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2014-08-15□吴迪
□吴 迪
区域经济体现了国民经济的地域单元或者空间单元的构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关系的协调问题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以及理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运用其独特的视角来看待经济问题,为区域经济问题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得到了广大学者的一致赞同。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国民经济区域规划的问题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而区域并没有规定一定的具体范围,可以是一个州、一个省或者是几个州、几个省,甚至可以是县级地区,或者是不按行政区域划分,而是在自然地理条件或者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经济地区。因此,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 区域经济学中区域的含义
根据对区域考察对象的一些不同特征,可以把区域分成很多类型,但是最常见的类型有三种:自然区域、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第一,自然区域。自然区域按地理环境划分的,根据不同的地域差异,地表的空间来分区。因此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地表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系统,然后按照从属关系来总结出一个区域等级系统。而区域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要素都有内在的联系,即使一个要素的区域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第二,行政区域。所谓行政区域就是指行政管理的地域范围。由于行政区域在进行划分时有一些主观因素,所以与自然区域相比起来,有着可变性和不稳定性。第三,经济区域。经济区域主要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把交通运输作为纽带的经济区域。其划分是客观的,并且相对有稳定性。经济中心、经济网络、经济腹地是其较为重要的几个要素。一个经济区域内的要素都是相互联系却又彼此制约的关系。
2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只包含区内经济学,而广义的区域经济学还包括区际经济学。区际经济学主要基础是地域分工理论,区际经济学为制定区域经济协调政策所服务的,它解决的是区域之间的资源如何优化配置的问题,通过探讨经济合作的联系,来揭示区际经济的动力机制和分异的过程,而区内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单一区内的资源如何优化配置。区内经济学是以区情分析为研究的开始,然后把战略、规划等的编制作为其研究的主要部分,把区域经济的政策制定和管理实施当做研究的“归宿”。而许多区域经济学的著作却没有对区内和区际、研究的内容做出严格的区分,导致许多著作都没有完整的体系。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学科。
3 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随着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西方的经济学界又出现了新区域经济学,很多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到提到了区域、地理以及空间的问题。
3.1 新区位因素研究
传统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地理位置、生产技术、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自然资源等,在研究过程中只重视了劳动成本、运费等因素,却忽视了社会经济条件。尤其是随着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的研究兴起,经济学家把新区位因素的研究提高到了新的台阶,并且试图使用数学模型来揭示新区位因素的作用。
3.2 全球区位论的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全球区位理论逐渐兴起。它研究的是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它把企业的活动范畴从国内引向了全球,所以企业的选择范围也从国内转向了国际。但是对于特定的地域来说,是要根据首位区位因素对地域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
3.3 新地域运动规律研究
新区域经济学形成主要是靠信息技术、跨国公司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此,它们的地域运动规律也就成为了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的是新地域运动的影响因素、空间模式、演化规律以及城市效应。
3.4 新空间集聚研究
第一,对报酬递增和空间集聚的研究,一些使报酬递增的因素的形成是通过区域或地方的经济集聚形成的,而在空间集聚过程中,研究学者强调的只是报酬递增形式不同。第二,对区域成长和空间集聚的研究,一个国家中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因素具有相似性,会导致地区间的集聚比国家间的集聚更简单。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而每个层面的研究内容都可以进一步分成许多理论系列和理论层次。
[1]李帆,傅劲松.论资源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体系[J].资源与产业,2006(6).
[2]张学敏;田晓伟.教育经济学的核心主题及其体系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