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交响音乐创作发展述评

2014-08-15豆军红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季平交响协奏曲

豆军红

交响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崇高思想和特定表现内容的艺术形式,是一个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交响音乐来到了中国,至21世纪初,经不完全统计,中国作曲家们先后创作了近2000部以上的交响音乐作品。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陕西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这为交响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陕西作曲家以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为基础,采用西方交响音乐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交响音乐作品。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本文对陕西交响音乐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这对推动陕西交响音乐创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序曲:20世纪70年代以前

1939年3月31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抗日根据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完成《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同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这是在陕西境内创作和演出的最早的交响音乐作品。其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创办、陕西省乐团(现更名为陕西爱乐交响乐团)的成立,以及陕西歌舞剧院的成立等一批专业院团的出现,为陕西专业音乐创作与演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8年由陕西省乐团程生仁创作的管弦乐《庆公社》、王思克创作的管弦乐《陕北民歌联奏》等首演,这几部早期交响音乐的创作和演出标志着陕西交响音乐创作拉开了序幕。1959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陕西省乐团演出了杨洁明的管弦乐《打夯歌》,关鹤岩、王海天创作的交响大合唱《万岁,伟大的祖国》、《延河照样的流》等。1962年初,陕西省乐团首演了杨洁明、秦北海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忠王李秀成》和杨洁明的交响诗《刘志丹》等。1962年原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张孔凡调任陕西省乐团,在他发起的陕西音乐家约稿征集活动中,西安音乐学院的作曲家屠冶九的交响诗《天山之歌》、杜勃兴的《带镣行》、中国音协西安分会的作曲家王海天的《陕北说书》等试奏成功而成为陕西省乐团的保留曲目。1963年,程生仁赴陕南创作了《黎坪组歌》,陕西省乐团程生仁、邵吉民,西安音乐学院常宇宏、宁尔、高永谋等在铜川集体创作了组歌《歌唱英雄冯玉萍》。1963年,在陕西省歌舞剧院组织的《焦裕禄》组合音乐会上,程生仁根据焦裕禄的诗词“兰考人民多奇志”创作的管弦乐《奇志》演出取得极大成功。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作曲家李耀东,1958年调西安电影制片厂作曲组。1979年李耀东曾参与创作的《生活的颤音》获“百花奖”最佳音乐奖提名,其中的选曲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角的泪》歌颂了对周总理的怀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部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在全国交响音乐评比中获“鼓励奖”。1979年,作曲家赵季平创作了双簧管与乐队《陕南素描》,这也成为赵季平创作的最早的器乐作品。

20世纪70年代以前,陕西交响音乐主要是吸收、挖掘和创编的探索时期,最初的创作始于对民间音乐素材的加工与改变。作曲家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同时,注意到对西方音乐的学习和借鉴,并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大胆地将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思维相结合。这些早期的探索和尝试为之后陕西交响音乐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开启了陕西交响音乐的序曲!

春之声:20世纪80年代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日渐提升,精神文化事业也快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陕西交响音乐也迎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春天。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1977、1978级学生为主的创作队伍受到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影响,创作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音乐作品。如汪海平的《钢琴协奏曲》、张豪夫的《钢琴协奏曲》、刘铮的《云岭风情》等,这些作品新颖的作曲手法虽然具有实验性,但却开启了陕西交响音乐的现代性进程。1980年,作曲家屠冶九创作的管弦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交响乐名作,作品所表现出质朴的情感和艺术魅力至今令人感动。作曲家赵季平于1980年创作了琵琶协奏曲《祝福》和管弦乐《秦川抒怀》,1981年又创作了五个乐章的管子与乐队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分别由满柳曲、古道吟、凉州乐、楼兰梦、龟兹舞等五个部分组成。这三部作品体现出赵季平新颖的曲调与独特的民族风格。1980年作曲家相西源创作了管弦乐《春舞》,1986年又创作了《第一交响曲》,这两部作品代表了作曲家这一时期的成就。1981年全国第一届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中,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饶余燕创作的钢琴协奏曲《献给青少年》获得优良奖。在这部钢琴协奏曲中,作曲家运用了陕西特有的碗碗腔为素材,以精湛的现代技法融入西洋协奏曲的形式之中,使音乐格调清新明快,形神兼备。通过钢琴的主奏与乐队的协奏,刻画出青少年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1981年初,常宇宏创作的小提琴与乐队《碗碗腔主题叙事曲》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1982年陕西省乐团创作组常宇宏在参观秦俑馆后发古颂今之作幻想组曲《秦始皇兵马俑》由五个段落组成,通过交响音乐的特殊语言,抒发了对伟大祖国光辉灿烂历史文化的颂扬之情。1985年7月31日,在昆明举行的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评奖中,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韩兰魁创作的《幻想舞曲》获得三等奖。1987年崔炳元创作了圆号与乐队《西志哈志》,同年,他应总政歌舞团之约创作的交响音画《敦煌舞韵》获全军第五届汇演创作一等奖。

