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现代畜牧业建设之路探析

2014-08-15双鹏飞张国江

山西农经 2014年4期
关键词:畜产品畜牧业生产

□双鹏飞 郭 烨 张国江

畜牧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畜牧业,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为了促使各方更加关注山西畜牧业的发展,动员更多的社会群体投身现代畜牧业建设,本文阐述了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意义、目标和任务,以期为提高畜牧业科学发展水平,加快山西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1 充分认识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大意义

现代化畜牧业是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畜牧业。它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系,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抗风险能力有效提高,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和低耗的畜牧业发展目标。建设现代畜牧业,事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深刻理解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畜牧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1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山西自然条件恶劣,山区、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解决3 3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加快50多个贫困县的脱贫步伐,始终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但山西省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全省有453.333万hm2天然草地,26.667万hm2人工草地,年产农作物秸秆2 207万t,玉米450万t以上,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畜牧业产值、畜产品总量和人均牧业纯收入均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优势产业。实践证明,建设现代畜牧业有利于规避山西省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有利用于发挥山西省区域相对封闭、牧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1.2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客观需要

现代畜牧业是基础性产业,可以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推动工业加快发展。发展现代畜牧业,可以将粮食资源转化为肉禽蛋奶等动物性蛋白,有效减缓粮食阶段性过剩压力,实现粮食转化增值,为扩大食品加工范围,提升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提供有效支撑。同时,发展畜牧业可以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草食畜过腹还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有机肥,促进了生物肥产业的发展。发展现代畜牧业,还可带动皮革、毛纺、饲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保证。

1.3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核心内容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实现这个建设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生产、不断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现代畜牧业,就是要改变那些重建设、轻保护,重开发、轻治理,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突出生态循环,以秸秆饲料利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实行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1.4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是确保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建设现代畜牧业就是要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统一,加大草地建设与保护力度,彻底转变粗放的经营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生态与畜牧、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建设现代畜牧业是改变山西现行粗放式、低层次发展模式的根本途径,是山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求得“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科学确立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

经过改革开放后近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山西省畜牧业已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村的支柱产业,畜牧业的发展也由自由发展阶段进入了合作发展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发展,山西省畜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十一五”时期,畜牧业要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加快畜牧业发展、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三个根本任务出发,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紧紧抓住夯实基础、壮大基地、深化加工、开拓市场和提高服务五个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依法治牧能力,努力实现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增长方式由单一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市场由局部市场向国内、国际大市场拓展转变,不断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高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和高产品商品率,是畜牧业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根据全省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全省畜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2.4亿kg、7.5亿 kg、11.5亿kg,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 38%、36%和6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现代畜牧业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

3 努力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生产方式转变,加快规模和数量的扩张,又要注重协调发展,提升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竞争力。从山西的实际出发,要积极推进“四化”建设:

3.1 积极推进区域化布局

构建畜牧业优势区域是从山西省省情出发,实现畜牧业集约化生产的有效途径。要把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畜产品优势区域作为建设重点,确定优势产品的重点生产区域,培育龙头企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从良种供应、基地建设、技术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重点予以扶持,促进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十一五”期间,以现有畜牧业生产基地为基础,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围绕相应的主导产品,按照资源与生产协调发展的思路,努力推进全省形成“田”型生产布局形式,即以北部(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部和南部三个生产区为三横,吕梁山、大运高速公路带和太行山三个生产带为三纵的生产布局,北部盆地以优质奶牛为重点,中南部盆地重点发展肉牛育肥、瘦肉型猪和蛋鸡、肉鸡生产,东西两山地区重点发展肉牛繁育、肉羊和绒山羊生产。要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格局,冲破行政区域的局限,重点建设有优势、上规模、跨区域的专用产业区域,加强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2 积极推进集约化生产

要规范发展养殖小区,积极引导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逐步降低分散饲养的比重,改变人畜混居的现状;要提高现有养殖小区的建设水平,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健全管理制度,搞好环境治理,加强疫病防控,使之成为发展规模养殖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积极吸引境内外各类资本,采用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建设大规模现代化养殖场;要按照高标准、规范化、集约化的要求,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整治、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对现有规模养殖场进行改造;引导有条件的专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能力,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3.3 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

