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诗咏翻译研究
2014-08-15张伟华
张伟华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宜兴 214206)
一、单元(unit)
汉诗英译首先要找对翻译的基本单元,也就是诗歌中有意义的最小语篇单位,通常以两行为一个翻译单元。如《吴宫词》:“屟廊移得苎萝春,沉醉君王夜宴频。台畔卧薪台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一共四行,审清原文含义,前两行是说自从西施来到吴国,吴王对她宠爱有加,夜夜笙歌;后两行则描述吴王和越王同样的不眠起于不同的原因。因此该诗分为两个单元来翻译。
汉语是高语境依赖的语言,讲究意合,前后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不需明示,形式上缺乏显性的衔接手段,但听者自然就能意会。比如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分句,前面是提出的假设,后面是能够出现的结果,其间没有用逻辑词连接,但听者的理解不会受到影响,如果直接转换成英文,听起来却是十分的突兀。因为英语是形合的语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通常要利用关联词来体现。同理,在翻译诗歌的每个单元时,也要将两行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仍以《吴宫词》为例,开头两句宜译为:Wh e nt h e b e a u t y X i s h i c a m e t o Wu,T h e k i n g w o u l d w i n e a n dd i n e i nn i g h t d e l i g h t.再如《湖中二首(其二)》开头两句“西山景物近如何?放取轻舟一叶过”,分析其关系,前句当为后句的目的,因此译为:T o k n o wt h e s i g h t s o f We s t e r nH i l l,I t o o ka b o a t t o g e t a v i e w.
二、音步(foot)
英诗中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特殊性组合叫作音步。一个音步可能由两个或三个音节组成,但不能少于两个或多于三个音节,而且其中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必须重读。五言诗通常翻译成四音步(t e t r a m e t e r),七言诗通常翻译成五音步(p e n t a m e t e r)。音步按音节读音的轻重或者强弱分为六种,但汉诗英译时最常用的是抑扬格(I a m b u s)。如《湖中二首(其一)》开头两句:“湖光似镜映斜晖,紫蓼黄芦拂钓矶”,译成“T h e s l a n t i n g s u n i s m i r r o r e d i n t h e l a k e,B y f i s h i n g r o c k s w i t h w e e d s a n d r e e d s a f l o a t.”这是典型的五步抑扬格 (I a m b i c p e n t a m e t e r),应该读成“T h e S L A N│t i n g S U N│i s M I R│r o r e dI N│t h e L A K E,B y F I│s h i n g R O C K S│ w i t h WE E D S│ a n d R E E D S│a F L O A T.”当然,音步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表达诗句的内容和意境,可以个别甚至较大范围地对音步进行改动。最常见的是一行诗句的第一个音步,抑扬格的开头一个音节可以省略,以微微的停顿代替。
三、音节(syllable)
音节是构成音步的基本单位,汉诗英译时为了使诗句符合某种音步,便于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就限定了表达某个意思只能用规定的若干个音节。如《程益言邀饮虎丘酒楼》中“新晴春色满渔汀,小憩黄垆画桨停”,初译“Wh e nt h e s p r i n g s i g h t i s f i n e a n dn e w,I s t o pm y b o a t a t t h e i n nw i t h y o u.”划分音步为“Wh e n│t h e s p r i n g│s i g h t│i s f i n e│ a n dn e w,I s t o p│ m y b o a t│ a t│t h e i n n│w i t h y o u.”显然有两处不符合规范的抑扬格,是因为缺了两个音节,所以将s p r i n g改成v e r n a l,将b o a t改成v e s s e l,最终改译为Wh e n t h e v e r n a l s i g h t i s f i n e a n d n e w,I s t o p m y v e s s e l a t t h e i n n w i t h y o u.
