伦敦人口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了严重危害,其主要表现为泰晤士河的水污染急剧恶化。
工业革命使英国城市成为欧洲最糟的居住地区。[1](P112)城市经常有人满为患,房子拥挤不堪,没有自来水,没有排水沟……门口总有粪堆……恶臭和肮脏被看作一种自然规律,人人习以为常。[2](P279)约翰·西蒙爵士,一位公共卫生的倡导者,在1854年的《关于伦敦城的卫生条件的报告》中指出:“三五个家庭挤在一间12平方尺或更小的房子里……像牲口那样杂乱亲近,这并非不异常的事情”。[3](P296)由于缺乏任何系统的和强制性的安排,房子在建造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排水设施,甚至于有些连排水沟都没有,而这些房子往往连片成群,大家共用厕所和粪堆,加之公众缺乏公共卫生意识,把一些诸如残羹剩渣等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尸体也扔在这里。由于缺乏足够的自来水,这些污秽没有办法得到清洗。一到下雨天这些污垢就被雨水冲洗掉,因此雨水成了唯一的冲洗剂。这些被雨水冲洗掉的污垢最终流入泰晤士河。1871年皇家卫生问题调查委员会也报告说,各地在开凿下水道时考虑不周,将大量废水注入河道,会对下游地区造成不良影响。但这些问题长期未得到人们理解。[1](P115)当时的伦敦并没有专业的卫生检察员,地方议会也没有颁布卫生条例,大家无规可依,任由居民随意处置这些垃圾。
1866年,皇家河流污染调查委员会的第一份报告描述了泰晤士河污染的景象。泰晤士河从克里科雷德(Cricklade)到伦敦排水系统端点这一段河道,因沿途城镇、村庄与住户排放的污水不断注入其间,使得河水总是污浊不堪。有不少的造纸厂、制革厂等工厂企业的废水也流入泰晤士河。不仅流入泰晤士河的地表水未经任何处理,而且各种动物的尸体顺流而下,直至腐烂而成垃圾。这一区域的所有污染物,不管是固体的还是液体的,全都进入了泰晤士河,泰晤士河也就无可阻挡地成了藏污纳垢之所;同样是这一河水,在受到如此严重的污染之后,却又被抽取,用沙过滤后,输入伦敦供家庭使用。[4](P155)
由于泰晤士河既是伦敦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又是伦敦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接纳体,这就使伦敦人和泰晤士河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并最终导致霍乱的爆发和流行。
霍乱最早发生在印度,随后向世界传播。英国于1831年10月27日发生首例霍乱病例。伦敦先后于1831—1832年、1848—1849年、1853—1854年和 1866—1867年爆发 4次霍乱,共夺去大约 4万人的生命。[5](P124)霍乱首先是在人口大量聚居的贫民窟爆发和流行的,随后开始向富人聚居区蔓延。富人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要求政府调查此事。当时的人们并没有“细菌”的概念,医生普遍认为霍乱是瘴气所致。政府派遣查德威克前去调查,经过一番调查,查德威克于1842年完成了《劳动居民的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书中,他认为霍乱的流行与水体污染有直接关联,并提出了修建下水管道、改善供水和清洁街道的建议。[2](P316)但是当时的社会崇尚“自由放任”,民众普遍反对政府对生产生活的干预,政府也把这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当作“经济问题”不予考虑。“尽管房子,街道,大杂院,小巷和河流由于污染而流行传染病,市政官员却通常满足于最原始的权宜措施……对普遍存在的污秽熟视无睹。”[2](P311)
正是由于公众对自身健康问题的极大关注才迫使英国政府将泰晤士河污染的防治提上议事日程。首先是议会通过立法手段来处理水污染问题。1855年,议会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Nuisance Removed Act),试图向河道排放污水的工矿企业处以罚款,但是很多企业拒不缴纳罚款,收效甚微。其后,议会又责成皇家委员会负责调查河流污染状况,皇家委员会在提交的报告中建议:应当禁止直接向泰晤士河中倾泻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的做法。[6]在1876年议会通过了《河流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任何个人和企业都不得向河道排放垃圾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否则将视为违法。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防治河流污染的国家立法,直到1951年仍然是防治河流污染的基本法。
除了议会通过立法手段来处理水污染问题外,政府还加强排污管道建设。1856年成立了都市工务局(Metropolitan Board of Works),并且任命约瑟夫·巴扎尔基特(Joseph Bazalgette)担任总工程师。当时的伦敦市区共有150公里的下水道和330公里的污水沟,针对这种情况,巴扎尔基特在总结前人设计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修建覆盖全市的隔离排污下水管道网的设想。根据工程师巴扎尔基特的规划,在泰晤士河南北两岸建造两套庞大的隔离排污下水管道主干网,以汇总两岸的污水。北岸的水库于1864年完工,南岸水库于1865年完工。水库中的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在落潮时刻开闸泄水,同落潮的河水一起流入大海。[5](P79-84)隔离排污下水管道网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都市河段的污染状况,但是却给排污口及其以下河段带来诸多问题。1878年,“爱丽丝公主号”游艇在贝肯顿下水道出口处沉没,船上800名乘员中,有650人溺毙。[5](P103)当时的报纸纷纷指控许多人并非溺死,而是因为污水中毒而丧命。这一事件让全国都开始关注排污口附近的河流污染问题。
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根据皇家委员会有关“在现存的排污口应当增建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沉析处理,分离固体垃圾”的建议,[5](P105)1885年都市工务局决定在在排污口兴建污水沉析设备,用石灰石和原硫酸铁对污水进行化学处理,并将沉析出来的固体垃圾用驳船(sludge vessels)倾卸到北海。[5](P107)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泰晤士河的水质得到了改善。
二
然而,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人在泰晤士河水污染的治理上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水污染总体趋向恶化。20世纪50年代,泰晤士河两岸的工矿企业更加集中,英国家庭广泛使用合成洗涤剂,工业废水连同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泰晤士河,其规模和处理难度都是空前的,导致原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不堪重负,致使泰晤士河严重缺氧。