推进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必须将其做为提升畜产品质量的重点,突出抓好标准化操作规程推广、基地规范化管理、畜牧业投入品准入、“三品”(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认证、基地检测监控五大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山西省畜产品生产水平。要大力应用和推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抓紧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业标准,兽药残留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标准和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加快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和规范,实现特色优势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要加强畜牧业投入以及产品的市场管理、规范经营秩序,继续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违法行为,加大生产、销售假劣兽药饲料坑农害农案件的查处力度。要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积极开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无公害产品及生产基地的认定和产品标准管理工作。要加强对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监管,建立健全检测制度,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

3.4 积极推进产业化营销

要始终把培植壮大畜产品龙头企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来抓。要根据资源和市场需求,围绕主导产品,按照产销相联、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产业化模式,在重点产区及效能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以深加工为主,高起点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发展。要尽快激活现有龙头企业,探索强强联合,发展集团经营的路子,对具有市场潜力的企业,通过转换机制、强化管理、注入资金的方式,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推动企业生产发展。要加大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实效的原则,实现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相结合、专业批发市场与集贸市场相结合、有型市场与隐型市场相结合、大中小市场相结合,使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利用各种形式把山西省优质畜产品宣传出去,推销出去,提高山西省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4 完善建设现代畜牧业的保障机制

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畜牧业,必须以现代管理理念、工程建设方式、高新科学技术为指导,营造新机制,创造新模式,培育新典型,带动全省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当前,要重点完善四项机制:

4.1 完善科技支撑机制

科技进步是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要加强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研究,围绕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的重大科研成果。要深化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组织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要稳定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鼓励畜牧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服务,使畜牧业各环节都能及时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增加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对农牧民教育和培训,实施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推广科学饲养方式,提高良种覆盖率和饲料转化率,提高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发展畜牧业生产力。

4.2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重视市场调节作用,更要重视宏观调控和依法管理。要加强畜牧业立法,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畜牧业经营行为,保障畜禽产品的安全。要贯彻落实畜牧法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执法体系,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把畜牧业各项工作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确保畜牧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坚持“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方针,进一步加快动物疫病疫情监测防治体系建设,提高检疫检测水平,依法采取强制性防疫、检疫手段,不断加强动物免疫和畜禽屠宰检疫检验工作,积极防范畜牧业发展风险;建立健全畜禽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饲料标准体系,大力生产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面整顿兽药市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宣传、严肃执法,取缔无证生产和经营,惩处伪劣种苗、兽药坑农行为。全面开展产地、屠宰和运输检疫工作,严格操作规程;推行强制免疫制度,降低畜禽发病率、死亡率;实施无规定疫病区计划,争取肉食品出口创汇。

4.3 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和资金来源,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农民和企业投资,以及引进外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要教育引导农牧民树立投资主体的观念,依靠自己的滚动发展,加大对畜牧业的投人;要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调整投资方向和信贷结构,加大对畜牧业的投资比重;要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外引内联,吸纳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金投入畜牧业的发展;要设立畜牧业发展保障基金,用于畜牧业商品基地、畜禽良种工程、科研教育、新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及防范畜牧生产滑坡的风险补贴等方面,以支撑和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要建立立重大疫病防治基金,主要用于排除疫情隐患,预防、控制和扑灭重大疫情发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4.4 完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是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要积极筹建畜牧兽医行政机构,建立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兽药监察所、种畜禽管理站,配齐专职兽医卫生监督员、兽药监督员和种畜禽监督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要加强基层站建设,理顺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落实以县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引导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从事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开发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完善服务体系,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切实改进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务求服务实效,尤其在市场信息、畜禽改良、疫情预报、疾病防治、草原建设、防灾抗灾、科技培训、实用技术推广、兴修水利、机械化作业、畜产品流通等方面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畜产品畜牧业生产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