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强化少儿报刊编辑的“儿童意识”
2014-08-15滕朝阳
滕朝阳
中国少儿报刊作为中国报业的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跨入新世纪的我国的少儿报刊,无论从品种、数量、质量等方面看,还是从少儿报刊自身的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上看,都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发展态势。①阅读少儿报刊是广大少年儿童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更担负着引导、教育青少年的重要职责,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平台和媒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少儿报刊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因而,少儿报刊的编辑和发展必须注重青少年儿童的自身特性和心理特点,少儿报刊的内容、形式、传达的思想情感必须要适应少年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特色,为少年儿童群体所“喜闻乐见”,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少儿报刊编辑必须具有强烈的“儿童意识”,融入儿童中去,体察儿童的天性和逻辑,办出符合少年儿童阅读特质的好刊物。
一、避免“成人视角”
叶宁先生在《新闻出版报》第2663期撰文认为,少儿报刊编辑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文章说:“研究一下全国众多的少儿报刊,发现不少刊物摆出一副居高临下、诲人不倦、谆谆教导、一味灌输的呆板面孔,使刊物无法做到让孩子心动而喜欢。少儿报刊这种过于浓厚的教化特征和非市场化因素,与报刊的市场经营要求很不相称。”当下少儿报刊的编辑发展的确存在“成人视角”偏重的问题。
少儿报刊是少年儿童的,应以少儿的语境来编辑。但由于少儿报刊的编辑都为成年人,难免在编辑报刊时不自觉地带入成人的视角和口吻,这导致少儿报刊产生一种居高临下、说教口吻的感觉,使得少年儿童丧失了阅读报刊的兴趣,甚至对报刊的内容产生抵触的情绪。这就十分不利于少儿报刊的编辑和发展。
少儿报刊编辑中“成人视角”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成年人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历比少年儿童丰富,因而更加“高明”;而儿童则是幼稚、无知、缺乏知识、缺少自主能力和判断力、需要引导的对象,在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下,成年人在编辑少儿报刊时,难免会先入为主,以一种引导、教诲的口吻和思路编辑报刊,就造成了严重的“成人视角”。
少儿报刊的编辑必须尽力杜绝“成人视角”,不能一厢情愿地从大人的角度出发对报刊进行编辑构想,满足于大人的“自说自话”,要深入了解少年儿童,体察少儿的心理结构、情感状态,避免“成人视角”对少儿报刊编辑发展的阻碍。
二、切实“走进孩子”
要树立少儿报刊编辑的“儿童意识”,少儿报刊的编辑者必须切实走进少年儿童的生活和情感世界,通过亲身体验和与少年儿童的面对面沟通,构建起对少年儿童心理、逻辑、知识结构的直观、感性的理解。
少儿报的编辑必须要与小读者进行长期、深人的接触,以达到对小读者的思想、心理、情感、心绪、兴趣、需求、审美情趣等真正的了解和立体的体验。少儿报刊的编辑应当深入学校,到小读者中去,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交流、开展座谈会等形式,倾听小读者对于报刊编辑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报社应当及时调整、修改编辑计划,创新报刊栏目设计。作为成年人编辑,必须要注意观察、揣摩自己身边的少年儿童,了解他们的好恶和心理特征;甚至还可以通过回忆童年、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等感性的、抽象的方式来走进少年儿童,融入少年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同时,少儿报应当提高小读者在报刊编辑发展中的参与度,每期都可随刊发放反馈问卷,及时了解小读者对每期刊物的反响、意见和建议。还可定期组织读者活动,邀请小读者及家长一起参与到刊物的编辑中来,为刊物的栏目和内容出谋划策,鼓励小读者积极投稿。还可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粉丝群”,让这些铁杆粉丝变成报纸的策划、编辑和作者,让小读者办自己的报纸,并鼓励尽可能多的同学积极投稿,做编外小记者,使刊物真正成为“走进孩子”的好刊物。②
三、树立“儿童意识”
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有所谓的“儿童视角”,即“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儿童视角在观察、描摹事物,讲述和理解事件时所表露出的都是儿童所特有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不仅儿童文学的创作需要重视这种“儿童视角”和“儿童意识”,少儿报刊的编辑也需要树立这种“儿童意识”,才能办出符合少年儿童期望的好刊物。
少儿报刊编辑必须树立“为小读者服务”的意识。无论是从报刊编辑的通则来说,还是从少儿报编辑的特殊性来看,全心全意为小读者服务,不仅是少儿报的最高准则,也是在商品经济中少儿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谁拥有了读者,谁就拥有了市场;谁拥有了市场,谁就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③少年儿童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读者群体,因而少儿报刊在编辑发展时,就必须抓住少年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树立“儿童意识”,为少年儿童办刊物,办适合少年儿童的刊物。少儿报刊承载着培养少年儿童人文情怀的重任,是丰富少年儿童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少年儿童出版社创办的《少年文艺》,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本儿童文学期刊,它强调“少年的”、“文学的”特性,让刊物站在少年儿童的立场,注重文学对少年儿童心灵滋养的价值,为培养少年的人文情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④
“儿童意识”是一个长期、稳定的意识特征,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意识指导实践,所以只有树立强烈的“儿童意识”,少儿报刊编辑才能在设计栏目、编辑报刊内容时充分体现少年儿童的特色,刊物才能更容易为少年儿童所接受。“儿童意识”必须体现在刊物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大到刊物编辑的整体意识、思路,小到刊物的开本、封面设计、字体、页面设计、栏目名称,都需要具有强烈的“儿童意识”,都要能够吸引少年儿童的眼球,能够引起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并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和阅读习惯。一些过于正式、严肃和成人化的栏目和内容会导致少儿刊物的读者流失,不利于刊物的发展。
树立“儿童意识”还体现在,少儿刊物的编辑必须充分体察儿童心理和兴趣审美取向,在刊物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人文性,还应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意义。有的少儿刊物过分注重知识性的内容,只是千篇一律地刊登一些客观性、知识性的内容,而比较缺乏人文性、情感性的内容。另外,在刊物的编辑中,还应注意版面安排和图文并茂,作为少儿刊物,必须要充分重视小读者的群体特殊性,在刊物的细节、美工方面多下功夫,使得刊物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思想上,都符合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审美特质,实现少儿刊物引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同时增强报刊的竞争力。
结语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言:“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少儿报刊作为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受众群体的刊物,也必须注重深入少年儿童中去,体察少年儿童的心态和情感,树立强烈的“儿童意识”。少儿报刊的编辑必须尽量避免想当然的“成人视角”,杜绝以居高临下的、说教的、死板的态度来进行少儿报的编辑工作,要努力“走进孩子”,注意观察身边的少年儿童,加强与少年儿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将小读者纳入到少儿报刊的编辑行列中来,促进与小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少儿报刊真正成为少年儿童的刊物,成为“儿童意识”浓厚、“儿童特色”突出的刊物。
注释
①周青:《中国少儿报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3月,第2页。
②徐霞:《论当前形势下少儿报刊的发展对策》[J],《新闻传播》,2012年第7期,第102页。
③李淑华:《少儿报刊要强化读者意识》[J],《记者摇篮》,2000年第4期,第45页。
④朱亚娟:《少儿报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3年第23期,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