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是此次泰晤士河水污染治理成功的关键因素。水污染问题受到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英国政府也下定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水污染。议会通过立法,先后颁布了《河流法》(the Rivers Acts)、《水资源法》(Water Resources Act)、《水法》(the Water Act)、《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等法律法规,标志着政府在防治河流污染问题上真正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英国政府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对河流管理采取化零为整的做法。从20世纪60年代起,英国收回地方政府对河流的管理权,实行集中统一的全流域管理。泰晤士河被划分为10个区域,在合并了200多个管水单位的基础上组建了一个新的管理机构——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Thames WaterAuthority,简称TWA)。水务管理局在环境部的领导下,负责对泰晤士河流域进行统一管理。随着水务管理局权限的提高,在资金筹措以及政策法规出台方面拥有更高的自主权和独立性。水务管理局还设置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负责研究和处理各种水污染问题,保证了水污染治理和研究的专业化、科学化。
如果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科学有效的管理为泰晤士河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那么建立更加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就为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泰晤士河流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兴建于19世纪中期,到1950年代共兴建了190多座小型污水处理厂。这些污水处理厂由于规模较小,分布不合理,加之设备陈旧落后,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化污水处理厂的要求。为此,政府将原来的190多个污水处理厂整合为十几个较大的污水处理厂,同时对原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其中的贝肯顿(Beckton)污水处理厂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相当于泰晤士河最大的支流Madway河的流量。经过60年代的升级改造,日污水处理量达到114万立方米,日容纳污水量273万立方米。[6](P103)
针对河水缺氧问题,1968年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购置了两台混合空气动力增氧机,每天向河水里注入10吨的氧气。[6](P112)另外,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的大量湿污泥除了一小部分被施用于农田,其他都被装船运到北海抛入海洋。
经过此番不懈的努力,泰晤士河水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很快又恢复了昔日的清澈。泛舟河上、垂钓宴饮的快乐场景又再次回到了英国人的生活中。
三
针对泰晤士河水污染的问题,英国人进行了两次重大治理,前后共花费了大约一百二十年的时间。如今的泰晤士河被公认为是流经都市地区水质最好的河流。比较两次治理特点,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以下三点经验值得深思。
首先,公众的环保意识在污染治理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一次水污染治理之所以不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众对环境污染的麻木不仁。面对环境污染给自己带来的伤害,一些团体和个人会到皇家委员会面前抱怨和申诉,但是民众普遍还是接受了现状。毕竟对于民众而言,城市发展繁荣带来的喜悦大大抵消了水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的担忧。
其次,正确的认识水污染以及科学的评估水污染的影响在污染治理过程中非常重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19世纪中期的英国学者们对于水污染的特征、水污染与流行疾病的关系以及河水净化等问题,缺乏科学正确的认识。他们找不出河流中有毒物质的来源,解释不了霍乱爆发和传播的原因,面对流行疾病,医生们也是束手无策。在19世纪,人们头脑中甚至没有“污染”这个概念。[1](P115)而当时处理污水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将污水当作肥料运到农田里去进行灌溉,生产出大量有毒农作物,这些农作物最终又被人类食用,危害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最后,完备的法律法规和科学的管理是水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具有污染破坏容易,治理恢复难的特点,这就要求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既提高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又能从源头上减少个人及工矿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全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统一的指挥和管理。成立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协调各方利益,理顺上下关系,避免了各自为政,以地方利益为重的混乱局面,有效推进政策法规和治理措施的实施。
因此,总结泰晤士河水污染两次治理的成败得失,对于今天我国城市水污染的防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英]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M].蔡师雄,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3][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M].陈叔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4]梅雪芹.环境史学和环境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StephenHalliday.The GreatStink of London,Sir Joseph Bazalgette and the Cleansing of the VictorianMetropolis[M].Gloucestershire:Sutton Publishing Limited,1999.
[6]Leslie,B Wood.The Restoration of the Tidal Thames[M].Bristol:Adam Hilger Ltd,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