从20世纪80年代的陕西交响音乐创作成就来看,陕西作曲家们逐步摆脱了创作思想上的传统束缚,交响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法和理念日趋成熟。这一时期的陕西交响音乐作品,明显呈现出现代音乐的气息,有些甚至出现了“先锋派”的特征。大量成熟而富于现代特色的作品,展示着陕西交响音乐逐步走向繁荣发展的春天。

如歌的行板: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交响音乐逐渐成熟并逐步走向世界。陕西交响音乐创作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有大量的新作品问世。

为陕西交响音乐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作曲家赵季平,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有管弦乐《剑魂》(1997年);交响音画《大唐三彩》(1998年);交响音画《太阳鸟》(1999年);交响叙事曲《霸王别姬》(1999年创作,于2000年由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在“柏林森林音乐会”上首演)等。获首届“金钟”奖优秀作品铜奖的《第一交响曲》(1999年)由葡萄牙里斯本交响乐团演奏并录制唱片。这些作品,创造性地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征服了国内外听众,刮起一股海外巡演“赵季平旋风”。

作曲家韩兰魁在20世纪90年代也有大量的作品问世,1991年创作的交响舞诗《战台风》获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音乐一等奖。1992年韩兰魁又推出交响合唱《绿色的呼唤》,作品通过五个相互关联的乐章,采用康塔塔形式,反映了环保这个深沉的社会命题。1994年,韩兰魁创作的交响前奏曲《春讯》,获陕西省交响乐作品比赛一等奖。1998年,台湾省立交响乐团于6月2日至24日在台湾省南投县溪头召开了“1989年华裔青年作曲家研讨会”。会上,韩兰魁创作的交响组曲《西出阳关》和陈大明创作的《狂想音诗——安塞腰鼓写意》以其相对集中的地域题材、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示了陕西交响音乐的独特魅力。

崔炳元于1990年创作了单簧管协奏曲《敦煌叙事》,作品由一个基本材料运用多种变化与展开手法,最终形成单一主题协奏曲体,体现出了作曲家对协奏曲这一大型体裁的理解与独特处理能力。①1993年创作的《炎黄颂》获陕西省交响乐比赛一等奖。

20世纪90年代,随着作曲家对交响音乐的艺术特征和创作规律认识的深化,陕西交响音乐作品在创作理念上不再以“先锋”为标榜,也不以“传统”而自居,大多数作品既保持着对现代音乐的探索和创新,又显示出传统的审美追求。大量在国内和国际有一定影响的作品,显示出陕西交响音乐正在如歌的行板中快速发展和进步!

辉煌的华尔兹:21世纪以来

进入21世纪,陕西交响音乐创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一大批新的作品逐步问世,一些成长起来的年轻作曲家开始“崭露头角”。

韩兰魁于2003年先后创作了多部管弦乐作品,先是完成了大型舞剧《梦回大唐》(二、三幕)作曲,接着根据这部作品整理出一部音画《梦浴华清》,继而推出音诗《丝路断想》。临近岁末,又完成了《两乐章交响曲》的创作。特别是《丝路断想》,以古丝绸之路为背景,幻想性地描绘出昔日令人神往的朝圣之旅,并以此来赞美生命、赞美爱情。2005年作品《丝路断想》入选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国新年音乐会”,由奥地利莫扎特交响乐团演奏。