四、压韵(rhyme)
压韵可以使诗句读起来更加流畅上口。英诗中的韵最常见的有头韵(A l l i t e r a t i o n)、谐元韵(A s s o n a n c e)和尾韵(R h y m e)。汉诗英译受到形式、内容诸方面的限制,通常只压尾韵。常见的英诗按照尾韵又可分为两行转韵(A A B B)、隔行押韵(A B C B)、隔行交互押韵(A B A B)和交错押韵(A B B A)等多种形式。其中汉诗英译最多用的是前面两种。如《枫桥夜泊》初译稿“Wh e n r a v e n s c a wa t f a l l i n gm o o na n df r o s t ya i r s,Il i ew i t hg r i e fn e a r m a p l e d b a n k a n d f i s h i n gf l a r e s.T h et o l l sf r o m H a n s h a nT e m p l eo u t s i d eS u z h o um o a t R i n gt h r o u g h t h e m i d n i g h t s t i l l a n d r e a c h t h e r o v e r's b o a t.”是为两行转韵。再如《湖中二首(之一)》:T h e s l a n t i n g s u n i s m i r r o r e di nt h el a k e,B yf i s h i n gr o c k s w i t hw e e d s a n dr e e d s a f l o a t.O hg u l l s,y o u’db e t t e r r e c o g n i z e m e w e l l,L e s t y o u f l y w i t h d u c k s a g a i n s t t h e b o a t.便是隔行押韵。
五、专有名词(proper name)
汉诗中常常引用典故,包括人名、地名、事件等等,对于这些,译者未必全都了解。如果自己不求甚解,模模糊糊地翻译过去,读者一定是一头雾水,看不明白,因此查阅参考资料、弄通引文的确切含义十分重要。如《疏影·忆邓尉梅花》中,“邓尉”二字,经查才能了解,苏州西南三十公里光福县有个邓尉山,邓尉是我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过去梅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梅花,繁花似雪,暗香浮动时是非常漂亮的,微风吹过,香闻数里。再如《吴宫词》中的“屟廊”,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越国美女西施来吴国后,深得吴王夫差宠爱,夫差在风景秀丽的灵岩山,为西施修建了富丽堂皇的“馆娃宫”,宫内有一条别致的长廊,凿空廊下岩石,放一排陶甏,上铺有弹性的楩梓木板。西施与宫女们漫舞其上,发出木琴般的乐音,因名“响屟廊”。
专有名词的翻译,情况复杂、包罗万象,不同的译者就会翻出不同的译文。总的原则是原文的字词如果没有特别的意义,大多采用音译,如旧时的国名“吴”“越”就译成Wu,Y u e;也有音译加后缀的,如《舟过虎丘》中“云岩”译成Y u n y a n T e m p l e;如果含有特殊的含义,则可采用意译的方法,如“虎丘”译成 t h e T i g e r H i l l,“西山”译成We s t e r n H i l l。
有的专有名词是从典故中引出,作为一种代称使用,为免引起英译读者的误解,不如不译,而直接译出所指代的人或物,如:《吴宫词》中的“屟廊”指代吴国,“苎萝春”暗指西施,可用转译的方法,分别译成Wu和t h e b e a u t y X i s h i;《程益言邀饮虎丘酒楼》中的“神剑”喻超群的人才,指程益言,译成a m a n o f g i f t s,而“老客星”指的是作者自己,因而译成m e,“吴姬”是借用李白诗句“吴姬压酒劝客尝”,故改译成 t h e s i n g i n g g i r l,“黄垆”即黄公垆,代指酒家,译成t h e i n n;《清平乐(太湖)》中“桃叶”指侍女,译成t h e m a i d,等等。
六、信息补充(appending of use fulinformation)
汉诗的特征常常用寥寥数字涵盖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且非常凝练。而译者担当的任务是要使译文读者阅读起来能产生与原文读者尽量相似的感觉。在译文读者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的前提下,译者需补充一些于阅读有益的信息就显得尤为必要。如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如果简单地音译成X i s h i,外国读者根本就不知道她是什么样一个人,不如补充相关信息,添译成t h e b e a u t y X i s h i。
此外,由于汉语是高语境依赖的语言,很多时候主语不言而喻,而译成英文时,通常要交代清楚。如《程益言邀饮虎丘酒楼》中“新晴春色满渔汀,小憩黄垆画桨停”,主语没有明示,译文中的主语却不可缺少:Wh e nt h e v e r n a l s i g h t i s f i n e a n dn e w,I s t o pm y v e s s e l a t t h e i n nw i t hy o u.再如《再题姜氏艺圃》中“隔断城西市语譁,幽栖绝似野人家”,由标题可得知,此二句是对姜氏艺圃的描写,因此省略主语完全不影响读者的理解,然而译作英文时,缺了主语句子就不符合语法,故译成:T o b e w a l l e d f r o mt h e n o i s y w e s t e r nt o w n,T h e g a r d e n i s q u i e t a s a c o u n t r y h o u s e.
七、无效信息(deleting of useless information)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必要的信息要补充,同样,无效的信息必须删略。汉语注重具体形象,常常喜欢用精确而夸张的数字,而英文偏于抽象模糊,如《程益言邀饮虎丘酒楼》中“七里水”的“七里”,《清平乐》中“万顷琉璃”的“万顷”,《醉蓬莱》中的“七贵”“五湖”等都不必具体翻译。有的描绘能让中国读者产生特定的联想,达到特定的效果,而外国读者缺乏相关文化背景,不但不能产生特定的联想,反而不利于对诗句本身的理解,此时也不如删去一些信息。如《再题姜氏艺圃》中的“淳化帖”,是宋太宗淳化年间编制的法帖,历来被视为书林至宝,但英译时无须详释,可简译成Ab o o k 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虽然略去了淳化二字,反而便于理解。
也有一种情况,汉语喜用二字格或四字格,只是为了朗读时上口,其中有的字并没有承载什么有效信息,翻译时当然也可以省略。如《程益言邀饮虎丘酒楼》中的“银瓶”,《湖中二首》中的“紫蓼黄芦”和“花鸭”,就属于这种情况。
[1]汪榕培.传神达意译《诗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4).
[2]汪榕培.漫谈《诗经》的英译本[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3).
[3]谢盛良.英汉诗歌互译策略对比研究[J].时代文学,2007(3).
[4]王柏华.古典诗歌如何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2009-07-07(20).
[5]李春长.英诗头韵的形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