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建设

2014-08-15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院校政治

陈 霞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江苏南京21004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对高职学生来说,除了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还必须加强理想信念和精神品格教育,才能克服文化基础相对较弱、对学习兴趣不大、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品格意志锤炼不够等问题。这就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摆脱普通高校思政课的影响,强调接“地气”,体现出实用性和特色性。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的体现,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作为国家文化的价值核心,国家和社会对新生代大学生的政治、法制与道德文化素质提出了总体要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形式播给广大青年学生,完成文化代际传承,促进社会文化的稳定、延续和创新。高职院校无论在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比例方面,都占据着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但肩负着培养千千万万社会主义事业一线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还具有造就新一代合格社会成员的重任。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既属于高等教育,又具有职业属性,其目标是培养千千万万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对高职教育来说,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要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形成学生的实践意识和个体能力,这既是高职专业课教学一线化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贯彻实践性原则,就要使高职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行业实际、生活实际、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做到“真学、真会、真信、真用”,从而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思想力量转化为强大的实践力量。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建设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总体目标,靠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效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统一标准,但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过程管理等方面,则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课程教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程特色,主要是课程在目标设置、课程方案及其课程组织等方面的个性化、有效化、可接受性及其实现程度。通过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普遍性要求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使课程教育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身心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差异化、特色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高职学生在有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段内,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内化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和荣辱观,提升国家意识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实践中去。这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走出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过程而轻结果、重课堂而轻课外的误区,占领高职院校思想文化主阵地,确保高职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顺利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线建设者。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建设的内容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化教学特色

结合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适应学校整体改革趋势,打破原有的理论逻辑体系,按照学生学习所在的不同场所,设计符合学校内外、课堂内外、实践场所内外教学情景的项目,使学生在不同场所中均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熏陶,从而实现思想教育与学生活动空间的无缝对接。通过项目化改造,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项目,使项目化转化为学生工作和生活的指导性原则,对于高职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予以有力的、正确的回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促使学生在进行项目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达到情感共鸣、规范内化及思想升华,逐渐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和劳动观作为安身处事之本。才能使大学生养成科学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实践性凸显出来,就能成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的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从而与专业基础课同时发挥作用,两类课程在教学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政治觉悟与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落实到学生思想与行为中,把学生培养为具有“一技之长和思想素质”的优秀职业人才。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特色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密不可分,理论来自于实践的总结和检验,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但实践教学的内涵要做广义的理解,它包括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社会实践三大组成部分。课堂内实践教学的设计要求教师提前做好实践准备,选择具有实践性、现实性和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疑点及焦点问题及关系到学生专业发展的问题,创设实践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做到实践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积极引入案例分析法、参与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专题讨论法等系列课堂实践教学法。课堂外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活动,这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是引导学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有效形式之一。学生社团是思政课校园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主题活动,建立一些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相关的研讨会如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会等,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修养,指导“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和“勤工助学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展开调查和讨论,如“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校园基础文明调查”、“诚信与生活调查”等,让学生获得直接体验。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社会实践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参访、社会服务、勤工俭学、志愿活动等实践活动,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如可根据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安排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调查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技术特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教育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改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思想教育主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借助信息时代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技术、远程操控技术、虚拟实验技术等声、光、电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情景等以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因素体现出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动态、立体的感性活动,创设一个让学生全身心融入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交互技术使网络课程具有网状体系结构,学习者可以在不同页面进行自由跳转,实现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的实时交流,从而扩大了学习的“交往”,更加符合学生的群体性特征。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模拟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情景,学生在虚拟参与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受到教益。通过恰当、适时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既能够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及时搜集到前沿性的知识、获取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需求,不断调整、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程吸引力,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的劣势转化为分析、思辨的理论优势,从而为课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于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应当体现职业特色。职业教育要突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一般是指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思政课要体现“能力本位”,就应当结合未来学生工作中的能力需要,在教学中设计相应的教学互动环节,注重学生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有显著的提升,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如开展“我的中国梦”演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在企业实训环节调查企业职业发展状况及职工素质问题等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建设的意义

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特色化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品格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方法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的自觉运用,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化建设,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教育理论的指导,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发展空间,通过特色化建设,能够取得更大的教育成效,“有为才能有位”,思想教育成效的取得,也将改变部分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育方面存在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不足的窘境,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制化发展。在教育技术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特色化教育过程中,积极与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投入新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基础,从而使思想政治的“教育力”不断增强,教育成效得到不断提升。特色化建设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取得“平行化”、“共时性”育人的新契机,从而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立足学校的办学历史和行业背景,在工学结合中承担起教导者的责任,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去,用好用足专业实习实训和校企联合育人的平台,更好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时时事事处处”的渗透性特点。通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化建设,突出了高职教育职业性、应用性总体教育特征,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出政治方向教育的同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学生创造性人格养成,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合格的人才支持,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化建设的使命之所在。

[1]凌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

[2]齐敏.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建设[J].工会论坛,2011(05).

[3]管小青.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探索[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4]李梁.教育技术视阈中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07).

[5]王建华,吴映清,任心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06).

猜你喜欢

理论课院校政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