崔炳元2004年创作了交响组曲《大唐》,是为西安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而作,作品由雁塔鸣钟、水流梵音、霓裳艳影、古道驼铃、曲江芙蓉、盛世雄风六个乐章组成。交响组曲《大唐》每天在大雁塔北广场随着跳跃的音乐喷泉播放,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音乐。2007年为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盛大典礼创作的音乐《轩辕颂》,由背景音乐、敬献花篮音乐和告祭乐舞音乐三部分组成,由中国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交响乐团联合演奏,作品成为每年公祭轩辕黄帝的指定作品,涓涓音符流入海内外炎黄子孙心里。2009年2月创作了管弦乐小品《济癫》,2009年11月又创作了交响合唱组曲《南海观音》。

2012年5月11日由赵季平、赵麟父子创作的交响组曲《大秦帝国》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上演。交响乐组曲《大秦帝国》是以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主题音乐《老秦人古歌》、《卫鞅入秦》、《秦军军歌》、《玄奇的歌》等13首曲目,以及《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的主题音乐《秦之纵横》、《天下秦风》、《伐谋》等8首曲目组成。作品通过对电视剧主题音乐的重新配器编曲而产生的交响组曲,重现了秦王朝纵横捭阖、一统天下的辉煌历史。这两部交响组曲反映了赵季平影视音乐交响化的创作理念和文化观念。

2012年6月16日,由赵季平、崔炳元等作曲家创作的大型交响套曲《长安》在西安音乐厅隆重首演。交响套曲《长安》分为序《钟鼎长安》、第一乐章《诗赋长安》、第二乐章《爱恨长安》、第三乐章《丝路长安》和第四乐章《阊阖长安》。作品用音乐语言描绘古长安最具经典和代表意义的形象,以全新的诠释角度,艺术地展示盛世长安,使之成为千年古都一张艺术的亮丽名片。此外,在2004年全国第九届音乐作品比赛中,陈大明创作的管弦乐《龙抬头》获三等奖。2009年,程宝华创作的交响管乐队回旋曲《社火—长安》,于2010年获上海世博会音乐作品评选金奖。

青年作曲者在近年来,也开始在陕西交响音乐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2007年,跟随饶余燕攻读硕士学位的刘阳创作了交响诗《源》,2008年创作了交响诗《失落的狼群》。青年作曲付明2008年创作的交响序曲《萌·茁·茂》在国家大剧院“秋季音乐会”中演出,并荣获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音乐类节目作曲奖。青年女作曲者吴延,2008年创作了交响序曲《焦点》。青年作曲郭强创作的交响音画《诗画二则》于2008年12月3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

进入21世纪,陕西交响音乐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陕西交响音乐作品题材的广度和艺术表现的深度大为拓展,作品的民族形式、个人风格、技术手段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陕西交响音乐已具备中华民族交响音乐的新风格和新气派。

陕西交响音乐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继饶余燕、赵季平等老一辈作曲家之后,崔炳元、陈大明等中年一辈作曲家走向前台,郭强、付明等青年作曲家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作曲家创作的交响音乐作品在“西北音乐周”、“中国交响音乐周”、“中国西部交响音乐展演”、“中国交响音乐季”等活动中得到很高的评价,其中一些作品也成为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经典名作。展望未来,陕西作曲家必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交响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和超越,逐步形成中国交响音乐的“陕军品牌”。

注释:

①张锡生.评崔炳元的《敦煌故事》[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1991,(3).

[1]陕西省乐团.交响50编辑委员会[C].交响50陕西省乐团建团50周年纪念文集,2007.

[2]夏滟洲.1949—2009:新音乐在西安[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2011,(2).

[3]杨青.交响乐世界的“中国之声”——关于中国本土交响音乐[J].艺术评论,2009(2).

[4]李诗原.新时期中国交响音乐创作:问题与探讨[J].艺术评论,2009,(2).

[5]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

[6]王宝龙.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的交响音乐创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1.

[7]乐工.“陕西风情”展交响音乐创作“陕军”实力[N].音乐周报,2008-12-30.

猜你喜欢

季平交响协奏曲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风从千年来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故土情
绿色交响
绿色交响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